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發于2025年7月17日06版
夏日塞北,朝暉初露,第82集團軍某旅一營戰術對抗訓練已經展開。
“前方高地,發起沖擊!”隨著口令從電臺傳出,隱藏在密林深處的猛士突擊車群迅速沖出,直奔目標地域。面對“敵”依托通路障礙和掩體構建起的防線,該營秦營長指揮有人—無人裝備協同破障開辟通路,很快將防線撕開兩道口子,完成陣地奪控任務。
“作為英雄部隊的傳人,我們要像先輩一樣,任何時候都不能給榮譽戰旗抹黑。”走下訓練場,秦營長話語鏗鏘。
該營前身是晉察冀軍區第2分區19團。86年前,這支以邊區子弟和紅軍首長機關警衛連為骨干組建的隊伍,依靠山西盂縣人民支持,襲碉堡、破交通、打埋伏,發展鞏固了革命根據地。在百團大戰中,該團先后戰斗幾十次,共殲滅日偽軍數千人,戰后被晉察冀軍區授予“勢如破竹”榮譽戰旗。這面戰旗,曾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上,光榮接受黨和人民檢閱。
80余年來,一代代官兵在“節節勝利、勢如破竹、亮劍爭雄、血戰到底”的戰旗精神激勵下,傳承先輩榮光,爭當打贏尖刀,在強軍道路上續寫輝煌。
2013年,該營擔負全軍首批輕型高機動步兵試點任務,率先列裝了某型猛士突擊車。上級要求他們半年內完成新裝備試訓任務。“實事求是地講,沒有教材借鑒、沒有經驗可循,邁出每一步都非常艱難。”秦營長回想受領任務時的壓力與緊迫,感慨頗深。
“當年,先輩們猛打猛沖、連戰連捷。今天,我們也要拿出這種勁頭攻堅克難,當好探路先鋒。”接到新裝備那天,全營官兵齊聚戰旗下重溫先輩光輝事跡,感悟歷久彌堅的攻堅精神。
此后的日子里,全營干部骨干成立攻關小組,圍繞一個個訓練難題展開攻關,白天在訓練場練習實裝操作,晚上加班學習相關理論知識。該營官兵駕駛新裝備穿荒漠、越戈壁,累計行程超過數萬公里,向廠家提出改進意見上千條。在如期完成新裝備試訓任務后,該營官兵并未停下腳步,而是像當年抗戰中的先輩那樣發揚連續作戰頑強作風,不等不靠把精力聚焦到加快形成戰斗力上。
模擬戰場環境,縮短更換輪胎時間;改裝車載武器站,使之能夠實現多種火器的架設、切換;借助基站通信,在空曠地域、山岳叢林等環境采集數據……隨著一個個制約戰斗力生成的難題被攻克,該營官兵在新型步兵作戰力量轉型路上交出了合格答卷。
“要想更快沖向勝利高地,就必須加大步幅、加快步頻,就算有苦有難,也要咬緊牙關!”二級上士吳偉鵬對3年前的那場演訓刻骨銘心。當時,該營與友鄰單位展開實兵對抗,吳偉鵬帶領的突擊車隊利用速度優勢成功穿插到對方陣地中,正當他們以為勝券在握時,卻被對方的無人裝備精準打擊,敗下陣來。
“現代戰爭形態不斷變化,戰場科技手段層出不窮,除了突擊車本身具備的速度優勢外,還應在‘突擊車+’上下功夫。”失敗的陣痛讓該營官兵找到努力的方向。自此,該營聚力探索有人—無人裝備協同作戰方式。隨著無人力量賦能突擊車,該營作戰能力得到明顯提升。
今年初,一營兩位主官先后3次走進旅領導的辦公室,主動請纓承擔重要任務,提前兩個月機動至野外開展戰法訓法研練。駐訓期間,該營官兵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在惡劣環境中克服重重困難,圓滿完成各項任務。
當年戰場上,19團的先輩們手持簡陋的武器裝備,憑著猛打猛沖的血性膽氣,立下赫赫功勛。
新征程上,高舉榮譽戰旗的該營官兵,爭當轉型探路者,啃下一個又一個硬骨頭,勢如破竹,沖鋒在前。
撰文:郭在興、黃建建 本報特約通訊員 劉小云
主辦單位:陸軍第八十二集團軍政治工作部
信息來源:解放軍報
總 編:李靜陽
編 審:齊 跡、姜 帥
值班編輯:魏煒、毛 林、伍開舟
聯系郵箱:jjtq82@qq.com
你的贊和在看,我都喜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