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正安法院民庭成功調解兩起焚燒雜草導致果木被毀引起的財產損害賠償糾紛案件。在承辦法官耐心細致的調解工作下,原本劍拔弩張的雙方當事人最終達成一致賠償意見,被告當場履行賠償義務,雙方握手言和,實現了“案結事了人和”的良好效果。
案情聚焦:果樹被毀引糾紛
村民甲、村民乙與村民丙、丁夫婦系同村村民,村民丙、丁于2025年3月焚燒雜草,不慎引發山火,造成村民甲、村民乙自留地里近一百棵的果樹被燒毀,村民甲、村民乙分別將村民丙、丁二人訴至法院,要求賠償損失。雙方在賠償金額、責任承擔等問題上各執一詞,情緒對立,矛盾一度激化。
傾情調解:法律交融促和諧
承辦法官在受理案件后,敏銳地認識到該案件標的額雖小,但若簡單判決可能加深鄰里隔閡,不利于基層和諧穩定。本著“調解優先、調判結合”和實質性化解糾紛的原則,法官決定全力開展調解工作。
1.查看現場,明晰損害:承辦法官一早聯系當事人來到受損果木現場,認真查看果木存活情況,清點被損數量。
2.換位思考,疏導情緒:法官采取“背對背”與“面對面”相結合的調解方式,耐心傾聽雙方訴求,安撫各方情緒,注重從維系鄰里鄉情角度進行情感疏導。
3.聚焦焦點,務實協商:針對爭議核心——賠償金額,法官結合果樹品種、樹齡、市場價值、實際損失評估等因素,提出專業、客觀的參考意見。通過多輪耐心細致的溝通協調,雙方當事人均愿意放下成見,在法官的主持下達成了雙方均能接受的賠償方案。
案結事了:當場兌現顯誠信
調解協議達成后,為徹底消除當事人顧慮、及時兌現權益,法官督促并見證被告全額支付了約定的賠償款。
小案大民生
調解暖民心
通過調解程序快速、有效地化解矛盾
避免了冗長的訴訟周期
降低了當事人訴累
讓群眾感受到司法的高效與溫度
供稿:正安法院民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