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轉眼就過去了一半,各國的第一季度GDP也逐漸公布,不少網友對此也是十分好奇,畢竟自從特朗普上臺后,就來回調整關稅,各國的經濟很可能也會受到影響。
這第一季度的GDP,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展示各國經濟的抗風險能力,而根據目前公布的消息來看,美國第一季度GDP是7.32萬億美元,日本是1.02萬億美元,那中國呢?
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內
美國經濟沒受影響?
美國7.32萬億美元的GDP可以說放眼全球是非常高的,甚至是一些國家的好幾倍,那不少網友看到美國這么高的GDP,就在心中不免會升起一個疑問,那就是美國難道就沒受到關稅的影響嗎?
難道他們的經濟真的就那么好,即便是出現不少公司市值下滑,依舊沒有出現波動?其實不少人都看出了美國現在GDP高到底是怎么來的。
很多人將美國現在的GDP形容為“虛高”,甚至比較激進的人還會說這數據“注水”,雖然這話聽起來比較刺耳,卻也不是一點道理都沒有。
美國的經濟發展能繼續保持,和一個東西是脫不開的那就是金融信貸,只要美聯儲一加息,全球其他國家就會遭到虹吸,瞬間推高了GDP。
可這種玩法,代價也是極大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內部容易出現通貨膨脹,你能想象嗎,一個雞蛋在美國能賣到七八美元,幾乎是中國的五倍,這就是美國推高GDP的代價。
現在的美國是物價飛漲,看似把數據做得很好看,但民眾的真實生活成本卻在飆升,更要命的是,這樣的方式好像逐漸有點不管用了,美國第一季度環比不僅沒上漲,反倒萎縮了0.3%左右。
這說明美國想要光靠之前的“老辦法”是不夠的,實體經濟的問題對于美國來說已經刻不容緩,再加上美國現在還背著大量的負債,所以即便是美國GDP數據看起來好像是還不錯,但問題已經頻發了。
差距真的這么大嗎?
看完美國,我們再把視線轉回國內,根據現在的數據來看,我國第一季度的GDP是4.44萬億美元,這看起來好像是和美國差距不小,但也已經穩居世界第二了。
并且如果說美國是單靠一個方向在發展,那我們就是向著更加穩定的多個方面在發展,雖然這種方式在表面數據上,好像是沒美國的發展趨勢好,但是從長久來看,這樣的經濟發展方式更加穩定性,在面對外部沖擊時也有著極強的韌性。
當美國揮舞著“芯片法案”和“關稅大棒”時,中國能依靠強大的自身能力做出自己的芯片以及對美國進行反制,這種底氣就源于我國的經濟發展方式。
并且現在我國實行的是內外雙循環模式,也就是說哪怕歐美國家在未來,可能對我們進行制裁,但我們依舊能穩定發展。
“掙扎”的日本經濟
要說起曾經的日本,那也是在經濟發展上名列前茅的國家,我國在日本發展最輝煌時也受到了不小的影響。
當時很多人都認為日本出口的中國的商品,要比我們本國產的商品質量要好,但現在時過境遷,日本的經濟已經遠遠比不上我們了。
在第一季度中,日本的GDP出現0.2%的負增長,那問題出在哪?對內來說,日本人口老齡化已經十分嚴重,消費根本就上不來,結果現在還碰上了通脹,讓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民眾捂緊錢包。
對外日本與美國捆綁得太深,作為美債的主要持有國之一,美國經濟只要一出現波動,它就會跟著受到影響,而現在美國要打關稅戰,那日本就有部分企業跟著成本飆升。
更讓日本“焦慮”的是,印度現在的經濟也開始“崛起”了,雙方的差距也在不斷縮小,要是日本在未來找不到突破口,那印度經濟超過日本可能就只是時間問題。
所以在看完各國的經濟發展方式后,你就會發現,如果只看美國的GDP,好像它的經濟還不錯,但要是看真正的物價,以及居民生活成本,而不是那些數據,那美國的經濟看起來就不太樂觀了。
至于日本的經濟,目前來看想在短期內改變困境也很難,可能真的要依靠“后人的智慧”吧,當然無論怎么說,數據再好看,都不如真正給本國國民帶來更多的穩定生活要好。
畢竟國民是否安穩,生活是否舒適,未來是否充滿希望,才是各國發展經濟的主要目的,要是國民飯都吃不起了,那數據再好看,能有什么用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