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雷佳音又雙叒上熱搜啦!這回既不是因為被眾人夸贊,也不是憑借獎項出圈,竟是大家紛紛央求他別再嘆氣啦。
在影視論壇“最希望哪位演員休息半年”的投票里,雷佳音毫無懸念地拔得頭籌。
或許連他本人都未曾料到,觀眾對他的厭煩竟會以這般迅猛且洶涌的態勢襲來。
實際上,雷佳音從《我的前半生》起就已踏上別樣的演藝軌跡。在此之前,他于熒幕中塑造的角色個個鮮活生動:在《黃金大劫案》里,他是出身平凡的街頭小混混;在《繡春刀2》中,他化身為世故練達又重情重義的裴綸;于《長安十二時辰》里,他則是心地純善、睿智果敢的張小敬……(雖說后兩部作品在時間順序上晚于《我的前半生》,但這里只是就大致階段而言)
然而,自《我的前半生》后,雷佳音于WNF類型角色的演繹賽道上一馬當先。此后,更多相似類型的角色紛紛向他拋來橄欖枝:《人世間》中那隱忍堅毅的周秉昆,《第二十條》里略顯憋屈的韓明,還有《長安的荔枝》里善良卻總被各方拿捏的小人物李善德……盡管這些角色名字各異、所處故事背景大不相同,可雷佳音塑造角色時,始終有著微微駝起的脊背、緊蹙的眉頭以及似有千言卻欲語還休的嘴角。
打著WNF的旗號,雷佳音的表演愈發趨近于流水線式的模板化呈現。
所詮釋的角色類型本就較為單一,表演模式也趨于固定,加之雷佳音超高的曝光頻率……有網友統計過,在過去的三年間,雷佳音有7部電影、5部電視劇上映,幾乎每兩個月就有一部新作品問世,作品產出十分密集。
尤其是近來,才在電影《醬園弄》中瞧見他那闊大的臉龐,回到家中,電視劇《長安的荔枝》里又闖入那顆碩大的頭顱……今日再度思量,真是成也《我的前半生》,敗也《我的前半生》。
事實上,在一眾中生代男演員之中,雷佳音的優勢極為顯著。
首先,雷佳音這人用起來順手,不事兒。張藝謀就曾盛贊,雷佳音的業務能力與行業操守,在業內都是頂尖水準。
在影視行業里,諸多知名大導演挑選演員時,表演能力并非首要考量因素,關鍵在于演員是否乖巧聽話、能夠領會意圖。雷佳音在這方面堪稱理想人選,他不僅演技精湛,而且與導演配合默契,從不會產生抵觸情緒,因此深受業內人士的青睞。
其次,他具備超強的業務能力。
眾多作品,還有那么多人樂于與他攜手合作,這已然充分表明,在演藝行業里,相較于人脈,雷佳音更為突出的是他過硬的演技。
在中生代男演員的范疇里,到了他這般年紀,演技經得起考驗,工作又盡責,甚至對角色還具備一定領悟力的,著實寥寥無幾。
憑借這兩大長處,雷佳音在娛樂圈自然可以游刃有余。然而,他那種隨性而為、毫無明確目標的狀態,卻徹底將這兩項優勢轉化成了劣勢。
何為漫無目的呢?
雷佳音曾坦言,在接戲這件事上,他沒有太多考量。說得直白些,他既不會仔細研讀劇本,也不會依據項目情況去挑選契合自身或是能夠拓寬戲路的角色。
他把自己比作四處閑逛的一塊磚,哪邊有需求就往哪邊搬。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結果,還有一個關鍵因素。雷佳音本質上是個極為善良的人,正因如此,他很容易陷入娛樂圈紛繁復雜的人情世故之中難以脫身。今天這個導演曾對他有過幫助,明天那個制片人又是他的至交好友……面對種種邀約,他幾乎從不拒絕。
就拿《醬園弄》來說,壓根兒連劇本都沒看,僅僅是因為陳可辛和章子怡的強大陣容就接下了。到了片場才知曉,自己所飾演的那個角色十分不討喜,還得在臉上做出痘坑的效果。
就拿《長安的荔枝》來說,劇本都還沒寫完便應承下來了。僅僅憑著直覺,認定馬伯庸的原著小說質量上乘,要是改編成劇必然更出彩。全然沒有考慮過,李善德這個角色究竟是否契合自己在觀眾心中留下的固有印象。
因此,他的“翻車”實屬咎由自取,遭到觀眾的厭煩也在情理之中。
究其根本,他能走到如今這般境地,皆因太過懶惰。懶得去深入思索,懶到只要有工作便接手,有好處就接納。
可一旦給自己攬下這么多工作項目,拍戲時連軸轉個不停,就壓根兒沒工夫去琢磨接下來該怎么走,也沒時間思考要朝著哪個領域發展了。這可太要命了,做事還真不能這么干吶。
也是由于無暇思索,表演逐漸變得模式化、僵硬化。行吧,觀眾愛看那種唯唯諾諾、委曲求全的模樣(WNF),我就眉頭緊鎖,把窩囊勁給演繹得十足,實在是太不該了。
長此以往,曾經形象豐富多變的雷佳音,似乎也只剩下那副總帶著委屈的模樣,任誰看久了,又怎能不心生厭煩?
事實上,面臨類似困境的并非只有雷佳音,張譯、王耀慶、沈騰同樣如此。
不過張譯相當聰慧,在捧得獎項后,便給自己安排了假期。他的確無需憂心無錢可賺,或是被后來者超越之類的情況。要知道,即便休息,他也并非沒有作品存貨。就說當下,《以法之名》的播出效果頗為出色,還讓觀眾好好地回味、懷念了一把呢。
王耀慶可沒讓自己閑下來,只是近來也有意減少霸總角色的出演。由于一時接不到契合的男主戲份,他便在多部喜劇電影中客串亮相。就像那個“隨車走”的舅舅角色,盡管出場時長有限,卻給觀眾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沈騰呢,除了參演電影,更多是在綜藝節目里抖機靈、秀幽默。他的精明之處在于,不像雷佳音那樣頻繁地在公眾視野中露面。
總之,我認為此次“塌房”經歷于雷佳音而言未必是件壞事。他汲取了教訓,想必會抽空讓自己停下腳步。
畢竟,昔日他也曾言道,倘若有朝一日觀眾對自己感到厭倦,他便回歸到普通大眾之中。
我甚至覺得,他大可以重拾初心。不妨回溯成名之前,那于話劇舞臺默默沉淀的五年時光;憶起拍攝《黃金大劫案》時,甘愿承受陶虹連扇四十記耳光的堅韌;還有為了水下鏡頭,身縛鉛球,險些窒息的驚險……
事實證明,寧浩所說的“試戲太多反而沒戲可拍”,這句話的價值仍在不斷攀升。
其實道理很淺顯,一個人登上頂峰,并不意味著從此便可高枕無憂,更不代表著能擁有永恒的成功。
潮起潮落間,喧囂總會歸于平靜。而那些真正卓越之人,始終在與時代同頻共振。
共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