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5個字 閱讀時長:3分鐘
中產先生 | 洞見時代發現價值講述生活
要做好安排。
今天,最勁爆的消息,就是曝出七個葫蘆娃。
令人咋舌。
差不多一年的時間:
圍繞在這家企業身上的利潤轉移、代工風波、商標轉移、遺產風波…
隨著一個又一個大瓜浮出水面,可能終于要來到終局之戰:
控制權爭奪。
鹿死誰手,還不好說。
不過,今天不聊這個,聊聊瓜背后的事。
家族傳承和企業治理。
這兩個事情,很有現實意義,改開四十年,老一輩創業者基本都已經或者面臨故去,二代接班的問題已經被關注很久。
我們知道:
四十年來,篳路藍縷,多數都是從無到有,各種規則不清晰,特別是民營家族企業,利益更是錯綜復雜。
這中間狗血太多:
富豪的私生活,家族的恩怨情仇,最后明爭暗斗甚至對簿公堂。
往小了說,讓富豪名譽受損,往大了說,企業隨時會被搞垮。
其實呢,富豪也是人,是人就不可能完美,很多事情是難免的,但做好安排就能避免很多問題。
有的富豪,突然病倒,沒時間安排身后事。
比如同樣是浙江有個做服裝起家的公司,老板突然病故,后媽跟兒子搶控制權,企業市值一落千丈。
家族傳承和企業治理,自古以來就是個難題,挺有意思。
我們以皇室為例子,把皇室作為家族,把國家作為公司治理來比較。
第一種是嫡長制。
好處是什么,穩定。
規則天定的,其他人不要想了。
看影視劇,經常有一句話:
廢長立幼,取亂之道。
如果以立賢為標準,十幾個兒子斗來斗去,說不定連老皇帝也想給送走。
但嫡長制的弊端也很明顯,就是嫡長子擺爛,沒有競爭力。
即便從小嚴格教育,也事倍功半,反正是天定的,努不努力都一樣,幾代下來就不行了。
所以說:
嫡長制雖然保證了傳承,但是對公司治理不利。
不好。
第二種是密儲制。
密儲制是嫡長制的升級。
不告訴你誰是繼承人,大房、二房、三房、四房……都有機會。
但解釋權在我,你們盡力表現,我暗中考察。
這既保證了家族的穩定,也保證了繼承者的能力。
但這種密儲制也有弊端:
長期的平衡狀態,一旦老皇帝駕崩,權力出現真空,即便有顧命大臣,也不一定能順利完成傳承。
所以說:
密儲制,對公司治理有利,對傳承過程不利。
基本上:
我們看到的現在的豪門糾紛,都是這種情況,富豪建在的時候,各房相安無事,一旦富豪生病,都不用去世,各房就開始斗了。
參考澳門那位。
有沒有什么好辦法呢,國外有什么經驗嗎?
這里要說,看過《繼承之戰》的就知道, 國外也一樣狗血。
不過,國外富豪喜歡:
把資產權和治理權分離。
不用考慮什么賢不賢,斗不斗的問題。
搞個家族信托:
生下來就有一份,然后家族信托持有企業股份,企業治理交給職業經理人。
就算斗,也斗不垮企業。
比如:
洛克菲勒家族,就通過信托,傳承了六代還經久不衰。
這適不適合國內呢?
感覺現階段也挺難:
國內好多企業,老板天天盯著都能給你掏空,撒手不管沒有這個條件,各種層面的條件都達不到。
當然,從另外一個角度考慮,財富傳承,也不能太長,否則不利于社會流動。
富不過三代,才能有新富上來。
這既是人性,也是規律,笑。
就這樣。
都洗洗睡吧。
時隔十年,重磅果然召開:
但是跟十年前不同,跟小作文說的完全不一樣。
都知道二季度樓市急轉直下,樓市肯定要有相關政策,這次會議有釋放哪些信號嗎?還有哪些政策空間?
可以繼續閱讀:。
10個朋友讀過 趨勢
500個點贊 局勢
閱讀10萬+ 深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