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歷史勘探社
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1982年,一張罕見的母子合影照片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照片中,蔣孝嚴的妻子黃美倫優雅端莊,宛如一位貴族淑女,帶著一個頭巾,笑容甜美,看上去充滿了女人味。
她懷中抱著的是她的兒子蔣萬安,那時的蔣萬安還年紀尚小,眼神里都是孩童的純真可愛。
黃美倫祖籍廣東臺山,不過她從小是在虎尾眷村長大的,她家里兄弟姐妹四個,上頭有一個哥哥和兩個姐姐,她是年紀最小的那個。
黃美倫打小就是讀書的好苗子,小學時,她在虎尾空軍子弟小學就讀;初高中則是在虎尾女中,年年都能拿到獎學金。
從高一到高三,她的成績始終穩居學校“龍虎榜”前三名,不僅如此,她還身兼多職,既是學校活動的司儀、掌旗,又擔任班長,還是籃球校隊的一員,在學校里可謂風光無限。
后來,她考入東吳大學外文系,在校期間,她參加話劇社,出演過崔小萍導演的戲。
在室友的鼓勵下,她還去應征“田邊俱樂部”學生主持人,從三百多位競爭者中成功勝出,和已故主持人李睿舟搭檔主持過節目。
黃美倫認識章孝嚴的時候,她正讀大四,而章孝嚴剛剛考上外交官,那次相遇,是黃美倫陪鄰居去找章孝嚴寫推薦信,才有了這初次的一面之緣。
章孝嚴,也就是蔣孝嚴,他是蔣經國和章亞若的兒子,當時隨母親姓章,1942年,蔣孝嚴和他的雙胞胎弟弟蔣孝慈在桂林出生。
可僅僅六個月后,他們的母親章亞若就在醫院里莫名離世,蔣孝嚴回憶,母親去世前,父親蔣經國常去桂林看望他們母子三人,他或許“見過”父親,但完全沒印象。
后來到了臺灣,兄弟倆一直生活在新竹,日子過得十分艱苦,直到上高中,他們才從外婆口中得知自己的身世,震驚不已,實在不敢相信自己竟有如此顯赫的父親。
在祖父蔣介石和父親蔣經國在世時,一直隨母姓的蔣孝嚴,從未當面喊過一聲爺爺、父親;自懂事起,他和弟弟也從未見過爺爺和父親。
直到蔣家逐漸沒落,站在“蔣家門外”六十多年的蔣孝嚴,才終于認祖歸宗,這其中的艱辛與坎坷,外人實在難以體會。
黃美倫初見章孝嚴時,印象著實一般,心里覺得他既不高大也不帥氣。
但黃美倫性格大方,還是欣然充當起章孝嚴的“女友”,多次陪他參加“外交人員訓練所”學員組織的郊游和舞會。
兩人的感情在大四畢業舞會上有了質的飛躍,那天,章孝嚴特意定制了一套白色西裝前來赴會,這份用心讓黃美倫倍感有面子。
在舞會上,他們隨著音樂翩翩起舞,就這么一舞定情,感情迅速升溫。
交往一年后,章孝嚴突然被派往比利時工作,而黃美倫也恰好要去美國短暫停留,臨出發前,章孝嚴向黃美倫吐露了一個驚天秘密:“我是蔣經國的兒子!”
不僅如此,他還和黃美倫分享了許多童年往事,比如外婆如何邁著小腳到車站,等待深夜歸來的兄弟倆;還有王升在他們讀高中時,如何對他們伸出援手、給予接濟。
這些故事讓黃美倫對章孝嚴多了幾分敬重與憐惜,她心疼章孝嚴兄弟倆的過往,也盡自己所能去照顧當時也在美國、靠搬鋼筋、看守倉庫打工維持生計的孝慈。
那時,黃美倫在西北航空做空服員,為了能和章孝嚴步入婚姻殿堂,她果斷辭去了工作。
后來章孝嚴因公事無法回臺灣舉辦婚禮,黃美倫沒有絲毫抱怨,獨自提著婚紗,一路輾轉搭機、轉機,歷經20多個小時的長途飛行,奔赴比利時與章孝嚴完婚。
直到婚后很多年,章孝嚴還滿臉得意地打趣說:“你可是一路追我,追到比利時來的。”
婚后,他們的生活忙碌又甜蜜,不過偶爾也會鬧些小矛盾,特別是在黃美倫懷孕的時候,情緒起伏大、很不穩定,章孝嚴就像個大哥哥一樣,事事都讓著她,用包容和關愛呵護著他們的婚姻與家庭。
黃美倫和章孝嚴一共育有三個孩子,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分別是老大蕙蘭(小名貝貝)、老二蕙均以及老三萬安。
原本,黃美倫在接連生下兩個女兒后,就不打算再生了,可沒想到,老三在她沒留意的時候悄悄降臨。
她原本打算不要這個孩子,章孝嚴趕忙勸她:“要是拿掉的是個男孩,那多可惜!”后來還真被章孝嚴說中了,老三是個男孩。
