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人因為彪悍善戰的性格,常被外界冠以“戰斗民族”的稱號。
而在17世紀的對外擴張中,沙俄以引為傲的哥薩克騎兵,卻意外碰上了一支比他們還彪悍的民族。
17世紀的沙俄軍隊,已經擁有了14.46萬的正規軍,以及5萬多的哥薩克等非正規部隊。
這個軍事基礎如果與周邊大國相比,可能還算勢均力敵。
而當時他們面對的卻是一支總人口在一萬人左右的部落,這種在紙面數據上,看似手拿把掐的吞并戰爭。
卻意外的讓沙俄打了120年都沒有拿下來,沙俄軍隊在此期間損兵折將,只能無奈放棄了對這片土地的吞并。
然而更讓人的意外的是,就在停戰以后,對方卻選擇了主動歸順沙俄,成為其中的一份子。
那么,這個打敗沙俄的民族的是哪個?
一、 楚科奇人的生死觀
這個與沙俄抗爭了120年的民族,名為楚科奇人,從中石器時代,楚科奇人就生活在了西伯利亞。
這個地區是地球上最鄰近北冰洋的地帶,每年的大多數時間都是天寒地凍,大雪飄飄,生態環境的惡劣程度,遠不是我們所能想象的。
一般來說,能在這種惡劣環境下生存的民族,靠的就是兩樣東西。
一是遠超其他民族的生存技能,讓楚科奇人能在西伯利亞地區獲得食物,抵御寒冷和野獸。
另一個就是精神意志,而這通常也是一個民族的信仰和精神圖騰。
在生存技能上,楚科奇人主要依靠飼養駝鹿,獲得穩定的食物來源,并且還將駝鹿的皮毛做成御寒裝備。
其次就是出海捕魚也是楚科奇人獲得食物的一個來源,這個地區無法進行大面積的農業生產,肉類就是人體的主要能量補給。
從小吃肉的民族,例如蒙古人,身材和體型都比較高大,遠不是我們所能相比的,所以楚科奇民族的男性都比較健壯。
在精神信仰上,楚科奇人有著與世界上絕大多數民族不同的地方,那就是不畏懼死亡,反而將死亡當做獲取天國的通行證。
與西方宗教一樣,楚科奇人相信人在死后,會前往天國,那里有著衣食無憂的生活在等待著他們。
而能否進入這個天國,就要看人是以怎樣的方式結束生命的。
如果是病死的,楚科奇人就無法到達,如果是戰死的,或者是自己主動選擇死亡的,在生命結束以后就可以到達。
這種信仰觀念深深地影響了楚科奇人的生命觀。
除了在戰場上的驍勇善戰,其次就是日常生活中,一旦有家人生病無法醫治,往往會向其他家人尋求幫助,那就是殺死自己。
從小生活在這種習俗的影響下,楚科奇人的生死觀有別于其他民族,在戰場上,沙俄軍隊如果遭遇不順,就會有人意志潰散。
而楚科奇人則不同,他們會戰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并將戰死作為自己的最終歸宿,這就塑造了一支名副其實的“死士軍團”。
二 、長達120年的戰爭
楚科奇人的這種觀念,致使在與周邊國家和部落的交手中無往不勝,周邊國家即便實力強大,在面對楚科奇人的時候,也不敢輕易去招惹對方。
而楚科奇人因為在惡劣環境下生存,幼兒的存活率很低,整支部落的人數也就大體維持在一萬人左右。
一直到17世紀,向東擴張的沙俄瞅準了楚科奇人的土地,想要將其據為己有,吞并整個楚科奇部落。
1701年,沙俄軍隊派出一支騎兵部隊突襲了楚科奇人部落的一個聚集地,楚科奇人的13座帳篷被摧毀,并有多人傷亡。
