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任淞滬戰區主戰場作戰總指揮的第九集團軍總司令張治中將軍,從戰爭一開始,就覺得仗打得窩火,打得艱難,預定的作戰計劃總難實現,預定的作戰目標總難達到。
張治中將軍的作戰指揮部設在南翔附近。
南翔是上海市西郊外的一個小鎮,地處蘇州河北,京滬鐵路與公路從鎮中交叉而過。它東臨淞滬主要戰場的閘北、虹口、楊樹浦,北臨長江吳淞口到瀏河口的江岸防線,南與張發奎指揮的第八集團軍戰場相連,在其西部是二、三線防御陣地。可以說它是處在淞滬戰區的中心位置上。
是南翔小鎮位置便于指揮作戰呢,還是張治中將軍對它情有獨鐘?因為在5年前的“一·二八”淞滬抗戰中,張治中眼見十九路軍獨自抗擊強敵打得艱苦,向蔣介石主動請纓,要求率軍參加上海抗戰。那陣兒,蔣介石從思想深處是不想抗戰的,但上海戰火一起,全國人民抗戰呼聲日高,他總要在全國人民面前做出個樣子,有個交代,便答應了張治中將軍的要求,給了他第八十七、第八十八兩個師,組成第五軍,配合十九路軍作戰。當時,他的指揮部就設在南翔。廟行之戰是他身為軍事指揮官的得意之作,一役殲敵3000余人,我軍只傷亡逾千。
但是仗打了月余,第五軍開上火線20天,就難打下去了。這是一場世界戰爭史中不多見的奇怪的戰爭:十九路軍一方面在前線對日寇拼死浴血抗戰,背后卻受到來自南京的“抗命”、“不服從中央”的詆毀;一方面受到全國人民的聲援和支持,一方面卻受到蔣介石的斥責;戰事一開敵方援兵源源不斷,很快由數千增至10萬,而我方,蔣介石拒不發一兵一彈;敵人援兵從數千海哩外乘軍艦渡海而來,我軍距上海咫尺的10個師,皆為裝備精良的中央嫡系部隊,卻按兵不動,儼然是一副作壁上觀的姿態。
“一·二八”淞滬抗戰失敗,張治中將軍痛心疾首,率軍退出南翔時,他“不勝感慨痛苦之至”!
往事不堪回首。“一·二八”雖然令人深感悲痛,但畢竟已經成為過去。當務之急是認真應付新的淞滬戰役。然而,這次戰役將會是一個怎樣的結局呢?
8月11日,張治中率領曾隨他參加“一·二八”抗戰的第八十七、第八十八師,再加上第三十六師人馬,秘密潛進上海。他和司令部隨員進駐南翔,他心里默默祈禱:“此役絕不能重蹈‘一·二八’覆轍!”
張治中原定13日拂曉前以一個大掃蕩的態勢趁敵措手不及之時,一舉將敵主力擊潰,把上海一次拿下的作戰計劃,終因南京方面的干擾而痛失良機。這反而使敵軍察覺了我軍的行動,增加了兵力,加強了戒備。13日上午9時15分,日本海軍陸戰隊的一個小隊沖進橫浜路、寶興路段,向中國軍隊開火,因中國軍隊沒有接到進攻的命令,戰事只在20分鐘后便停止了。但到了下午4時左右,黃浦江上的日艦一齊發炮向閘北一帶中國陣地轟擊。
13日深夜,蔣介石才向張治中下令發動總攻擊。14日,第八十七師進攻日本海軍俱樂部及海軍操場,第八十八師在八字橋一帶展開激烈的肉搏戰。這天,暴風雨圈達300公里的臺風在上海東部海上向西北方向移動,華東沿海一帶陰霾四合,但中國空軍仍然冒著惡劣的天氣出動,于上午10時轟炸日軍起卸物資的匯山碼頭和陸戰隊司令部及紡織廠,還炸傷了日本第三艦隊旗艦“出云”號。繼之,在杭州筧橋上空,高志航的空軍第四大隊一舉擊落日機6架。下午3時,中國軍隊發起總攻擊。4時,炮兵開始集中射擊,步兵奮勇前進。到日落時,戰事很有進展。這時忽然又接到南京命令:
“密,今晚不可進攻。另候后命。”
于是,正在實施中的攻擊又停止了。
在第一天的戰斗中,八十八師二六四旅旅長黃梅興少將率軍進攻虹口日本海軍司令部,激戰中被炮彈片擊中,負傷陣亡。