黃美倫生蕙蘭和蕙均的時候,章孝嚴到醫院來看她,每次手里都拿著一朵花,到生老三時,他一聽說是個男孩,興奮得不行,急急忙忙往醫院趕,結果連樓層都跑錯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黃美倫和章孝嚴已經攜手走過了幾十年,這期間,黃美倫在相夫教子方面付出了諸多心血。
章孝嚴在美國攻讀學位時,她幫忙打字;得知錢復建議章孝嚴考甲等特考后,她天天督促丈夫備考。
婚后章孝嚴不希望她外出工作,她便安心待在家里,為孩子們織毛衣,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條,默默支持著章孝嚴的事業和整個家庭。
章孝嚴娶妻生子,完成了人生中的諸多重要事項,但在他內心深處,認祖歸宗始終是頭等大事。
他曾通過王升傳達想與父親蔣經國見面的愿望,期望能讓父親開心,可得到的回復總是“不便安排”。
最終,父子倆的見面竟是在父親逝世后的醫院太平間,這成了他心中永遠的遺憾。
孝嚴和孝慈的身世,在島內外早已不是秘密,然而,每當有人問起他們是否是蔣家后代時,蔣孝嚴一直都不敢回應,這種內心的痛苦煎熬,讓他備受折磨。
為了不讓下一代再承受同樣的痛苦,蔣孝嚴下定決心要把事情說清楚,于是踏上了艱難的認祖歸宗之路。
2000年,國民黨在臺灣失去政權,蔣孝嚴終于有機會應奉化蔣家族長的邀請,回鄉祭祖。
之后又經過一系列繁雜的程序,直到2005年,他才成功改姓歸宗,從“蔣家門外的孩子”正式成為蔣家的一員。
蔣孝嚴強調,自己認祖歸宗不是為了蔣家的財產,而是要承擔起蔣家的責任。
這些年來,蔣孝嚴多次往返于海峽兩岸,積極為推動直航等兩岸交流合作事務奔走忙碌,而他的妻子黃美倫,始終是他最堅實的后盾,默默支持著他為兩岸交流所做的努力。
黃美倫曾感慨,若當年沒有嫁給章孝嚴,她的人生或許會是另一番精彩模樣,極有可能成為一名杰出的女外交官,甚至有涉足政壇、參政議政的可能。
就拿上回國民黨競選臺北市長來說,當時身為秘書長夫人的黃美倫,就曾豪爽地表示“要我出來都可以”,事實上,國民黨方面也確實多次上門詢問她有無參選意向。
黃美倫在東吳大學外文系求學時,主修英文之余,還特意選修了法文,再加上她本就十分流利的廣東話,這讓她在擔任外交官夫人期間,無論身處何種場合,都能應對自如、揮灑風采。
年輕的時候,黃美倫也會像普通女人一樣,心里犯嘀咕,擔心章孝嚴會不會感情出軌。
等過了50歲,她關注的重點又轉移到了章孝嚴的身體狀況上,特別是孝慈離世后,她更是時刻留意章孝嚴的血壓,生怕有個什么閃失。
說來也怪,50歲之前,她所擔心的這些事兒,一件都沒發生,仿佛那些憂慮都只是無端的幻想。
然而,人到中年,命運卻跟她開了個殘酷的玩笑,那個她這輩子最害怕發生的事情,終究還是降臨了。
黃美倫,這個看似與蔣家媳婦傳統形象格格不入的女人,最終還是沒能擺脫蔣家媳婦的宿命,在命運的浪潮中,她有著自己的無奈與堅守,在蔣家的故事里,留下了屬于她獨特而又深沉的一筆。
他們的兒子蔣萬安十分優秀,求學之路一路閃耀,憑借自身努力取得了亮眼的成績。
而且,蔣萬安長相帥氣,十分引人注目,就連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都曾當面夸贊他“真是帥”。
蔣孝嚴改回蔣姓后,在蔣家第三代中頗具擔當,仿佛成了掌門人一般,對于蔣家而言,改回“蔣”姓有著重要的身份認同意義。
雖說蔣孝嚴一直強調自己沒有“靠爸”,但不可否認,蔣經國在許多方面還是給予了他不少幫助。
如今,蔣家在臺灣早已沒了往昔的政治影響力,更多時候只是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
不僅如此,“政二代”“官二代”這樣的刻板印象,反倒給蔣萬安帶來了一些困擾。
在這樣的情況下,蔣萬安若想在政治領域有所建樹,就必須依靠自身努力,先做出一番事業,切實為社會做出貢獻,如此才能贏得大家的認可與支持。
在蔣家的眾多成員中,黃美倫或許是最不被外界熟知的一位,但她卻是最能詮釋 “家” 之真諦的人。
她用六十余年的陪伴,證明了愛情并非轟轟烈烈的誓言,而是柴米油鹽中的相守;她用智慧與包容,化解了政治漩渦中的風波,讓家庭始終成為蔣孝嚴最安穩的港灣。
參考信源:
鳳凰資訊——蔣家的媳婦們的故事(組圖)2007年04月06日
中國新聞網——"蔣家門外的孩子"蔣孝嚴現身說法 傾訴認祖坎坷2006年06月17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