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70后這一代人,也到了做爺爺奶奶的年紀了。
雖然我們只是活了五十年左右,但是人生的跨度很大,或者說經歷了社會的巨變。
從家庭方面來說,我們自己多半有幾個兄弟姐妹,我們的子女卻寥寥無幾,獨生、兩個的情況居多。
從養老方面來說,我們正在適應“靠自己”的養老模式,想盡辦法退休;而我們的老父母還在延續“養兒防老”的模式,期待幾代同堂。
鑒于家庭和社會現實,我們應該如何跟逐步成年的子女相處呢?實現家庭的順利轉型呢?
給大家提個醒:父母和子女,并不是“一家人”。
01
最近有一個熱門話題:男孩高考575分,卻被父母趕出門。
男孩小凱,是湖南長郡中學的尖子生,曾經在學校有過前一百名的好成績。
但是他后來因為沉迷手機,成績斷崖式下滑。并且父母多次溝通,教育,都無濟于事。
在父母的教育下,小凱曾經有承諾:“買了手機會好好學習。”
有了手機之后,他卻一反常態,早自習都翹課,躲在廁所玩手機。夜里也偷偷玩。
對小凱的教育,父母幾乎使出了渾身解數,但是效果卻沒有。
還逼著小凱去做暑假工,可沒兩天就不干了。
也提出過,用勤工儉學的方式,促進學業。但小凱全部拒絕了,就要父母全部兜底;小凱還提出,父母不能干涉他的自由。
父母終于耐心耗盡,對小凱失望至極,把家門的密碼改了,不讓小凱進門。小凱只能求助媒體,希望能夠調解一下和父母的關系。
面對媒體,母親生氣地說:“文憑并不是最重要的,他的態度、思想才是最重要的。”
母親還說:“我們已經跟你講得很清楚了,找任何人都是空的,我們各自安好。”
70后的夫妻,孩子要么在高考,要么已經上大學,要么剛剛走出大學,開始混社會。
孩子的表現如何,都服從父母的安排嗎?還是孩子積極向上,有自己的出路?
如果你的孩子如大家議論中的小凱一樣,豈不是很擔憂?
第一,孩子一直在父母家,吃喝玩樂都是父母承包。父母無條件兜底,孩子就永遠長不大,也會啃老。
第二,忽然就把孩子推向社會,讓其自己過日子,完全不靠父母,這孩子也似乎做不到。很多孩子,自食其力都難。
70后,不得不承認,我們的孩子長大了,我們需要調整兩代人的關系了。
02
作家龍應臺寫了一段很經典的話:“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能與時俱進的70后,已經開始送孩子遠行了,而不是把孩子強留在家里。
從無條件給孩子承擔一切條件,到只是給孩子“搭把手”。
告訴孩子,父母會變老,收入也會變少。還可能在五十多歲,就失業,并且再也找不到一份有模有樣的工作。
家業的接力棒,孩子必須要接住。
孩子有難處,父母就是幫點忙,無法代勞了。幫忙,大概就是給點應急的生活費,在事業上給建議,幫忙帶娃等。
從和孩子朝夕相處,到各自在不同的城市,常常牽掛。
允許孩子遠走,而不是強留在老家工作。
孩子獨自走遠了,能夠隔三差五打個電話回來,可以過節的時候,和父母團聚。這就很好了。
我們要相信孩子,會在新的城市扎根,生長。
從孩子有了對象開始,就鼓勵孩子有自己的小家庭,把大部分的心思放在小家庭里。
按照農村的習俗,孩子有了婚姻,就要分家。
現在,孩子有了對象,就可以著手“分家”。分家也不是如以前一樣,分老家的財產,而是讓孩子在自己喜歡的城市定居,有小屋,有工作,有人愛。
一些有經驗的父母,還這樣說:“不要總是待在孩子身邊,這會讓孩子很難找到對象。”
確實,孩子有自主權,不被父母控制八小時之外的時間,就能大大方方地約會,遇到心儀的人。
從對孩子花錢,到父母自己存錢,積極籌備養老。
父母別不知道,自己有退休金,存款,房子,不讓孩子養老方面多考慮,也是一種幫助。
綜合一下。把孩子從父母的家里,慢慢地推出去,幫助孩子有新的家庭,就是——父母之愛子,計當深遠。
03
很多70后,也許有一個疑惑點:只有一個兒子,要不要分家?或者,只有一個孩子,要不要分家?
以后家里什么都是孩子的,沒有人去爭搶。我們老了也是靠孩子,沒有另外的依靠。不分家,應該是合情合理的。
但我要給你一個這樣的答案:早分家是明智的選擇,不要等到家里雞飛狗跳了再分。
孩子長大了,家里會添加新的人口。幾代同堂的古人模式,就扛不住了。
兒媳的態度,女婿的臉色,父母受得了嗎?
有的兒媳,把家門的密碼改了,都不告訴公公婆婆,這也不是沒有過。
70后,終究會明白一個大道理:父母的家,永遠是兒女的家;兒女的家,可能父母連門都進不去。
各自安好,有些冷淡,卻是最好的安排。
作者:布衣粗食。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