煙臺融媒7月17日訊(YMG全媒體記者 孫長波 攝影報道)7月16日,2025“中國電影導演之夜”采風行活動中,30余位導演在細雨霏霏中暢游張裕酒文化博物館地下大酒窖,了解煙臺的歷史文化,尋找新的劇本和電影題材,第四代導演謝飛、攝影師傅靖生等人紛紛表示,這么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應通過紀錄片將歷史保存下來。
駐足百年流霞
熱議實業風云
相比自然風光,導演們對歷史文化更感興趣。剛進張裕酒文化博物館,導演們便被百年流霞下邊的環形區域吸引住。張裕130年的歷史大事記中,面對1892年內憂外患的嚴峻局面,張弼士實業興國的壯舉,讓導演們駐足沉思。
執導過《湘女蕭蕭》《本命年》《香魂女》的中國第四代導演代表人物謝飛、曾經導演過電影《說好不分手》、電視劇《生活秀》《大柵欄》的中央電視臺高級電影攝影師傅靖生等爭相議論:“在那個各國列強覬覦中國的時局下,張弼士拿出這么多白銀來投資建一個葡萄酒生產基地,需要很大的勇氣。并且張裕當初起點就很高,葡萄種苗、釀酒人才都是從奧地利引進的。”“你看這里,1897年,李鴻章授意張弼士籌建大清銀行‘中國銀行’前身,張裕比中國銀行成立都早,張弼士在當時的清廷中的分量確實不一般。”
當講解員介紹1954年10月,周恩來總理率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團參加日內瓦會議,張裕白蘭地被選為饋贈各國政要的國禮的時候,謝飛向其他導演補充了一段外交佳話:“周總理除了帶去了白蘭地之外,還帶了中國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梁山伯與祝英臺》,一杯酒、一部電影增進了西方對新中國的了解,在外交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績。”
謝飛等導演建議
拍紀錄片存百年張裕史
在采風的間隙,記者隨機采訪了幾位導演,傾聽他們的感受。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導演系負責人、創作中心副主任楊洋表示:“這次煙臺之行讓我非常受益,昨天的活動很精彩,今天參觀張裕酒文化博物館,感覺張裕的歷史非常具有文化厚重性,我相信通過影像的方式去呈現酒的故事會非常好看,不管是紀錄片還是故事片都會非常棒,是極有價值的。”
在游覽過程中,傅靖生不斷地用手機拍攝各個場景,他表示:“張裕酒文化博物館布局很簡潔,開放式的,很有味道,最重要的一點是通過現代技術手段還原了歷史場景,讓人印象深刻。博物館的設計也特別先進,大量地采用了棕色、紅棕、紅色作為背景,既有歷史的厚重感,也跟葡萄酒的主題緊密相關。導演們、編劇們來到這里參觀,最起碼能增加這方面的修養,說不定也會迸發出創作的靈感。”
品鑒了1914年的白蘭地之后,進入了微醺狀態的謝飛感覺非常舒服,他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雖然我來過煙臺很多次,但是并不了解張裕葡萄酒悠久的歷史,博物館展品非常豐富、介紹非常全面。讓我們了解到100多年來民族企業家、創業家怎么一步一步地把這個事兒做得這么好,現在我們也要學習企業家實業興國的精神。”謝飛建議中國葡萄酒尤其是張裕應當采用紀錄片、文獻片的方式把這段歷史記錄下來,他說:“不要急功近利,非要拍一個轟動的故事片,那些是劇作家、藝術家在事實的基礎上選擇不同角度創作的,當前還是要把這段歷史更好地記錄下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