15、16兩日都是奉命作攻擊準備,沒實行全線攻擊,僅將五洲公墓、愛國女中、粵東中學各據點攻占。其中最壯烈的一戰,是八十七師二五九旅兩個連突入日軍陣地,占領了日軍海軍俱樂部。
17日,張治中接到進攻命令,發起全線攻擊。張治中要在日軍援兵到來前,攻下虹口、楊樹浦日軍的據點。拂曉,總攻開始。這天上午8時許,張治中從南翔指揮部驅車來到上海前線,他順著公路先來到上海外圍的大場,這里是八十八師炮兵第八團的炮兵陣地,繼續前行,到了近郊的真如車站,這里是炮兵第十團的陣地。他見兩個陣地的官兵士氣高漲,又見炮口高昂,向預定的虹口、楊樹浦日軍據點及黃浦江上日軍軍艦等目標轟擊,炮彈帶著呼嘯聲從天空劃過,心里甚感滿意。
接著,他進入市區,視察了虹口戰況,孫元良指揮的八十七師在空軍配合下打得正酣;外圍八字橋、持志大學、滬江大學、五洲公墓、愛國女中、粵東中學、日本海軍俱樂部等據點已在前3天的攻擊中被我軍占領,戰爭正向縱深發展。中午12時,張治中來到楊樹浦萬國體育場戰場,八十七師師長王敬久指揮部隊向租界進攻,這里的仗打得更為激烈。日軍工事經營多年,堅固異常,炮火打上去,只濺起一點的煙,飛起一些水泥碎片。
日軍自知援軍即到,頑強固守。中國炮兵無奈,只有步兵往上沖,日軍火力密集,子彈如雨,沖上去的士兵一批批倒下去,后面的又沖上來,踏著前面倒下的尸體繼續攻擊,再倒下去,又沖上來,戰場上尸體累累,傷亡極其慘重。但中國軍隊仍不退怯,而是用生命和熱血一尺一尺、一米一米地把攻擊推向前進。張治中將軍為中國軍人不畏犧牲的精神所感動,他不再前行,親自督戰,直至下午4時才離開。
這一天的攻擊,雖未達到迅速將敵據點拔除的目的,但各戰場都有戰績,張治中尚能自慰。但就在他指揮軍隊繼續進攻之時,8月18日,南京統帥部來電:暫停攻擊。這是開戰來第三次停止攻擊的命令。就這么短短五六天的時間,這仗停停打打,打打停停,總不能連續進攻,總給敵人以喘息甚至反攻的機會,這仗怎么打!張治中冒火了。
我軍進攻暫停,但敵軍卻趁機反攻。就在8月18日中午,日軍見中國軍隊槍炮不響了,人也不攻了,便在空軍掩護配合下,殺出據點,殺出租界,開始局部反擊。黃浦江外,敵艦涌進內河,炮火向我陣地發射;天空,木更津、魔島、鹿屋航空隊的日機頻頻向中國軍隊攻擊。張治中令所轄部隊把反擊的日軍打回去,然后就地轉防,其他難有作為。這位在國民黨高級將領中有“儒將”雅稱的將軍,也開始罵娘了。
張治中事后才得知,這短短幾天關鍵時刻的停止進攻,皆是因為剛剛下定抗戰決心的蔣介石,心底最深處對“和平”仍抱希望,對“國聯調停”仍存幻想,但這恰恰貽誤了戰爭的最佳時機,使后面的戰斗越來越被動。
張治中確實是“儒將”,在武裝進攻之時,時時不忘“文攻”。8月15日,他以京滬警備司令的名義,在向敵軍發起總攻前夕,向全國發出通電,以言我出師正義,鼓舞士氣,喚起全國民眾的支持。通電云:
各報館轉各部隊、各機關團體暨全國同胞公鑒:九日下午,暴日侵滬艦隊突以重炮轟擊閘北,繼以步兵越界襲我保安總團防地,我保安隊忍無可忍,起而應戰。治中奉命統率所部,星馳應援,保衛我先祖列宗篳路藍縷辛苦經營之國土,爭取四萬萬五千萬炎黃華胄之生存,誓不與倭奴共戴一天!今日之事,為甲午以來50年之最后清算。彼曲我直,彼怯我壯,彼為發揮野心之侵略,我為決死求生之自衛,無論暴敵如何披猖,最后勝利必屬于我!愿我舉國同胞,武裝袍澤,毋忘我東北、平津數千萬同胞呻吟于日寇鐵蹄踐踏之奇慘,毋忘我“一·二八”戰役、長城戰役、平津戰役忠勇犧牲先烈之血跡,以悲壯熱烈之精神,共負洗雪國恥收復失地之重任,遵奉最高統帥之昭示,以百折不撓抗戰到底之決心,求得最后最大光榮之勝利。撮甲陳詞,不勝激越!
