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一著急就胃疼,一熬夜就反酸,一點點壓力就感覺肚子里在“翻江倒海”?很多人把這些癥狀歸結為飲食不規律或者胃寒,但其實,情緒的波動、作息的紊亂,甚至生活中的一些“小習慣”,都可能成為慢性胃炎背后的“幫兇”,胃是個情緒敏感的器官,當你焦慮、生氣、煩躁時,它也在偷偷“生氣”。
一、情緒“上頭”,胃最先受傷——胃炎真的和情緒有關系?
很多人對胃炎的認知還停留在“吃辣”、“飲食不潔”,但實際上,情緒對胃的影響也不容小覷,現代醫學早已證實:胃腸道和中樞神經系統之間存在密切聯系,壓力大、情緒不穩定,會影響迷走神經的調節功能,從而導致胃酸分泌紊亂、胃動力減弱。這時候,即便飲食清淡,也可能出現胃痛、反酸、脹氣等不適。
長期處于焦慮、緊張狀態,會讓胃處于“高壓工作模式”,原本健康的胃黏膜逐漸受到侵蝕,時間一長,胃炎、胃潰瘍就容易找上門,有人說“氣大傷身”,其實最先“受氣”的,很可能就是你的胃。
除了情緒本身帶來的影響,人在情緒不佳時,更容易忽略規律飲食,甚至暴飲暴食、抽煙喝酒來“緩解情緒”,這些行為也在無形中給胃“添堵”,所以說,胃炎不僅是“吃”出來的,也常常是“氣”出來的。
二、這4件事最好少做,胃炎患者尤其要當心
第一件:經常空腹生氣:情緒激動時,身體會釋放大量的應激激素,刺激胃酸分泌,如果這時候胃里是空的,胃酸直接“攻擊”胃壁,胃黏膜毫無防備,時間一久,炎癥、糜爛就容易發生,很多人早上不吃飯,一邊工作一邊發火,不知不覺就在“灌胃酸”。
第二件:吃飯時看手機、工作或爭吵:進食時注意力不集中,大腦對食物的關注度下降,容易出現咀嚼不充分、吞咽過快的問題,食物未被充分研磨就進入胃中,加重了胃的負擔,同時,如果吃飯時心情煩躁、環境吵鬧,也會影響胃液分泌的節律性,長此以往,胃功能越來越差。
第三件:習慣性晚餐過飽或太晚:很多上班族白天吃得隨意,晚上覺得“犒勞自己”,來一頓豐盛的大餐,甚至九點十點還在吃,這種“倒時差”的飲食方式,會讓胃在該休息的時間繼續“加班”,胃酸分泌高峰往往在晚間,若此時攝入大量油膩食物,很容易造成胃黏膜受損,引發夜間胃痛、燒心。
第四件:依賴止痛藥或隨意吃藥:有些人胃一疼就吃止痛藥,或者擅自服用各種“養胃藥”,但很多止痛藥會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從而降低胃黏膜的保護力,反而讓胃炎更嚴重,藥不是萬能傘,濫用只會讓本就脆弱的胃雪上加霜。
三、調養胃,從生活“小節”開始
胃炎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光靠“忌口”就能緩解的,真正的調理要從日常一點一滴開始做起。
首先,是規律的飲食時間,建議每天三餐定時定量,尤其早餐不能忽略,哪怕是一杯溫豆漿配一個饅頭,也比空腹喝咖啡、啃點餅干強得多,其次,飯前飯后情緒要穩定,盡量不要帶著情緒吃飯,給胃一個“安靜”的消化環境。
其次,保持良好的作息,睡眠不足、熬夜不但傷神也傷胃,睡眠期間,身體會進行一系列自我修復,若長期熬夜,修復機制被打亂,胃黏膜也得不到休息,此外,適度運動,如飯后散步、日常慢走,能促進胃腸蠕動,有助于消化,也能幫助情緒緩解。
再者,可以適當多吃一些“溫和護胃”的食物,比如小米粥、南瓜湯、山藥泥等,這些食物不刺激,易消化,還有助于養胃,但要注意少吃冷飲、腌制品和辛辣刺激類食品,哪怕偶爾想“解饞”,也要控制量和頻率。
最后,不妨學會“情緒排毒”。遇事別太鉆牛角尖,有情緒時可以通過冥想、深呼吸、曬太陽、和朋友傾訴等方式疏解,情緒通暢了,胃也會更“舒服”。
很多時候,胃的問題,其實是生活方式的問題,而生活方式的背后,又藏著一個人的情緒狀態和生活態度,胃炎并不可怕,怕的是忽視、拖延和不當對待,如果你也總覺得胃不舒服,不妨從這4件“小事”開始改變,把情緒安放好,把生活節奏慢下來,讓胃有喘息的空間,或許,你的胃會比你更早感受到幸福的回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