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男籃海外拉練的第一場熱身賽剛打完,結果不難猜,84:76贏下荷蘭二隊,賽果本身沒什么懸念,真正讓人琢磨的,是這場比賽擺明了就是一次公開名單“篩查,郭士強手上17人,報了12人,實打實只用了11人,剩下那個空著的名額,背后多少有點故事,這才是球迷這兩天熱議的核心。
說實話,和荷蘭二隊的比賽含金量算不上高,畢竟人家不是主力陣容,甚至有點像我們CBA球隊打外援拼盤隊的既視感,這種對抗練兵價值大于結果,所以郭士強直接在用人上做了文章,報了12人名單,中鋒有胡金秋、余嘉豪,鋒線朱俊龍、趙嘉義、王俊杰、李詳波,后衛線趙睿、胡明軒、廖三寧、高詩巖、張寧、程帥鵬,看起來配置還算全面,但比賽下來,李詳波一次機會都沒給,這就不是簡單的“輪換不均,更像是“提前宣判,甚至連最后的12人大名單都透著點影子。
問題來了,李詳波為什么被雪藏?其實稍微懂點球的都明白,2.01米的身高打內線,說實話在國際賽場上就是吃虧,尤其是面對東南亞、西亞那些高大中鋒,你讓他硬頂,基本屬于“擺爛操作,這場熱身賽郭士強干脆不讓他出場,意思很明白——你不是我亞洲杯的最終答案,這波操作其實挺殘酷,但也很現實,畢竟國家隊容錯率有限,誰能打、誰能抗、誰能帶動團隊,一場場比賽看得清清楚楚。
再說名單的其他人,11人上場,基本都是去年郭士強帶隊的老面孔,除了王俊杰稍微新鮮點,但也不是生瓜蛋子,這套班底熟悉度夠,默契度也可以,尤其是內線配置,胡金秋、余嘉豪這種身材和技術在亞洲范圍內絕對是頂配,打韓國、日本、伊朗都不虛,外加楊瀚森還在大洋彼岸等著回來報到,內線高度直接拉滿,這就讓人有點期待:今年亞洲杯中國男籃能不能靠“高舉高打一波帶走?
但話說回來,鋒線就有點尷尬了,朱俊龍、趙嘉義、王俊杰,放在CBA屬于能打的類型,放到亞洲杯也不算拖后腿,可真要遇到那種歐美歸化大前鋒或者靈活小前鋒,防守和得分都會面臨挑戰,這不是某個人的問題,是整個鋒線儲備的現實瓶頸,去年亞洲杯、世預賽都見識過這種“被點名的尷尬局面,郭士強就算再會排兵布陣,也得承認陣容天花板就擺在那。
其實這場熱身賽更像一次“預演大名單,郭士強把能用的都亮出來,剩下的靠淘汰,徐杰、徐昕、雷蒙、劉禮嘉、劉金雨五個人直接沒進大名單,這里面有的就是純陪練,有的則是狀態或者特點不合適,徐杰沒進12人其實多少有點意外,但從教練組角度看,控衛線已經有趙睿、胡明軒、廖三寧,分球、防守、沖擊力都夠,位置重疊的話只能忍痛割愛,這種選擇雖不討喜,卻也沒啥黑幕,畢竟國家隊拼的就是極致競爭。
楊瀚森沒打荷蘭,但大家都知道他肯定要回歸,郭士強這場特意空出一個位置,已經在向外界釋放信號——楊瀚森就是12人大名單的最后拼圖,這種“留位操作放在國家隊歷史上也不是第一次,早些年孫悅、易建聯也被“特殊對待過,歸隊后直接頂上首發,成效有目共睹,楊瀚森今年在海外打球,狀態未知,但以他去年的表現和內線統治力,國家隊不可能不用,球迷也不會服氣他落選。
說到底,這套陣容優勢和短板都很明顯,內線高度、籃板、護框是絕對強項,后衛線經驗豐富、沖擊力好,鋒線則屬于“能用但不夠狠,遇到強隊容易被爆,遇到弱隊又能刷分,郭士強這波操作算不上冒險,更像是“無奈中的最優解,畢竟現有球員池子就這么大,想期待天降奇兵不現實,能用好手頭這批人已經是本事。
最后,亞洲杯奪冠是不是穩了?說實話,光靠這套陣容還真不敢打包票,打韓國、日本、黎巴嫩有得拼,遇到歸化球員多的西亞隊照樣有壓力,如果鋒線能有奇兵爆發,內線保持健康,進四強問題不大,想奪冠還得看臨場發揮和教練組應變能力,球迷可以期待,但也別幻想一場熱身賽就能看出全部門道,畢竟亞洲男籃格局早已今非昔比,大家都在進步,中國男籃還是得一步一個腳印,打好每一場才有資格談冠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