8月20日,隨著淞滬戰場上升為戰區,蔣介石投入兵力30萬,張治中所轄部隊被劃為淞滬圍攻軍,新的攻擊開始。新增派來的第三十六師也加入圍攻軍,歸張治中指揮。這都是蔣介石嫡系中最精銳的部隊。其他幾個師也源源增援而來,加入淞滬圍攻軍。淞滬圍攻軍的任務是在上海市區作戰。
新的總攻戰場并未在日軍全部據點擺開,張治中將進攻重點由虹口日本海軍司令部改為匯山碼頭,打算將日軍截為兩段,然后圍而殲之。張治中親臨前線指揮,當天部隊突破楊樹浦租界,又經過一夜激戰,第三十六師突破日軍陣地進抵百老匯路。一名代理坦克連連長,率幾輛坦克沖進楊樹浦,因坦克破舊,火力有限,跟隨突入的步兵遭日軍猛烈火力壓制,無法前行。坦克孤軍深入,并一直沖到匯山碼頭,但終于連車帶人全被擊毀。22日晚,三十六師再次突破日軍陣地,進至匯山碼頭。日軍頑固據守,以猛烈炮火阻擊。又因一線攻擊部隊進展過快,對巷戰地區搜索不嚴,敵便衣隊與漢奸趁機縱火擾亂,攻擊部隊前后隔絕,失去指揮,官兵傷亡達2000多人,攻擊失敗,部隊遂奉命撤回唐山路原守陣地。
8月23日凌晨,日本上海派遣軍司令松井石根率第三、第十一師團于張華浜、獅子林、川沙口一帶強行登陸,長江南岸戰事又起。淞滬之戰在上海市區和外圍全面鋪開。日軍突破江防,向吳淞、寶山、羅店、瀏河一線發起進攻。這樣,對淞滬圍攻軍側翼造成嚴重威脅。張治中立刻下令市區內停止對日軍攻擊,各部固守陣地,又急令教導總隊第二團火速趕往張華浜阻擊敵人,第八十七師調一個旅趕往吳淞,第九十八師向寶山、劉行、楊行、羅店前進,由該師師長夏楚中指揮第九十八、第十一兩個師阻擊登陸的敵人。
松井石根派遣軍的登陸,使淞滬戰局發生驟然變化。中國軍隊由主動進攻轉入防御,或者說進攻性的防御。
派往羅店方面由夏楚中指揮的第九十八、第十一兩個師,
冒著敵人的炮火,急速前進,收復羅店,暫緩了北面的局勢。
8月27日,剛剛停火3天的上海市區內,槍炮聲又起。張治中重新調整了戰略部署:右翼孫元良部于北站至沙涇港之間原陣地圍攻虹口敵軍,并以一部任滬西一帶及潭子灣、北站警戒;中央軍宋希濂部于沙涇港東岸、唐山路、華德路、引翔港鎮北端至虹口一線圍攻楊樹浦之敵;左翼軍王敬久部固守吳淞并圍攻張華浜方面之敵。各部按部署行動,對日軍發起強攻。第九集團軍方面因兵力有了分散,攻勢減弱,敵人方面因有了援軍登陸的鼓勵,守得更頑強,戰爭呈現膠著狀態。
這是淞滬會戰時八十八師長孫元良與副師長馮圣法討論作戰計劃
此時,張治中已將司令部從南翔移至徐公橋。這天部署完市區的作戰行動,張治中不顧疲勞,去視察劉和鼎與羅卓英兩軍的作戰情況。羅卓英的第十八軍是中央嫡系,8月23日投入上海戰場,歸張治中第九集團軍指揮,在長江南岸反擊日軍登陸部隊。劉和鼎部軍部設在太倉,承擔瀏河口至羅店一帶反擊登陸之敵的作戰任務。張治中清晨趕到太倉,與劉和鼎研究完對敵之策后,又冒著敵機轟炸的危險,趕到嘉定羅卓英第十八軍軍部。羅卓英見張治中到來好生疑惑:“張總司令為什么會跑到我們這里來呢?”張治中對他下屬這般問話,更是疑惑不解。
兩人坐下一談,張治中才知道,原來第十八軍已經歸陳誠指揮了,陳誠已由軍政次長改任新成立的第十五集團軍總司令,負責蘊藻浜以北的防務。從嘉定回來,張治中好生悶氣:把屬于他指揮的一個軍劃走了,這么大的事兒,怎么連他這個總司令都不通知一聲?第十八軍是張治中調往羅店解救危機的,卻讓陳誠順手給劃了過去,他心里感到很不平靜。第二天在蘇州,他給南京的蔣介石掛個電話,欲說心中的不解,反為蔣介石痛斥:“你在哪里?”“為什么到蘇州?”“兩天找不到你,居然跑到后方來了!”