在楚科奇民族內部,是沒有公認領袖的,大家在自己的土地上,就像是一個個小村子一樣,由狩獵經驗豐富的老獵人代為管理,而他們也就是“村長”。
受到襲擊的楚科奇人,立馬跑向周邊的同胞聚集地,向大家發出了沙俄軍隊入侵的消息。
在極短的時間內,這些聚集地的楚科奇人聚集在一起,發動了一場看似螳臂當車的反侵略戰爭。
沙俄軍隊看到楚科奇人只有幾千人的部隊,原本只是不以為意。
但因為當時北方戰爭還在繼續,就決定以快打快,迅速解決戰事,一開始就派出了舉世聞名的哥薩克騎兵,以及一定的火槍部隊。
第一次交手,楚科奇人面對火槍還是吃了很大的虧,畢竟他們手中都是冷兵器,無法與之正面抗衡。
但隊伍中經驗豐富的獵人,很快就找到應對方法,那就是將隊伍化整為零,不與沙俄軍隊進行正面對抗,只發動小規模的襲擊作戰,這就是游擊戰。
雙方的第一次作戰,就打了29年時間,在此期間,哥薩克人被楚科奇部落打得節節敗退,最終哥薩克人選擇放棄了對這片土地的征服。
向沙俄皇室匯報了這近三十年間的戰爭過程,認為楚科奇人是無法被征服的。
這個消息立刻引得新上任的女沙皇安娜·伊萬諾夫娜憤怒,這位俄羅斯歷史上第二位女皇帝,將征服楚科奇部落作為自己的一個政治目標。
安娜·伊萬諾夫娜
伊萬諾夫娜派出大將斯塔克夫,帶著大量軍隊前去圍剿楚科奇人,楚科奇人因為輕敵,導致有兩千多人被殺死。
敗退的楚科奇人選擇了避戰,一直等到沙俄軍隊班師回朝,才再次集結起來,準備報仇。
第二年,斯塔克夫再次帶著軍隊進入這片黑土地,這一次楚科奇人在最開始選擇避敵鋒芒,等到斯塔克夫的軍隊因為找不到敵人而返回的時候,楚科奇人從背后殺出。
僅此一戰,大將斯塔克夫被楚科奇戰士殺死,沙俄大軍潰散,損兵折將無數。
三 、最終選擇歸順
這一次楚科奇人和沙俄帝國算是結下了無法化解的仇恨,從1701年到1822年之間,雙方進行了長達120年的戰爭。
盡管沙俄多次派出軍隊圍剿楚科奇人,但最終不僅沒有消滅對方,反而因為勞師遠征而損耗了許多國力。
很難想象,在1800年,人口就達到3500萬的沙俄,在面對人數僅在一萬左右的楚科奇人時,最終敗下陣來。
無奈之下,當時的沙俄皇帝只能宣布停戰,停止了對這片土地的入侵。
讓人意外的是,在停戰以后,楚科奇人與沙俄之間的聯系反而多了一點,本質上,戰爭也是文明的一種交流方式。
經過這場長達120年的戰爭,驍勇善戰的俄羅斯人開始對楚科奇人很好奇,開始深入研究這個民族的歷史和文化特征。
而楚科奇人對于沙俄的商品有著很大需求,雙方就自然而然的就做起了生意。
在往后的歲月里,沙俄為楚科奇人修建了學校和醫院,每年都派遣教師和醫生為他們提供基礎的醫療和教育服務。
這些措施,迫使楚科奇人從一個狩獵部落向現代文明過渡。
最終在沙俄提出的優厚條件,比如不需要交稅、不用承擔徭役,也可以不接受沙俄的調派,
只在名義上歸屬于沙俄帝國,而在實際上進行自治的條件下,楚科奇人選擇歸順沙俄帝國。
而沙俄在接下來的幾十年時間里,也頒布了一系列法律,承認楚科奇人在國內,區別于其他民族的特殊地位。
截止2010年,俄羅斯的楚科奇人總人口還保持在1.5萬人,屬于俄羅斯的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俄羅斯馬加丹州的楚科奇自治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