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元春是榮國府賈政和王夫人的大閨女,生在正月初一,所以叫元春,意思是春天開頭。她小時候在家里過得還行,教過弟弟賈寶玉念書,后來進宮當了女史,再升到賢德妃。書里說她省親那會兒,賈家花大錢建了大觀園,風光無限。
但其實這也埋下了禍根,因為省親把家底都快掏空了。網上紅學論壇里有人分析,元春的判詞“一張弓,弓上掛著一串香櫞”,弓代表軍權,香櫞像心有不甘,點出賈家軍權太大,讓皇帝不放心。
賈家祖上靠軍功起家,王子騰是九省都檢點,管北方邊防;鄔家管南方海防;長安和平安的節度使都跟賈家關系鐵;賈雨村還是兵部尚書。這些加起來,賈家影響力太大,皇帝肯定忌諱臣子手握重兵,怕哪天翻天。
皇帝最忌諱的就是皇權被挑戰。賈元春在宮里,本該是賈家和皇帝的橋梁,但她沒起到這個作用,反而因為家族的舉動卷進去了。書里省親時她點的戲,有一出《乞巧》出自《長生殿》,講楊貴妃在馬嵬驛被縊死,楊國忠被殺,楊家滅門。
這跟元春的死法對得上,楊貴妃是被高力士用白綾縊死的,元春則是夏守忠用弓弦勒死。夏守忠是六宮都太監,地位跟高力士類似。為什么皇帝要這么干?因為賈家對新皇帝不順從,更聽太上皇的話。這就犯了大忌,皇帝覺得你們不忠心,軍權還這么大,肯定得除掉。
再細說判詞的第二部分“三春怎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夢歸”。這出自《論語》,季氏要伐顓臾,孔子說虎兕出柙,誰之過歟?意思是猛獸跑出來傷人,得怪放獸的人。這對比元春和探春,元春起點高但死得慘,探春遠嫁但結局好。為什么?因為元春鼠目寸光,沒能調解家族和皇帝的矛盾。
探春要是進宮,肯定會想辦法潤滑關系,不讓賈家和皇帝對立。元春卻心懷怨恨,覺得皇帝的恩寵不夠,省親后賈家窮了,她也沒幫著約束家族。皇帝忌諱的就是這種貌合神離的臣子,表面恭順,實際結黨威脅皇權。賈家跟北靜王勾搭,私下結盟,這在皇帝眼里就是不忠的鐵證。
第三部分判詞“二十年來辨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闈”,這是潘淑的典故。潘淑是東吳孫權的皇后,五月榴花神,因為私怨卷入皇權爭斗,被宮人縊死。元春也這樣,到二十多歲還分不清是非,一味怨懟皇帝,導致自己被反噬。
曹雪芹借此暗示元春的死因是權力斗爭失敗。賈珍是元春的堂兄,跟楊國忠一樣,都是“貴妃”的親戚,結局也慘。賈家抄家前,平安州出了事,類似馬嵬驛兵變,賈蓉的龍禁尉卷入,皇帝借機下手。
夏守忠奉旨去執行,用的弓弦,這工具粗暴,代表皇帝的狠辣。元春觸犯的忌諱總結起來:一是軍權過大,威脅皇位;二是對皇帝不忠,順從太上皇;三是卷入爭斗,不懂收斂。這些都是皇帝的底線,誰碰誰倒霉。
賈元春的死不是孤立的,它標志著賈家恩斷義絕。書里《恨無常》曲說她夢里告爹娘,命入黃泉,要家人早退步。這說明她死在抄家前。抄家后,寧國府先滅,賈珍他們灰飛煙滅;榮國府被順帶收拾。
皇帝的目的就是拔掉賈家的根,消除軍權隱患。紅學研究中,有人說曹雪芹家原型就是曹家,當年康熙雍正奪位,曹家站錯隊,抄家敗落。元春的原型可能有歷史影子,但書里是虛構的藝術加工。總之,元春和賈家都咎由自取,沒能看清形勢,一步步作死。
皇帝忌諱的本質是皇權至上。古代皇帝最怕外戚專權,像賈家這樣,舅舅管邊軍,親戚管水師,還結黨,這在清朝康熙雍正時代是常見忌諱。雍正上臺后,收拾了不少康熙舊臣。
曹雪芹寫這,肯定有現實影射。元春的死法用弓弦,不是隨便選的,弓代表軍權,弦勒死象征軍權反噬。夏守忠下手,代表皇帝通過宦官清除后宮威脅。宦官在清宮是皇帝的親信,高力士潘淑的典故都涉及他們。
元春死后,賈家迅速敗落。抄家是皇帝的絞殺,寧榮二府被查,財產沒收,人丁流散。賈政流放,寶玉出家,探春遠嫁得善終。這對比出元春的短視。皇帝通過這事,鞏固了權力,朝中異己被清。賈家的教訓是,臣子別碰皇權紅線,尤其是軍權和忠誠。
總的看,賈元春的死是權力斗爭的犧牲品。她觸犯的忌諱,都是圍繞皇權:軍權太大、不忠皇帝、卷入爭斗。這些在書里通過判詞、戲曲、典故層層鋪墊。皇帝的忌諱說白了,就是怕失去控制,賈元春和家族沒看透這點,才落得弓弦勒死的下場。想想也挺現實的,古今中外,權力場里誰不小心,誰就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