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萬米高空,中國空軍一架掛著實彈的殲轟-7“飛豹”戰機與日本YS-11EB偵察機距離縮至67米。
2025年7月9日與10日,中國空軍連續兩天在東海防空識別區展開攔截行動。飛豹戰機以30-60米的極限距離,對日本偵察機實施“下方切入-頂部跨越”的戰術動作。雙方最近時僅隔30米——這個距離甚至小于大型客機的機身長度,稍有不慎便是機毀人亡。日本防衛省急忙指責中方“危險接近”,卻絕口不提自家偵察機正非法闖入中國劃定的防空識別區。
驚心動魄的空中交鋒
東海上空的這場較量,更像一場精心編排的空中芭蕾。7月9日上午10點50分,日本航空自衛隊的YS-11EB電子偵察機悄然潛入中國東海防空識別區。中國空軍立即派出殲轟-7“飛豹”戰斗轟炸機升空攔截。
飛豹戰機首先從日機下方呼嘯而過,巨大的轟鳴聲幾乎貼著對方機身炸響。緊接著戰機猛然拉起機頭,高速從偵察機正上方翻越而過。噴氣引擎的強烈尾流像無形巨掌,拍得YS-11EB機身劇烈搖晃。
這還沒完。飛豹迅速減速,卡在日機側面30米處伴飛。萬米高空,這個距離能看清對方飛行員的表情,任何細微操作失誤都可能引發慘劇。整整十五分鐘,飛豹如沉默的獄警,死死盯住這個不速之客。第二天上午,相同劇本再次上演,又是十分鐘的貼身較量。
日本防衛省公布的畫面里,飛豹機腹下三個副油箱和兩枚霹靂-5空空導彈清晰可見。掛實彈攔截,傳遞的信號再明確不過:
中國空軍這次是動真格的
。
老兵的終極對決
這場交鋒背后藏著耐人尋味的裝備博弈。執行攔截的殲轟-7“飛豹”是中國上世紀80年代研制的戰斗轟炸機,即將退役。而被攔截的日本YS-11EB電子偵察機,更是服役超50年的“空中活化石”——它原是日本二戰后自主研發的首款民航機,硬被改裝成偵察機湊數。
為什么用老舊的飛豹對付更老的YS-11?答案藏在戰術智慧里。飛豹擁有1650公里作戰半徑,遠超普通戰機,能長時間在東海巡邏待命。它的低速操控性極佳,正好克制螺旋槳驅動的慢速偵察機。用即將退役的戰機執行這種任務,成本低效益高,避免出動殲-20等新銳戰機的昂貴消耗。
日本自衛隊私下抱怨:“YS-11EB的續航力根本拼不過飛豹,每次對峙都是我們先響起燃油警報”。老邁的YS-11EB本應在2024年退役,但因接替它的RC-2電子戰機要到2028年才能到位,日本只能繼續榨取這些“空中老爺車”的最后價值。
日本倒打一耙的“碰瓷”戲碼
事件剛結束,日本就熟練地玩起“受害者”戲碼。防衛省公布飛豹逼近照片,畫面里灰色機身幾乎填滿YS-11EB的舷窗。他們避談偵察機位置,只強調中方“異常接近可能引發相撞”,還警告中國“此事絕不準再次發生”。
這種倒打一耙早有前科。2014年日本就用同樣話術炒作蘇-27攔截YS-11事件。關鍵事實被刻意隱藏:
YS-11EB當時正在中國東海防空識別區內活動
。中國2013年就公布該區域規則,要求進入航空器提前通報飛行計劃。
日本偵察機未經通報闖入,中國戰機依法查證處置天經地義。軍事觀察家點破玄機:日方公布的“危險距離”數據精確到米(水平30米/垂直60米),暴露他們帶著測量儀來碰瓷。
更值得玩味的是任務背景。
事發空域靠近春曉油氣田
,YS-11EB這類電子偵察機核心任務正是收集水面艦艇雷達數據。日本配合美國“印太戰略”,半年內美日軍演頻次創新高,此類偵察明顯針對中國海軍動向。
東海博弈的戰略棋局
這場“老兵對決”背后是更深層戰略較量。2025年上半年,中國在東海、南海的攔截行動同比上升27%。日本《防衛白皮書》公然將中國列為“最大安全挑戰”,加速在西南諸島部署軍力。
中國選擇飛豹掛實彈攔截,既展示“
敬酒不吃吃罰酒
”的強硬態度,又巧妙控制沖突烈度。用成熟裝備而非最新銳戰機,既能威懾又保留回旋余地。日本自衛隊前軍官分析:“
中國在用低成本消耗戰拖垮我們的偵察資源
”。
歷史在此刻形成奇妙回響。1973年,朝鮮將一架劫持的YS-11客機秘密運抵北京維修。中國技術人員在缺乏資料情況下,硬是讓這架瀕臨報廢的飛機重返藍天。半個世紀后,中國戰機卻要攔截同型號的軍用衍生版。當年的維修車間與今日的東海天空,劃出兩國航空工業的天壤之別。
日本航空自衛隊最終掉頭撤離
,飛豹戰機在夕陽中返航。東京街頭,防衛大臣仍在記者會上喋喋不休“絕不允許再次發生”;北京的回答,早已寫在霹靂-5導彈冰冷的彈翼上——
中國空軍用30米距離丈量出主權底線,也用老兵的最后一舞宣告:東海的天空,容不得不請自來的窺探者
。
福建艦航母戰斗群即將形成戰斗力,殲-35隱形戰機或將加入巡邏序列。而日本那些“空中老爺車”,還能在東風漸勁的天空撐多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