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長安大學“渝見青春”社會實踐隊深入重慶紅巖革命舊址,實地探訪白公館、渣滓洞、小蘿卜頭事跡展和楊虎城將軍生平事跡展。隊員們穿行于鐵窗舊址,凝視烈士遺物,沉浸于信仰與犧牲交織的歷史回響中。此次實踐不僅是一場穿越時空的精神對話,更是一次對理想信念的深刻洗禮。烈士的堅貞與信仰點燃隊員心中的火種,為新時代青年注入前行的力量。
1.白公館舊址:鐵窗壓不住信仰的光芒
7.11日上午,社會實踐隊走進白公館遺址。白公館是1939年被軍統局強行改造為“重慶看守所”,成為關押中國共產黨人、民族當人及其家屬的秘密監獄。在壓抑肅穆的氛圍中,隊員們沉浸式感受到革命者在恐怖高壓下不屈不撓的精神。這是一次對“信仰如炬”的深刻體悟,也是一次面對歷史、銘記犧牲的思想洗禮。
社會實踐隊員們認真觀察白公館內部復原圖與獄中展品,感受到這里曾被嚴密監控的驚悚,在沉靜中體會革命者在此地所承受的嚴刑拷打與威逼利誘,深刻理解歷史的殘酷與先烈的堅韌。
2. 稚子丹心:《小蘿卜頭日記》映照童心與信仰的傳承
小蘿卜原名宋振中,因為營養不良導致頭大身子小,所以叫小蘿卜頭。在展室中,隊員們靜靜注視宋振中的日記原件與囚中玩物,神情凝重。一個僅八歲孩子卻用稚嫩筆跡傳遞信念,令大家動容。張宇棟同學呼吁大家:“一個孩子也能如此堅強,我們更應珍惜當下,用行動傳承這份初心。”
3. 楊虎城將軍:民族危亡中的信仰堅骨
楊虎城將軍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重要軍事與政治人物,隊員們在參觀將軍生平事跡展時,不僅了解了一位抗戰將領的高風亮節,更從中看到了“敢為天下先”的民族氣魄。革命不僅是一線的流血抗爭,更是一場意志與責任的擔當。
楊虎城的堅守,也為隊員們投下一束理解“民族使命”的歷史之光。縱觀展區陳列,從西安事變的歷史照片到和平倡議文稿,隊員們感受到他的家國情懷和政治勇氣,也在無聲中被這段血與火中的選擇與擔當所觸動。許多隊員楊虎城寧愿受辱也不向蔣介石妥協的精神表示由衷敬意,并感嘆“真正的英雄無懼權勢,勇擔民族大義”。
4. 渣滓洞舊址:黑牢深處傳出理想的回聲
實踐隊員們在展區觀看渣滓洞的模型、結構圖與監控模擬,仿佛置身其中。他們提到,狹窄走廊、逼仄牢窗、陰暗牢房的視覺沖擊,使人感到陰冷壓抑。在沉靜的空間中,隊員們被烈士們在極端環境下依舊堅守信念的精神深深震撼,對先烈們所展示的勇氣與毅力肅然起敬。
結語:
通過走進紅巖革命舊址的沉浸式學習,長安大學社會實踐隊的隊員們在歷史與現實的交匯中汲取了精神力量,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信仰的分量、犧牲的價值與使命的擔當。這不僅是一堂生動的思政教育實踐課,更是一場觸及靈魂的思想淬煉。同學們紛紛表示,要將這份從紅色記憶中汲取的信仰之光轉化為奮進動力,在新時代的廣闊舞臺上勇擔使命、砥礪前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青春與熱血。紅巖精神薪火不滅,將在他們的心中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通訊員:盛之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