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中國與澳大利亞之間的關系可謂是跟過山車一樣,澳方一直是美國在與亞太地區(qū)的一顆棋子,而美國一直打壓中國,他自然是處處與中方作對。
因此,澳大利亞與中國一直在對峙,而如今,澳方總理訪華,并且鄭重承諾“不支持臺獨”,轉身卻帶著未解的達爾文港炸彈離開北京。
六天訪華行程中,阿爾巴尼斯輾轉多個城市,臨行前他信誓旦旦宣稱“從不尋求與中國經濟脫鉤”,高調支持中國主辦2026年APEC會議。
還帶回鮮食蘋果檢疫協議、鋼鐵減碳對話機制等六項合作成果,但會談全程,他絕口不提被澳反對黨和美國緊盯的達爾文戰(zhàn)略港口,隨時可能引爆兩國脆弱的互信。
澳總理的“誠意秀”
阿爾巴尼斯此行堪稱精心設計的外交平衡術,7月15日第十輪中澳總理年度會晤后發(fā)布的聯合聲明中,“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的定位被高調重申。
十年前啟動的中澳自貿協定迎來升級契機,雙方同意共同審議并拓展合作領域,阿爾巴尼斯在北京亮出三項核心承諾。
在臺海問題上,他明確表態(tài)堅持一個中國政策,反對“臺獨”分裂活動,經濟領域,他誓言“從不尋求與中國經濟脫鉤”,強調保持貿易暢通。
區(qū)域合作方面,澳方首次公開支持中國主辦2026年APEC會議,這些承諾背后是冷酷的經濟現實。
中國已連續(xù)16年穩(wěn)居澳大利亞最大貿易伙伴寶座,2023-2024財年澳對華出口額高達2120億澳元,占其總出口的四分之一。
僅鐵礦石一項,必和必拓與力拓兩大礦商對華銷量就占全球總量的60%以上,阿爾巴尼斯在上海與商界領袖對話時直言不諱:“鐵礦石產業(yè)直接養(yǎng)活了六萬多澳大利亞人。”
經歷過莫里森時代龍蝦、煤炭出口受挫的痛,工黨政府比誰都清楚,得罪中國市場,就是砸自家飯碗。
達爾文港與南海魅影
阿爾巴尼斯的承諾簿經不起細看,當他說“不支持單方面改變臺海現狀”時,刻意回避了一個中國原則的核心要義,臺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不容任何外部勢力指手畫腳。
這種模糊表述,不過是為迎合美國“印太戰(zhàn)略”預留操作空間,更具威脅的沉默在達爾文港,2015年,中國嵐橋集團以5.06億澳元中標這個毗鄰亞洲的深水港99年租賃權,并投入8300萬澳元改造升級。
效果立竿見影:年吞吐量從1600萬噸飆升至3000萬噸,創(chuàng)造5000多個就業(yè)崗位,貢獻北領地17%財政收入。
但當港口由虧轉盈,澳政治勢力便蠢蠢欲動,今年大選期間,工黨竟與反對黨達成“收回港口”共識,美軍自2012年就在此輪駐海軍陸戰(zhàn)隊,日本今年更計劃部署水陸機動團。
這個戰(zhàn)略要地,已成美國撬動“印太戰(zhàn)略”的支點,經貿領域的兩面性同樣刺眼,阿爾巴尼斯高喊深化合作,卻放任5G建設繼續(xù)排斥華為。
澳軍艦更在南海興風作浪,今年5月,“悉尼號”驅逐艦與美菲搞所謂“聯合巡航”,公然踐踏中國南海主權,這些行徑與其訪華承諾形成辛辣反諷。
國家利益的艱難抉擇
阿爾巴尼斯的“選擇性沉默”暴露了戰(zhàn)略困境,訪華前夕,美國國防部副部長科爾比直接施壓,要求澳方明確“若臺海爆發(fā)沖突是否參戰(zhàn)”。
澳國防工業(yè)部長康羅伊緊急滅火:“不會事先承諾在任何沖突中派兵,”這種掙扎,揭示出澳大利亞在安全依賴與經濟自主間的撕裂。
更深層轉變在于國家利益計算,莫里森時代盲目追隨美國導致經貿關系冰凍的教訓,讓阿爾巴尼斯政府清醒認識到:澳大利亞近25%的貿易額與中國綁定,鐵礦石超三分之二依賴中國市場。
工黨今年五月能成功連任,經濟穩(wěn)定是重要籌碼,而這離不開與中國的合作,于是我們看到務實妥協:自貿協定升級談判提上日程,鋼鐵減碳等新合作機制建立。
連最敏感的達爾文港問題,阿爾巴尼斯也暫時冷凍,避免破壞會談氛圍,這種“擱置爭議求合作”的姿態(tài),與前任的莽撞對抗形成鮮明對比
中澳關系的試金石
阿爾巴尼斯?jié)M載六項協議離京,雙方約定2026年再聚,自貿協定升級、關鍵礦產合作等議題已列入明年北京部長級經濟聯委會議程,表面看,中澳關系似乎走出莫里森時代的冰封。
但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達爾文港租約如被政治操作強制收回,將重創(chuàng)國際商業(yè)契約精神;南海若再現澳軍艦“自由航行”鬧劇。
所謂“增進互信”便是空談;高科技領域若持續(xù)設障,“深化合作”更成笑談,澳大利亞的戰(zhàn)略清醒能走多遠?畢竟美國不會停止施壓,國內保守勢力仍在鼓噪“中國威脅論”。
當阿爾巴尼斯聲稱“把國家主權和利益置于首位”,他必須明白:真正的主權,是敢于對損害本國經濟利益的無理要求說不。
北京會談落幕,阿爾巴尼斯登機前最后瞥了一眼這座城市,他懷里揣著自貿升級路線圖,口袋裝著蘋果檢疫協議,公文包里還有鋼鐵減碳合作框架。
可機艙外無形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依然高懸,達爾文港租約爭議未解,南海艦隊的航跡未改,5G合作的大門仍未開啟。
澳大利亞商界盯著2120億澳元的對華出口大盤,礦工念叨著六萬多個鐵礦石飯碗,阿爾巴尼斯該明白:想吃中國市場的飯,不用刷鍋,但至少不能往灶臺上撒湯撒水,承諾再動聽,終究要靠行動買單。
信息來源:
“時間最長的一次訪問”,澳總理開啟訪華行程 ——人民日報
推動中澳關系“進一步向前、向好”正當其時——中國青年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