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第二艘福特級航母“肯尼迪號”又雙叒延期了!原定今年就會交付,現在拖到2027年,直接導致明年老航母“尼米茲號”退役后,美軍航母數量跌破國會規定的11艘底線。
更扎心的是,第三艘“企業號”也延期28個月——這哪是在造航母,分明是在給中俄送戰略窗口期啊!
說實話,福特級航母項目簡直是美軍版的“爛尾樓”。130億美元一艘的天價,研發超支23%,結果關鍵技術全在掉鏈子:電磁彈射(EMALS)故障率超標7倍,先進攔阻裝置(AAG)連3%的可靠性目標都達不到。
更魔幻的是,明明首艘“福特號”踩過的坑,到了第二艘還能再踩一遍,現在連國會都急眼了——60%的供應商快倒閉了,再拖下去怕是連擰螺絲的工人都跑光了。
但真正的危機根本不是技術問題,而是美軍戰略野心和實力徹底脫節了。一邊喊著“同時打贏兩場戰爭”,一邊航母數量跌到冷戰以來最低。現在全球三大火藥桶同時冒煙:印太要盯死解放軍繞臺軍演,中東得防胡塞武裝襲擊商船,歐洲還得派航母鎮住北極蠢動的俄羅斯。
結果呢?紅海危機硬生生把“艾森豪威爾號”釘在原地大半年,西太平洋只能靠幾艘驅逐艦撐場面,解放軍演習時美軍航母連個影子都見不著——這不就是告訴中國“現在動手最劃算”?
更諷刺的是,美軍自己早就預警過這局面。2022年國防戰略委員會白紙黑字警告:美國根本打不贏中俄伊任何兩家的組合拳。
可政客們還在用“11艘航母”的賬面數字自我安慰,實際能隨時出動的恐怕不到一半。現在連最鐵桿的智庫都承認:美軍航母在東風-27高超音速導彈面前就是活靶子,無人機蜂群能癱瘓整支艦隊,可美軍還在為電磁彈射能不能用吵吵嚷嚷——這不就像騎馬扛著長矛去擋坦克?
要破局也不是沒辦法。短期看,趕緊給造船廠打錢保供應鏈,把尼米茲級航母再續命幾年;中期得放棄“航母萬能論”,用無人艦+導彈+衛星補短板;長期必須撕掉“一場戰爭”的過時劇本,老老實實擴軍備。
但問題是:軍火商肯放棄航母這塊肥肉嗎?國會能通過暴漲的軍費預算嗎?盟友還信得過美國的承諾嗎?答案全在風中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