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3年12月14日上午,邊曉斌同志在執行案件現場勘查任務時,不幸因公殉職,年僅49歲。他離開之后,越來越多的人通過文字和講述認識他、了解他,然而,文字的記述、畫面的再現,都不及我們心中的曉斌那樣鮮活:專注審判的他,最牽掛的是一個個案件;雷厲風行的他,未及給親友留下只言片語;陪伴女兒一路成長的他,卻再也不能與她促膝長談......遺憾總是人生的常態,但他的精神卻已跨越500多個日夜,將陪伴我們到永久。
追尋他身邊最親近的那群人,我們一起來看邊曉斌在人們記憶中的模樣——
邊曉斌(右一)到某沿江船企實地走訪
“這件事我來辦”是他的口頭禪。
江厚良 時任儀征市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
曉斌是一個讓人無比安心的人。“你放心,這件事我來辦”,是他常掛在嘴邊的話,但他從來都不是說說而已,而是用行動證明真正的擔當是做出來的。
不少工作,曉斌并不是直接第一負責人,但他常常都是主動扛下了擔子,沖在最前面。無論面對多大的困難,他從不抱怨,也從不退縮,總是用自己的行動為老百姓解決實際問題。
為了保障重大建設項目的順利推進,法院承擔起了擬建設道路上農場搬遷的強制執行任務。案件情況復雜,再加上被執行人情緒激動,案件變得很是棘手。在這樣的情況下,曉斌主動請纓,他多次上門與被執行人溝通,深入了解其訴求與顧慮;在執行現場,又耐心傾聽、悉心化解,在他的努力下,被執行人態度逐漸緩和。最終,雙方達成了和解協議,農場順利搬遷,重大項目也如期推進。
他是我們的好朋友、好兄長、好領導。
吳正東 儀征法院民二庭副庭長
邊院長是個急性子、熱心腸的好領導,記得一次外出時,我忘帶手機,當拿到手機后,邊院長的12個未接來電讓我分外忐忑,我惴惴不安地回撥電話,接通后,電話那頭劈頭蓋臉“訓”了我一頓,“怎么這么長時間不接電話?身為法院干警,工作情況特殊,如果有緊急事務要處理,但找不到你怎么辦?”我自知理虧向邊院長認了錯。
“下班前去辦公室沒碰著你,上個月布置的執行裁判審查通報材料有沒有弄好,已經快到本月底了,凡事要有回音,不能石沉大海,事事拖拉,以后怎么辦?”,邊院長掛斷電話后,我十分羞愧,這個工作任務確實時間有點久了。
不到一分鐘,邊院長的電話又打了進來,“我這次打電話來是看看你的電話是不是一打就通”,和前一通電話相比,這通電話里他的語氣和緩了不少,“今天沒什么事情吧?以后不能不接電話哦,讓人太著急,早點回去,到家報個平安”。
我心里偷著樂,也許是邊院長覺得剛剛的態度太嚴厲了吧,現在假裝打個電話來調節氣氛,邊院長就是這樣,對工作高標準嚴要求,同時也關注著大家的心理狀態,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難都可以向這位老大哥傾訴求援。
邊院長很關心年輕人的成長、法院人才隊伍的延續。
周婷婷 儀征法院民二庭法官助理
2018年,儀征法院進行繁簡分流改革,成立了簡案中心,進行簡案快審,2名優秀員額法官和6名法官助理進入中心團隊。
“我是作為書記員選進中心的,在簡案中心工作了兩年到民二庭,后任法官助理。”當時中心兩個團隊火拼的狀態,我至今還記憶尤新。
為了推動我們高效收案結案,邊院長科學設計鼓勵機制,還根據每個人的適應度進行團隊人事調整,完善人員配比,通過內在激勵,讓大家從“溫水里的青蛙”變成“熱鍋上的螞蟻”,一直保持著高昂的工作狀態。
“最初的兩名員額法官現在已經是院領導班子成員,6名法官助理全部入額,其中5名已經成長為中層干部。”我們總說邊院長最會PUA,他總是笑著鼓勵你去奔跑、去跳起來夠目標。
