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尖輕觸,紅色黨建展廳秒變科技藍創新空間;再一點,簽約儀式舞臺從光影中浮現——這不是科幻電影,而是數字展廳的日常場景。
當傳統展館還在為空間不足而煩惱時,凡拓的工程師們早已破解了這道難題。在深圳某數字展廳內,一套智能中控系統悄然運轉,如同展館的“神經中樞”。
它整合了物聯網感知設備、多通道數字內容及環境控制系統,實現了全局風格瞬變的魔法。黨建模式下,同心圓藝術裝置投射出“紅色基因”;切換至科創模式,流線型光帶瞬間激活,虛擬實驗室在環幕上展開;共享模式則啟動智能簽約臺與全息簽約筆,空間屬性隨需而變。
01 展館的時空折疊術
“一館多用”絕非簡單的內容輪換,而是空間敘事邏輯的重構。凡拓的解決方案,讓3000平方米的空間承載了3倍的功能密度。
在六盤水市智慧農旅數字生態體驗中心,游客上午還戴著VR眼鏡在烏蒙大草原虛擬滑雪,下午已在數字水墨長卷前漫步北盤江大峽谷。同一空間通過元宇宙交互系統,在生態展廳與旅游體驗館間無縫切換。
更神奇的是尾廳的裸眼3D空間——春花爛漫與銀裝素裹的涼都四季,在同一物理位置交替呈現。游客駐足片刻,便完成了一場穿越四季的時光慢旅。
02 數字技術解凍千年文明
當宋代古畫在屏幕上“活”起來,廣州國家版本館的觀眾發出陣陣驚嘆。凡拓團隊用光場顯示技術讓《五牛圖》的耕牛揚蹄擺尾,毛發纖毫畢現,觀眾無需任何設備即可感受立體視覺效果。
這背后是文物數字化復活技術的突破:通過超高精度三維掃描建立毫米級模型,AI算法補全殘缺部分,再以動態粒子引擎還原絲綢質感。
而在AI宋畫知識圖譜展區,觀眾輸入“山水畫技法”,系統即刻關聯37幅真跡、89篇學術論文,甚至生成融合宋代筆意的AI山水新作。沉睡的版本資源,在比特世界中重獲新生。
圖片來源:凡拓數創官網
03 預見未來的水晶球
城市規劃館如何展示尚未建成的城市?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展廳給出驚艷答案。
L型巨幕上,裸眼3D影片帶觀眾翱翔于2035年的增城上空:新能源空中巴士穿梭于立體交通網,生態廊道環繞智慧產業園。凡拓團隊基于BIM+GIS數據構建城市數字孿生體,將規劃圖紙轉化為可交互的未來圖景。
最顛覆傳統的當屬產業展區——汽車企業模型經3Dmapping投影技術解構,外殼瞬間透明,內部2000多個零部件旋轉展示;機械矩陣屏組合變換,演繹芯片制造全流程。工業文明的硬核科技,在此化作視覺的詩篇。
04 永不落幕的云上展館
2025年,凡拓更將實體展館延伸至云端。廣州國家版本館的游客掃碼進入小程序,VR看展功能帶他們重回展廳,19個展點全景復現,連互動翻書屏的觸感反饋都通過手機震動模擬。
在六盤水項目中,農旅產銷大數據平臺打通線上線下:游客體驗完虛擬茶園,手機立刻收到當地明前茶購買鏈接;農產品溯源系統展示茶園實時畫面,掃碼即可觀看采摘加工全過程。實體展館的時空邊界,被徹底溶解在數字洪流中。
數字展館的終極革命,不在于替代實體空間,而在于突破物理法則的束縛。當傳統展廳還在為主題更換砸下重金改造時,凡拓數創已讓空間成為“流動的盛宴”。
在比特與原子交融的邊界,凡拓數創正重新定義人類感知世界的方式:那些曾經靜止的展墻,如今呼吸著數據;那些塵封的歷史,此刻跳動著新生。
您最想體驗哪個神奇的數字展館?歡迎在評論區分享您的幻想——也許下一次空間瞬變,就將因您的靈感而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