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三年過去了,印度軍事專家普拉文·索尼那句“假如中印開戰,印度扛不過10天”的驚人之語,依舊讓印度上下心有余悸。
于是2023年莫迪政府咬牙掏出730億軍費,2024年又加碼到近800億,瘋狂在無人機、AI和邊境基建上面砸錢。
比如依舊持續的俄烏沖突,就一定程度上驗證了索尼的預言。烏軍老舊的S-300導彈營剛開機,俄軍柳葉刀自殺無人機就像聞到血腥的蚊子群般撲來。
而早在2024年的珠海航展上,中國電科集團已經展示過蜂群系統:兩百架廉價無人機在沙盤上自動組隊,能像蝗蟲過境般毀掉整片防空網。技術代差下的戰爭,早已不是單純的炮火犁地的耗戰。
而如今無人機這局牌,印度連籌碼都湊不齊。中國無偵-10高空無人機在青藏高原常態化巡航時,印度直到2024年才接收到首批美國捕食者MQ-9B。更致命的是,印軍國產的魯斯塔姆-2研發15年至今還在試飛階段,想要量產還不知道要等多久。
再來看看西北工業大學的視頻里,一群背包大小的無人機正在演練巷戰:發現目標、俯沖爆炸、友機接力攻擊,全程無需人控,一氣呵成。只要需要,我國數千架具備協同攻擊能力的無人機如蜂群般瞬間壓制印軍前沿雷達站。
至于印軍引以為傲的T-90S坦克群,我們解放軍也有應對之策,無人戰車攜帶的電磁脈沖炸彈可以直接癱瘓了它們的觀瞄系統,讓他們還沒有開始就已經結束了。
而印度可能也知道自己造軍事裝備的能力不行,早就開始了“買遍全球,萬國造”的模式。2024年一份國防委員會的內部報告就直指,印軍戰備導彈中竟有接近3成配件依賴進口。
這些武器的性能雖然是比印度自家造的要強,但是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點,戰時供應鏈一旦斷裂,再多武器也如同廢鐵,而且體系融合也嚴重缺失。
你想象一下哈,印度正和我國打著戰呢,突然武器趴窩了,自家軍隊沒人會修,連修理的零部件都湊不齊,畢竟這拼裝武器的部件,可不只來自于一個國際。
而想要求助武器進口國,但人家根本進不來,畢竟我軍還在外面等著呢。這個時候我們是打呢還是不打呢,乘勝追擊,總感覺有點勝之不武是咋回事!
其實這一致命缺點,索尼早就看出來了,曾在一次電視辯論中,讓印度一定要跳出軍購陷阱。
但根本沒人聽他的,印度高層已經習慣了自欺欺人,就和之前一直宣揚印度是世界大國一樣,聽不到反對的聲音。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總想要在邊境基建上超過中國,也沒啥為此花錢,但往往事與愿違。衛星地圖清晰顯示中國在阿克賽欽地區的戰備道路網絡已如蛛網般密集延伸至實控線前沿。
印度在所謂的阿魯納恰爾邦僅僅擁有1條全天候戰略通道,而我們在新疆軍區范圍就已經建設了超過15條具備坦克通行能力的干道,想要在戰爭時斷印度的后勤也是分分鐘的事。
要知道印度平原與高原間那致命的狹窄通道西里古里走廊,就像雞脖子一樣。印度真和我國爆發沖突,我們只要扼住此處,高原前線二十余萬印軍頓成孤島。
到時印軍儲備物資僅能勉強維持高原部隊約15天高強度作戰所需。一旦補給中斷,印度士兵們很快將面臨缺少彈藥御寒物資的絕境
此外,現代戰爭早已超越單一兵種對抗,但印度的認知似乎還停留在冷兵器時代,玩AI信息戰也根本玩不過我國。
印軍剛起步的伽甘揚衛星項目還是個清兵蛋子,一旦我國北斗系統全面介入戰場引導精度打擊,印度斥資組建的炮兵部隊都會變成瞎子一樣。
而中國電子戰能力已經可以構建覆蓋全域的數字迷霧,想要癱瘓印度指揮系統也不是什么難事!軍事技術實力差距這玩意,真不是靠簡單砸錢就能追的上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