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汽集團發布了2025年半年度業績預告,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預計虧損18.2—26億元,創下20年來首次半年虧損紀錄,而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虧損進一步擴大至約-21.2億到-32億元。
而這個虧損的背后,是廣汽集團2025年上半年銷售成績的全維度潰敗。
據廣汽集團7月11日發布的產銷快報以及業績報告,2025年上半年的累計銷量為75.53萬輛,同比下滑了12.48%,其中6月份銷量為15.01萬輛,同比下滑8.22%。
那么試問,到底是誰拖了廣汽集團的后腿?
廣汽自主與合資的“雙重敗北”,一部分的原因自然是其他自主品牌的崛起,但更關鍵的是廣汽自身的“掉隊”。
而私以為,合資的掉隊很容易理解,當年廣汽集團憑借著廣汽豐田、廣汽本田兩大利潤奶牛在燃油車領域占盡技術和產品優勢,但這二位在全球電動化趨勢中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動作遲緩,再加上中國市場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不斷提升,它們的下滑,是必然的。
而這以上的千言萬語,一句話來總結就是:合資車躺贏的時代,結束了。
那么說完了合資,接著來看下自主。
我一直認為,相比較崩盤崩的毫無意外的合資板塊,廣汽集團自主的業務的掉隊似乎更可惜一點。
因為廣汽集團不是沒有造車的能力,并且其很早就參與了新能源的變革,但是問題的關鍵在于每次都是在關鍵決策上“掉鏈子”,而這個關鍵決策,大部分都要歸于已經辭任的曾慶洪。
當然了,馬后炮沒有用,我們現在討論這些沒有意義,我們只看眼前。
廣汽傳祺今年的動作都是大動作,比如廣汽傳祺向往S7、比如廣汽傳祺M8乾崑版,以及和華為的合作——華望汽車(GH項目) ,這些項目都讓廣汽傳祺有一種不成功,便成仁的決絕。
而廣汽昊鉑,本意是想在被網約車標簽套牢的廣汽埃安之外另起爐灶,但是因為產品亮點缺乏創新、同質化嚴重,并且定價相比獎品也沒太多的競爭力,浪費掉了很好的窗口期,至今難言成功。
廣汽埃安更別說了,盡管做了很多努力,但是至今仍然和網約車形象強綁定。
結語
多維度戰略錯誤,形成的疊加效應,是直接誘發廣汽集團2025年上半年銷量和財報雙崩塌的根本原因。那么試問,廣汽集團,還好翻身么?
如今這個市場現狀,很難說。
畢竟你我都知道,一個巨人在這樣的前提下,倒進水里,雖然不會很快被淹死,但是想要被人扶起來,也是難得很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