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老師:18519391659(微信同號)
2023年8月,教育部等三部委發布《關于實施新時代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行動計劃的意見》明確提出“積極發展綜合高中”,展現了比以往“探索發展綜合高中”更強的改革意愿。2025年1月,《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 年)》進一步將“辦好綜合高中”作為促進高中學校多樣化發展的長遠舉措。
這一系列政策導向為綜合高中的推廣提供了有力支撐。目前,已有21個省(市)出臺了關于綜合高中學校(試點班)的建設政策或意見辦法。
何為綜合高中?簡言之,它是高中階段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互相貫通的一種創新辦學模式,旨在兼顧升學與就業需求,為學生提供更靈活的、適合自己的教育路徑。
從實踐做法來看,中職學校轉型綜合高中,設立綜合高中班(普高班)是較為常見的方式,其辦學特點是中職學校普高班學生高一統一注冊普高學籍,學習普通高中課程,高一下學期結束時根據個人意愿自主確定發展通道,選擇普通高中方向的保留普高學籍,繼續普通高中學業;選擇職教方向的轉注中職學籍,繼續開展專業技能學習,實現“一次入學,多次選擇”。隨著政策的加持,中職學校已經成為試點高地,中職轉型為綜合高中似乎已成為一種新趨勢!
家長:綜合高中值不值得讀?
關于綜合高中招生,多地要求綜合高中班學生錄取分數不低于普通高中最低錄取線,且不允許跨區域招生等,通過規范招生,保障綜合高中教育質量。盡管綜合高中招生緩解了“非普即職”的升學壓力,給了中考發揮失常、滑檔或是后勁足的學生彌補遺憾的機會,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部分家長對孩子升學、過早分流的焦慮。但仍有部分家長對綜合高中值不值得讀產生質疑:綜合高中普高班的師資水平、教學質量能否保障?綜合高中普高班的校園管理與學習氛圍能否保障?另外,有些綜合高中學生普高學籍分流轉中職學籍后,專業選擇面少也是個問題。從實際情況看,家長的焦慮不無道理,與普通高中相比,綜合高中的資源配置與升學要求確有一定差距,“職高不如普高”觀念根深蒂固自有合理緣由所在,很長一段時間,部分家長恐仍將綜合高中視為“退而求其次”的選擇,也就不怪乎有網友有網友用“屎盆子鑲金邊”來形容綜合高中。
但應該指出的是,綜合高中既姓“普”,又姓“職”,本質上是職普融通的新型高中,并非單純的普高,它以“延遲分流、多元出口”的機制,為學子打開更多可能性,在實踐中還是應實現“學術與技能并重”的綜合教育優勢,避免滑向“普通教育吞并職業教育”的誤區。
中職教師:轉型綜合高中后的焦慮
通過對比2023年—2024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可知中職學校數量與學生人數繼續加速減少,普通高中則穩中有進。2024年全國普通高中招生1036.2萬人,首次突破1000萬人,比上年增加68.4萬人,增幅為20年來之最。2025年《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 年)》提出,加快擴大普通高中教育資源供給。在人口出生率持續走低、高中階段生源總量萎縮,疊加社會對學術型升學路徑偏好增強的背景下,未來10年中職學校未來發展恐只有關停、轉型綜合高中和合并升級三條路。2024年3月,江西省明確宣布:省級原則上不再舉辦中等職業學校,相關學校從2024年起停止招生。對于大部分普通中職學校可能會逐漸轉型為綜合高中,要么普升職降下,實現從就業到升學方向的轉換,成為普通教育體系里的一個緩沖帶,要么積極創新探索具有職普高度融合特征的未來高中發展新模式。
中職學校轉型綜合高中的勢變,必對中職教師產生影響,甚至有中職教師喊出“中職變天了,歷史洪流不可阻擋!趨勢之下,誰跑得慢,誰死得快!”中職轉型綜合高中,需要提升競爭力,確保生源優勢和高考成績,對專業課教師而言,專業課會大量縮減,相近專業教師可能會轉崗普高教學,無形中增加備課和考核壓力,確實無法轉崗繼續留任中職班的話,可能會面臨課時不夠,職稱晉升困難的窘境;對語數英、思政等文化課教師而言,面臨缺乏普高經驗,且學校對教學質量要求進一步提高的局面,心里壓力會加大;對于校聘教師而言,若多集中在中職特色專業教學領域,其知識結構與新增普高課程需求不匹配,且校聘崗位本身穩定性較弱,學校為降低轉型成本,可能優先清退這部分師資;對在編教師而言,年齡較大、接近退休年限且主要教授中職課程的群體,因轉型后崗位需求銳減,可能會通過自然減員減少編制冗余。當現有在編教師通過轉崗培訓已能滿足基本教學需求,且學生規模因區域生源萎縮而增長乏力時,學校會主動縮減招聘計劃,甚至暫停新教師招聘。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陳如平說,積極探索發展綜合高中,就是要“推進因材施教,讓不同稟賦、潛質、特長的學生都有機會得到適合的教育”。面對轉向綜合高中,中職學校要積極有為地構建多元“學習場域”,鋪設個性化“成長路徑”,讓每位學生都能發現熱愛、點燃內在“動力源”,樂學其中,這才是教育應有的追求。
面對中職的轉型,中職教師需要潛心復盤和挖掘自身優勢,主動探索與轉型需求適配的成長路徑:對專業課教師而言,可立足原有專業根基,向“一專多能”轉型;文化課教師需針對性補強弱項,構建普高教學能力體系,快速積累普高教學實踐經驗,緩解經驗不足的心理壓力;校聘教師要強化危機意識,打造“動態適配” 的職業競爭力,同時,利用業余時間考取資格證書,拓寬職業賽道,降低崗位變動帶來的沖擊。歸根結底,教師要增強危機意識,把學校轉型作為重塑自我的機會,以開放姿態擁抱變化,將自身優勢與新需求精準對接,才能在教育體系的重構中找到新的坐標,從被動適應轉為主動引領,在綜合高中的生態中開辟屬于自己的職業新賽道。
作者:天津職業大學許冰冰
參考文獻:1.余孝忠. 立足“大綜合”,辦“不一樣”的高中 [J]. 教育家, 2025, (13): 52-53.
文章為作者投稿,已獲授權,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觀點,在此僅供參考。
1、
2、
3、
4、
5、
全國職業院校“十四五”總結與“十五五”發展規劃編制高級研修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