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足和日本女足0比0踢平,說是爆冷可能有點夸張,但這場結果確實讓不少球迷心里五味雜陳,畢竟按紙面實力,日本女足整體要高出一截,可這場東亞杯的對決,中國女足守得住,進攻端卻還是差了點意思,這種既不輸也不贏的感覺,多少有點“既生瑜何生亮的無奈。
比賽一開場,大家其實都沒抱太大希望,畢竟新帥米利西奇剛上任,球隊還在新老交替的陣痛期,再加上王霜、張琳艷這兩大進攻點狀態都不在線,擺爛的可能性一度被不少人調侃,但沒想到防守端中國女足頂住了壓力,日本隊幾次有威脅的進攻都被擋了下來,門將徐歡這場表現穩得讓人點贊,全場下來零失球,多少沾了點幸運成分,但也不能只說運氣,畢竟防線擺得住不容易。
反過來看進攻端,這場中國女足要說有威脅的機會其實真不多,王霜和張琳艷明顯不在最佳狀態,幾次帶球推進都被日本后衛掐滅了,壓根沒能制造出那種讓人心跳加速的攻門,甚至有球迷調侃,前場像在“對噴,但就是噴不出火花,說到底還是缺少核心爆點。
新帥米利西奇的調整倒是有點新意,門將位置堅持用徐歡,讓朱鈺和潘紅艷繼續坐板凳,這算是給了主力一個信號,后腰位置張馨沒再首發,也算是對年齡結構的糾偏,只是可惜王霜作為頭號球星,體能下滑和狀態低迷成了硬傷,場上存在感有限,后續是不是該考慮讓她打替補,球迷心里其實早有討論。
這場0比0雖然讓中國女足丟了爭冠的希望,但能戰平日本,還是讓不少理智球迷愿意給新帥點個贊,畢竟在東亞杯歷史上,中國女足還真沒拿過冠軍,這次又是“差一點點,那場對韓國的比賽才是真正的遺憾,最后時刻的防守失誤直接被絕平,三分變一分,冠軍夢也跟著泡湯,你說巧不巧,偏偏總是差一個小細節。
翻翻歷史,中國男足還真在2005年和2010年拿過東亞杯冠軍,這回女足又一次陪跑,外界難免會拿來對比,其實現階段的中國女足,最核心的問題還是新老交替沒銜接好,老將狀態下滑,新人還沒完全頂上來,比賽中場面焦灼,缺少一個能一錘定音的關鍵球員,進攻端只能靠零敲碎打,碰上日本這種技術流球隊,想靠防守反擊偷雞確實難度不小。
更現實的是,日本女足這幾年技術和節奏都在往歐洲靠攏,場上控球、傳遞、壓迫感明顯強于中國隊,這場能守住平局,除了后防線表現靠譜,多少還有點“運氣加持的意味,關鍵時刻對方門前也沒把握住機會,這種比賽你要說中國隊全盤被動倒也不是,可想主動出擊拿下對手,現實擺在那兒,實力差距一目了然。
外部因素也不能忽視,東亞杯這種區域性賽事,主場氛圍和輿論壓力都不小,球迷對新帥和女足期待值本來就不低,這回0比0跟日本踢平,網絡上倒是一半點贊一半吐槽,有人覺得守住就算成功,有人覺得進攻端擺爛,沒看到希望,其實站在懂球的角度看,這就是陣痛期該有的樣子,想一步登天不現實,穩住后防線慢慢磨合才是正道。
問題來了,下一步怎么辦,新帥米利西奇“點燃三把火的說法雖然有點夸張,但東亞杯這幾場的用人和調整,確實給球隊帶來了新氣象,門將、后腰、核心球員的變動,都是在試錯和尋找平衡,只是時間不等人,亞洲杯和奧運會預選賽很快就到,留給中國女足的調整窗口其實不多了,年輕球員能不能真正頂上來,老將是不是還能發揮余熱,這才是接下來最現實的考題。
這場0比0的平局,不是徹底的失敗,也談不上多大勝利,更像是一場“止損的比賽,沒能拿下三分丟了冠軍機會,但也守住了場面和信心,新帥米利西奇首秀算是過關,接下來關鍵還是能不能讓新人冒頭、進攻端找到突破口,畢竟中國女足已經好幾年沒在東亞杯上證明自己了,再留遺憾下去,球迷的耐心也不是無底線的,下一屆東亞杯,中國女足是時候該有點新故事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