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爺,麻煩右上角點擊一下“關注”,精彩內容不錯過,方便隨時查看。
文|萬象硬核
編輯|萬象硬核
?——【·前言·】——?
2022年的一天,北京男子孫某外出游玩,來到北京門頭溝的一處山崖時,發現一處比較低矮的地方長著一棵小草,正開著花。
孫某之前出去玩的時候就見過這種植物,但是它們大多生長在比較高懸崖上面,所以想要采下來幾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這次孫某發現的這棵生長的地方比較矮,所以他就拿出手機拍了一張照片,識別了一下發現它是二級保護植物。
正常情況下沒有人會隨便動一株保護植物,但是孫某竟然將它采了下來,還將它種在了家里面。
后面孫某覺得很高興,于是拍照片還發微博,贊美它長得漂亮。
但是這種植物非常難養,所以孫某發現第二天花盆里的移栽植物就開始枯萎了。
張某打開手機分享了一下心得,很快他就收到了網友的留言,因為有人看出來這是保護植物,私自采回家肯定是不妥的。
于是張某趕緊把微博刪了,但是他的行為還是被民警發覺,于是上門將他帶走。
原來這種植物的數量非常少,所以極其珍貴,而且人工養殖非常麻煩,至今也沒有成年的植株被培育起來。
后來孫某因為自己一時頭腦發熱的行為被刑拘,將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
那么究竟是什么樣的植物這么珍貴呢?
?—【·懸崖上的瀕危植物·】—?
這種植物叫做槭葉鐵線蓮,它因葉片酷似槭樹葉而得名,葉片呈五邊形,掌狀淺裂,就像是被精心裁剪過一般。
它的葉片質地較為厚實,表面光滑油亮,邊緣略帶鋸齒狀,給人一種精致而獨特的感覺。
再看它的花朵,花2-4朵與葉共同從莖頂端的芽中生出,花型小巧別致,宛如一個個精致的小鈴鐺懸掛在枝頭。
花萼呈白色或者粉色,背面在剛剛開放時多為粉色,但是生長在房山海拔較高地區的植株就不大一樣了,花萼有的是有能呈現出較為艷麗的紫紅色。
花瓣呈長橢圓形,質地柔軟如絲綢,輕輕觸碰,能感受到它的細膩。
花蕊為黃色,細長而突出,隱藏在花瓣之中,有著淡淡的清香,成為了吸引蜜蜂、蝴蝶等昆蟲前來授粉的“誘餌”。
它的莖干相對纖細,但韌性強大,這也是它能在懸崖峭壁的惡劣環境中頑強生長的重要原因之一。
隨著年紀的逐漸增大,莖干會逐漸變粗,木質化程度也會不斷提高,為植株提供更穩固的支撐。
槭葉鐵線蓮是一種典型的崖生植物,它的生活習性與它所生長的環境息息相關。
它主要生長在太行山脈的懸崖峭壁上,那里土壤稀少且貧瘠,水分難以留存,陽光照射時間和強度也不穩定,對于大多數植物來說都是極其惡劣的生存環境,但槭葉鐵線蓮卻在此扎下了根。
它通常沿著懸崖縫隙生長,這些縫隙為它提供了有限的土壤和水分,同時也為其根莖提供了固定的場所,讓它能在陡峭的崖壁上站穩腳跟。
槭葉鐵線蓮喜歡充足的陽光,充足的光照能讓它更好地進行光合作用,積累生長所需的養分。
不過,它也能在一定程度的半陰環境下生長,具有一定的適應能力。
在過去的挺長一段時間,人們都認為槭葉鐵線蓮是一種只生活在北京的植物。
隨著調查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在河北、山西、河南等地的太行山區也發現了它的身影,因此它被確定為中國北太行山區的特有植物。
槭葉鐵線蓮非常稀缺,因為自然繁殖困難,再加上人工培育難以成功,槭葉鐵線蓮的數量十分稀少。
它與房山紫堇、獨根草并稱為“崖壁三絕”,足以見得它在太行山脈植物中的地位。
這三種植物都是太行山一帶的特有植物,它們都生長在崖壁之上,適應了那里的特殊環境,成為了太行山脈生態系統中的亮麗名片。
?—【·結語·】—?
孫某的案例并非個例,在現實生活中,類似因為一時喜愛或無知而采摘、破壞野生保護植物的事件時有發生。
槭葉鐵線蓮的故事只是眾多野生保護植物的一個縮影,它讓我們看到了野生植物保護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如果我們不重視野生植物的保護,不斷破壞它們的生長環境,導致它們滅絕,那么最終會影響到生態系統的平衡,進而威脅到人類的生存和發展。
孫某因一時的貪念,不僅讓一株珍貴的槭葉鐵線蓮失去了生命,自己也面臨著法律的制裁。
這個案例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教訓,它時刻提醒著我們,保護野生植物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和義務。
讓我們從自身做起,用實際行動保護野生植物,守護我們共同的生態家園。
相信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像槭葉鐵線蓮這樣的珍稀野生植物能夠在自然環境中安然生長,繼續綻放它們的美麗,為我們的世界增添生機與色彩。
參考:
青春上海《摘一株花還炫耀?刑拘!》2022-9-2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