蔣介石對他發火了。張治中深知蔣介石為人,蔣性情孤傲,脾氣頗暴,動輒罵娘,可是對他張治中發這樣大的火卻還是第一次。張治中要對老蔣作出解釋,也問個明白,他說他并不知道羅卓英部已歸十五集團軍陳誠指揮,他不能不去看看,他到蘇州是來找顧祝同的,他要與這位第三戰區副司令長官商量問題等等。但蔣介石根本不聽,只是連連質問:“你為什么到蘇州?為什么到蘇州?”
“為什么到蘇州?”這句話的潛臺詞分明是:你為什么不在前線?
蔣介石沒有明說,但張治中已明顯感覺到,老蔣對他指揮的上海市區的戰爭的戰果極不滿意。思前想后,張治中更感到苦惱和委屈:仗打到這個地步能怪得了我么?從一開頭就打打停停,停停打打。我在前方指揮作戰,最高統帥在后方指揮我,叫我攻我就攻,叫我停我就停,大好戰機一次次被延誤,責任在我么?
淞滬戰事爆發前,蔣介石曾問張治中:一舉掃蕩上海的敵軍有沒有把握?若掃蕩不成,能不能站住腳?張治中回答道:“如果我們的空軍能把敵人的根據地予以毀滅,那么步兵就很有把握了;如果空軍不能奏效,那么就以主力守住據點,掩護有力之一部攻擊,取穩扎穩打的戰法,也可站得住腳。”但在后來攻擊實施中,中國空軍雖然奮勇轟炸,可惜力量有限,沒能達到預期效果。日軍的工事意外強固,中國軍隊重炮火力不足,步兵只靠輕短武器,所以沒能迅速在短期內拿下敵人陣地。按照我軍的戰略方針,是堅持持久戰。敵人據點不克時,張治中撤回陣地,強固工事,形成對敵人長期圍攻之勢。如今敵軍增援雖已趕到,但一次次進犯都被擊退。這一切蔣介石也是應該看到的。
自淞滬開戰以來,張治中部署的作戰計劃,每日都呈報蔣介石,蔣介石的命令旨意,張治中也一一遵照執行,傳達實施,所以他覺得自己在指揮上沒有不當之處,迅速掃蕩上海之敵的任務沒有完成,畢竟是受到力量和時間的限制呀。
張治中越想越感到苦悶和委屈。
自淞滬之戰爆發以來,張治中始終抱病指揮作戰,不分晝夜地指揮策劃,四處奔走,很少有休息的時間,因此,他的體力已疲乏到不堪想象的地步,尤其使他感到疲備不堪而無法支持下去的,是精神上的苦悶。他考慮再三,決定辭職。9月8日,他給蔣介石寫了辭職信,蔣介石先是不允,直到9月22日,才下令以朱紹良接替張治中,張治中調任大本營管理部部長。
離開戰場回南京,戰爭還在進行。張治中在夜色蒼茫中凄然向部下告別。想到40天來的腥風血雨,艱苦激戰,生死與共,張治中百感交集,熱淚長流;想到那些在槍林彈雨中沖鋒陷陣的手足弟兄和那些夕陽衰草中的碧血青磷,更使他傷感萬分,不能自已!
“一·二八”淞滬之戰,張治中懷著一腔熱血而來,最終卻不勝感慨和痛惜地離去。
“八·一三”淞滬之戰,張治中同樣是懷著滿腔激憤而來,竟也是默默無語地離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