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日報消息,2025年盛夏,華盛頓政壇拋出一顆經濟核彈。共和黨參議員林賽·格雷厄姆聯合總統特朗普,醞釀對持續購買俄羅斯能源的國家征收500%懲罰性關稅。這項可能在7月提交國會審議的法案,如同懸在中國和印度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數據顯示,兩國正消化著俄羅斯50%以上的石油出口,中國占比約30%,印度也達到20%。美方毫不掩飾其意圖:用貿易絞索勒緊俄軍費命脈,迫使中印在能源安全與國際貿易間做出痛苦抉擇。
當500%的關稅從政治口號變為具體數字,全球供應鏈瞬間繃緊神經。想象一件標價10美元的中國服裝在美國貨架飆升到60美元,或是印度制造的電子產品價格翻著跟頭上漲,這樣的場景將重創兩國制造業根基。中國對美出口占貿易總額比重舉足輕重,數百萬就業崗位與之緊密相連;而印度依靠俄羅斯廉價石油維持的經濟運轉,更可能因此陷入停滯。然而這把雙刃劍同樣割向美國自身:沃爾瑪貨架將因供應鏈斷裂而出現空白,蘋果生產線因元器件短缺被迫減速,通貨膨脹的幽靈將在加油站和超市里顯形。若中印啟動反制,美國中西部的農場主們或將重溫2018年大豆爛在地里的噩夢。
印度外交部長蘇杰生(資料圖)
國際社會的反彈聲浪迅速匯成合奏。印度外交部長蘇杰生在7月9日斬釘截鐵宣告:“能源政策是主權國家的天然權利”,并暗示已備好反制工具箱。中國外交部的回應則展現出綿里藏針的智慧——早在3月31日,發言人郭嘉昆便闡明“中俄合作不針對第三方”的原則立場;至7月15日記者會,發言人林劍兩度強調“關稅戰沒有贏家”,直指美方違背世貿組織核心規則。更值得玩味的是,歐盟和加拿大等傳統盟友也公開憂慮,擔心這場單邊主義颶風將掀翻全球貿易秩序的甲板。
看似雷霆手段的法案實則步履維艱。當特朗普團隊搬出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作為尚方寶劍,國際法專家立即指出其致命軟肋:世貿組織“最惠國待遇”原則絕難容忍500%的歧視性關稅。技術層面的困境同樣棘手——海關如何追蹤每桶石油的最終買家?審計怎樣區分轉口貿易與直接采購?美國商會已拉響警報:本土零售巨頭面臨成本海嘯,中產階級家庭月均開支可能激增數百美元。這些現實阻力讓法案尚未進入投票程序,便已在國會山走廊引發激烈爭論。
特朗普(資料圖)
在紛飛的關稅威脅中,中國外交部的回應猶如定海神針。7月15日面對美方兩輪施壓,發言人林劍始終錨定兩個核心:烏克蘭危機只能通過政治談判解決;單邊制裁只會制造新問題。特別那句“脅迫施壓解決不了問題”,看似平和卻暗含千鈞之力。這種戰略定力背后,是看清了貿易霸凌的本質——當10美元T恤變成60美元的政治工具,受損的不僅是跨國企業財報,更是全球市場的基本信任。
歷史的陰影正在重現。2018年中美貿易戰曾讓美國大豆庫存堆積如山,而今500%的關稅核按鈕可能引發三重海嘯:全球供應鏈加速重構迫使中印開拓新市場,保護主義多米諾骨牌推倒WTO多邊體系,經濟對抗外溢演變成全面衰退。更危險的在于,當各國被迫在陣營間選邊站隊,世界經濟將裂解成相互割據的孤島。
特朗普(資料圖)
這場由華盛頓點燃的貿易烽火,最終灼傷的將是所有參與者。特朗普政府試圖用關稅大棒達成三重目標:向國內展示對俄強硬姿態,為制造業回流創造契機,逼迫貿易伙伴在關鍵領域讓步。但算盤珠子背后,忽略了一個基本事實——國際秩序不是角斗場,世界經濟更不是零和游戲。當懲罰性關稅撕碎互利共贏的經貿紐帶,美國終將發現:自己揮舞的并非點石成金的魔杖,而是打開潘多拉魔盒的鑰匙。正如北京發出的清醒警示:貿易戰場沒有凱旋門,只有所有人共同買單的廢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