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斥資340億美元!
美國近期頻繁活躍于東南亞地區,為了爭取比越南更為優惠的美國關稅待遇,印尼與美國達成了價值340億美元的貿易協定。與此同時,越南與柬埔寨似乎也接受了美國提出的關稅條件。
隨著東南亞三國相繼“轉向”,對中國稀土產業鏈核心地位的沖擊顯現,國內稀土相關企業股價隨即下滑。
那么,中國在稀土領域的主導地位真的被撼動了嗎?
脖子上架著刀的妥協
表面上看,這是東南亞國家積極靠攏美國,實則是一次次“簽還是死”的被迫選擇。
這筆賬,越南人心里最清楚。對美出口占國家GDP的四分之一以上。這早已不是普通的貿易往來,而是命脈掌握在美國手中。美國人甚至無需真正動手,只需揚言將關稅提升至40%,就能讓越南的經濟引擎瞬間熄火。
對柬埔寨而言,情況更為嚴峻。紡織業幾乎撐起國家經濟的半壁江山,且主要依賴對美出口。一旦美國關閉市場大門,數百萬勞動者的生計將瞬間崩塌。面對如此嚴峻的生存壓力,任何國家都別無選擇。
因此,我們看到印尼含淚簽下340億美元的巨額協議,不僅承諾購買美國的天然氣和農產品,還開放金融市場,甚至將占全球儲量四分之一的鎳礦優先開采權讓渡給美方。
印尼官員坦言:“我們只是希望獲得比越南更低的關稅待遇?!?/p>
越南與柬埔寨的協議條件更為苛刻,近乎“全面讓步”:一方面要對美國商品實行零關稅,另一方面,本國出口美國的產品卻要承受高額關稅,甚至還要協助美國打擊經由本國轉運的中國商品。
這些協議意味著讓渡經濟主權,透支產業發展前景。但在生存面前,能夠繼續運轉就是唯一的尊嚴。
拿到礦山
美國的如意算盤打得響亮:以關稅為武器,強行將產業鏈從中國轉移出去,同時控制印尼鎳礦等新能源產業的關鍵資源。邏輯簡單而直接——掌控原材料,就等于掌控未來。
可惜的是,這個時代早已不是單純依靠資源便能主導世界的殖民年代。
從一塊普通的紅土鎳礦到電池中使用的高純度硫酸鎳,中間隔著一道無形卻難以逾越的“技術鴻溝”??缭竭@道鴻溝,需要的是先進的濕法冶金技術與高壓酸浸工藝。
而這些核心技術,幾乎被中國牢牢掌握。全球80%的稀土電解槽設備由中國制造,而美國本土連滿足自身15%需求的電池級硫酸鎳都無法生產。福特的電動車生產線就因一塊關鍵磁體斷供而被迫停工。
畫面極具諷刺意味:即便美國將印尼的礦山全部拿下,若沒有中國的技術、設備和工程師,也只能對著一堆礦石望洋興嘆,它們無法轉化為電池,更無法轉化為未來。
去中國化?
如果說技術是產業的主干,那么中國的工業體系就像毛細血管一樣,早已深入全球產業鏈的每一個角落。
“去中國化”聽起來容易,實則像一場外科手術,試圖將體內的毛細血管一根根抽離,結果只能是失血而亡。
柬埔寨一家紡織廠的老板對此最有感觸,他幾乎含淚表示:“沒有中國的面料和染料,美國的訂單就是一張廢紙?!?/p>
這話毫不夸張,從一根紗線、一桶染料,到光伏板的核心材料、精密儀器中的微小部件,“中國制造”的印記無處不在。
這種深度融合早已超越了單純的“買賣關系”,而是一種“共生關系”。強行剝離,對許多國家而言,不是斷臂求生,而是自斷經脈。
最諷刺的事情發生了,美國本想借助美元霸權構筑高墻,卻無意中成為全球“去美元化”進程的加速器。
越南在協議中被迫承諾使用美元結算,但轉頭中越邊境貿易中人民幣結算比例已飆升至83%。柬埔寨的紡織廠也開始悄悄用人民幣支付中國的原料款項。當一種貨幣被當作武器時,自然會有人尋找更安全的替代方案。
面對圍堵,中國企業則上演了一場精彩的“乾坤大挪移”。
過去生產廉價藍牙耳機的工廠,如今已轉型生產利潤翻倍的醫療級助聽器,這是從“體力勞動”向“技術密集型”的艱難躍升。申洲國際等大型企業則悄然在風險較低的柬埔寨西港經濟特區設立工廠,完成了供應鏈的重新布局。
更有廣西的紡織企業,將原料運入越南加工成半成品,再運往墨西哥完成最后工序,最終銷往美國。一套流暢的操作下來,將原本40%的關稅壓縮至8%。
國家層面,中國也未坐視不管。一方面加速推進與東盟的自貿區談判,力爭90%的商品實現零關稅。另一方面,泰國榴蓮、馬來西亞橡膠正通過西部陸海新通道源源不斷地輸往中國內陸。
同時,中國對鎵、鍺等關鍵金屬實施出口管制,并與老撾、緬甸簽署稀土聯合開發協議,進一步鞏固了資源防線。
寧德時代的電池已嵌入越南車企的生產線,比亞迪的電動卡車行駛在中老鐵路上,大疆無人機穿梭于東南亞的田野之間。
中國輸出的,早已不只是商品,而是一整套技術標準和產業生態。這種深層次的綁定,再高的關稅也無法阻擋。
這場大國博弈,本質上不是資源的爭奪戰,而是技術實力與產業生態的持久賽。中國真正的底氣,從來不是控制了什么,而是創造了什么。是將沙子變成芯片、將礦石變成電池、將創意變成全球熱銷產品的能力。
那些被迫在夾縫中求生的東南亞國家,心中都有一本賬。美國遠隔重洋,時而熱情如火,時而冷若冰霜。而中國,是搬不走的鄰居,是他們最大的貿易伙伴,更是其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短期來看,沖擊不可避免,甚至會非常劇烈。但從長遠來看,這場博弈比拼的不是誰的嗓門更大,而是誰的核心技術更硬。不是誰能簽下幾張短期訂單,而是誰能構建一個更穩定、更普惠的產業共同體。
結語
東南亞國家正行走在“經濟靠中國,安全靠美國”的平衡木上,走得異常驚險。稍有不慎,便可能跌落深淵。
信息來源:
1.《豪擲340億美元!印尼趕最后期限簽大單 力爭獲得優于越南的美國關稅》金融界2025-07-03 20:0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