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58歲的鄧玉芬喜極而泣,她原本以為七個兒子都已死,沒想到老三永興竟奇跡般地活著回來了!
“七兒快快長大,長大了跟你的兄弟們一起去打鬼子……”
日寇在外面漫山遍野地搜尋抗日自衛隊,山林中的子彈聲從白天響到黑夜,鄧玉芬和鄉親們一起,跟著抗日隊伍的干部躲在山洞里,忍饑挨餓也不敢出聲,生怕暴露大家的位置。
年幼的老七剛滿7歲,餓得頭暈眼花,躲在鄧玉芬的懷里直喊餓,鄧玉芬含淚扯出衣服上的棉絮,塞在老七的嘴里防止她出生。
她用嘴貼著額頭,輕聲哄著幺兒,希望能減輕一些兒子的痛苦,熬過這段艱苦的日子。
過了好半天,山洞外沒有了槍聲,懷中的老七也無聲無息,鄧玉芬低頭一看,餓得皮包骨頭的老七臉上又青又紫。
鄧玉芬又是掐人中又是給孩子吹氣,總算讓老七喘過氣來。
可惜老七自從生下來就一直在動亂中長大,身子骨極弱,一次可以救回來,長期饑一頓飽一頓,再加上擔驚受怕,最后還是不幸早夭。
鄧玉芬含淚埋葬了老七,村里時不時就有日寇闖進來掃蕩,她都無法安心給老七舉辦一個葬禮,只能趁著日寇收兵的時候,在屋后半山腰挖一塊淺淺的墳墓,安葬可憐的老七。
從地里翻出的泥土帶著火藥和鮮血的味道,自從日寇入侵鄧玉芬的家園,這股圍繞就飄散在村里村外,去哪里也擺脫不掉。
鄧玉芬最后一次為老七理了理頭發,一滴眼淚滴在老七了無生氣的臉上,她趕快捂住嘴巴,指縫間露出一些壓抑的哭聲。
日寇橫行霸道一天,鄧玉芬這樣的人就無法安心生活,她悲傷,她憤恨,仇恨匯聚成抗日的決心,把日寇趕出去,這是她和孩子們生活的家園。
鄧玉芬埋葬好老七,順著一條小路走回家去,路邊是一座座小小的墳包,每座墳墓上都插著跟老七相似的簡陋墓牌。
一座、兩座……共七座墳墓,有的墳頭上爬滿野草,有的墳墓上還撒著新土。鄧玉芬走過一座座墳墓,心中默念著一個個名字。
墳墓里埋葬的人,是鄧玉芬的丈夫和兒子,他們都是因為日寇而喪命。
日寇侵占了鄧玉芬的家鄉,將鄧玉芬一家趕到荒山上生活。老百姓勤勞開墾出的富饒土地,成為日寇為非作歹的“樂園”。
日寇在鄧玉芬的家鄉搜刮民財,壓榨勞苦大眾,欺辱無辜鄉民。日寇的暴行把善良的百姓逼得走投無路,善良的鄧玉芬和丈夫商量,把大兒子、二兒子送去八路軍游擊隊,跟日寇戰斗。
兩個兒子自此在槍林彈雨中戰斗,鄧玉芬心里擔驚受怕,卻依然勤勤懇懇為全家的生計操持。
三兒子不堪忍受財主的惡行,鄧玉芬擦去三兒子的淚水,給他指明了參加游擊隊的路。普通百姓不該被人欺辱,好男兒挺起腰桿為尊嚴和家鄉戰斗。
春去冬來,日寇進攻愈發猖狂,他們肆無忌憚地實行三光政策,妄圖消滅任何反對的聲音。
戰爭不只發生在前線,有日寇的地方,就是人民戰斗的戰場。鄧玉芬的三個兒子前線,丈夫和幾個小兒子則村里展開反“無人區”的斗爭。
鄧玉芬的丈夫和四子、五子,在開荒時遭遇日寇襲擊,兩人當場遇害,被抓的四兒子也沒活多久。
鄧玉芬聽聞噩耗,拉著六子,背著七子,撿起丈夫和兒子們的鋤頭,繼續開荒,只要家里人還有一口氣在,這片土地就不會向日寇屈服。
1945年,日寇投降了,抗日勝利了,鄧玉芬奔向埋葬親人墳頭,失聲痛哭,多年來的壓抑的悲痛傾瀉而出,她經歷了太多的苦楚。
丈夫被日寇打死,大兒子戰斗中犧牲,二兒子負傷不治身亡,三子不知所蹤,四子被捕入獄慘死,五子遇害,六子、七子也難逃厄運。
數不清的犧牲終于抗爭來了勝利的曙光,鄧玉芬再次堅強起來,她要為喪命的親人,繼續建設家園。
1949年,鄧玉芬照例給丈夫和兒子們掃墓,家中突然闖入一個風塵仆仆的男子,開口就叫鄧玉芬“媽”,正是下落不明的三子永興。
永興參軍后被俘,忍辱負重好不容逃了出來,一路討飯回到家鄉。鄧玉芬淚流滿面,只是輕輕說了一句,回來就好。
參考資料:鄧玉芬:為抗戰獻出6位親人的偉大母親2015年05月26日21:15:37來源:北京晚報收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