“婷婷,不要當了媽媽就放棄進步,不能對自己沒要求,我要看到你一直在進步。”還記得一次開庭前,邊院長還專門叮囑我要繼續努力、追求進步。
邊曉斌在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上講話
我從來沒有聽說他和任何律師吃過一頓飯、喝過一頓酒。
丁萬祥 律師
我和邊院長在案件上的交集比較多,他給我的感覺是:永遠笑臉待人、禮貌謙和,親和力非常強,但是距離感又保持得很適當。
我從來沒有聽說他和任何律師吃一頓飯、喝一頓酒,他始終把握著良好的尺度,并敦促全院干警和律師保持清親關系。在辦理案件的過程中,我總能看到他身上那種純粹、善良、不放棄的精神,這種精神也一直感染著我。
白天沒想明白的問題,他會半夜起來研究。
王 玲 邊曉斌妻子
曉斌在法院工作多年,一直深耕于民事審判領域,是同事們眼中的“民事審判專家”。后來,隨著工作調整,他開始分管破產審判工作,這對他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領域。那段時間里,他買來了大量的專業理論和案例分析書籍,爭分奪秒,一本一本地啃,一頁一頁地記筆記。
有一次,我凌晨一點左右醒過來,發現客廳里居然有燈光漏了進來,透過門縫,我看到曉斌坐在沙發上,手里拿著一本破產法的書,正看得入神。
我走過去,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問道:“怎么還不睡?明天還得上班呢。”他抬起頭,揉了揉眼睛,笑著說:“我剛才起夜,看到這本書,就忍不住又看了一會兒。有些問題我白天沒想明白,半夜里突然有了靈感,越看越通透。”
記憶中,他時常會半夜起來,輕手輕腳地走到書房,打開臺燈,拿出書本和筆記,靜靜地坐在那里,我想,那應該是他在一遍又一遍梳理著疑難案件的審理思路。
邊曉斌和女兒小時候的合影
爸爸永遠懷揣著對生活的熱愛。
邊淑潔 邊曉斌女兒
2016年,爸爸去援疆了。當時,恰逢中考,爸爸每天都會跟我和媽媽聯系,關心我們的身體,詢問我的學習情況。在電話里,爸爸總是會給我講新疆的見聞,不免勾起了我的好奇——爸爸在那里的生活是什么樣的。于是,中考結束后,我和媽媽就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前往新疆的旅程。
在新疆的時候,下了一場雪,雪很大,一直到膝蓋那么深,爸爸興奮地拿出手機給我們拍照。他站在雪地里,開心得像個孩子,我開始明白他為什么能這么快融入到新疆的生活中了。永遠不會抱怨環境的惡劣,永遠懷揣著對生活的熱愛,這才是我的爸爸。回儀征后,每次下雪他都會說:“這雪不行啊,才這么點大。”
從新疆回來后,爸爸的廚藝突飛猛進,對我偶爾“無理”的點菜更是有求必應。有一次,我無意間在電影上看到了一道色澤誘人的啤酒鴨,便和他說:“大廚有興趣試試手嗎?”爸爸二話不說,就開始復刻,試了幾個配方,但我都覺得差點意思。但沒想到的是,那段時間內,“失敗”的鴨子成了飯桌上的常客,直到試出了最完美的配方,我稱他為“制鴨廚神”,他才停止了這場關于鴨子的廚藝探索。
中考結束后,我收到過爸爸寄來的一封信,他說希望我能做一個勇敢而溫暖、善良、肯奉獻的人。在我成長的歲月里,爸爸給我寫了很多封信,信中的一字一句已經深深刻在我的心里,成為我成長路上的寶貴財富。
策劃:省法院新聞辦公室、揚州中院新聞處
統籌:趙 璠(省法院新聞辦公室)
張瑾瑤(揚州中院新聞處)
整理:夏思純(省法院新聞辦公室)
封面設計:崔 璨(揚州中院新聞處)
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自“江蘇高院”公眾號
并標注作者信息
來源:江蘇高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