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6日,以色列空軍對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發動猛烈空襲,至少四枚鉆地炸彈精準命中敘國防部大樓,直播畫面中濃煙翻滾的場景瞬間引爆國際輿論。這場襲擊不僅造成至少3死34傷,更將敘利亞南部德魯茲人聚居區持續多日的武裝沖突推向高潮。
此次空襲的直接導火索,是敘利亞南部蘇韋達省德魯茲武裝派別與貝都因部落自7月13日爆發的激烈沖突。作為敘利亞境內第三大少數民族,德魯茲人長期在以色列與敘利亞政權間尋求平衡。當敘利亞政權內政和國防部門武裝介入沖突后,以色列迅速以“保護德魯茲社區”為由介入,于14日至15日連續打擊敘政權在蘇韋達省和德拉省的軍事目標。16日的空襲,則是以色列對敘政權“軍事介入”的升級回應。
以色列的軍事行動絕非簡單的“保護少數民族”。自2024年12月敘利亞阿薩德政權被推翻后,以色列便加速推進“安全緩沖區”戰略:通過扶持德魯茲人等親以勢力,在敘利亞南部建立非軍事化防御區,切斷伊朗經敘利亞向黎巴嫩真主黨輸送武器的通道。此次空襲中,以色列國防軍總參謀長扎米爾下令增強戈蘭高地兵力部署,并公開表示要“制止針對德魯茲人的襲擊”,實則是以武力威懾敘政權,為后續戈蘭高地主權談判增加籌碼。
更值得關注的是,以色列的行動與美國的中東政策形成微妙呼應。就在兩個月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沙特利雅得與敘利亞政權領導人艾哈邁德·沙拉舉行25年來的首次會晤,并宣布解除部分對敘制裁。以色列此時發動空襲,既是對敘政權“親美傾向”的試探,也是向美國展示其在敘利亞事務中的主導權——即便美敘關系緩和,以色列仍將是決定敘利亞南部命運的關鍵力量。
面對以色列的軍事壓力,敘利亞政權領導人艾哈邁德·沙拉在空襲次日發表電視講話,指責以色列“在敘利亞境內挑起不和”,并強調“敘利亞不會成為一個混亂的地方”。然而,沙拉的表態中暗含矛盾:他一方面呼吁團結對抗以色列,另一方面又表示“不會被卷入新的戰爭”,甚至暗示“要么與以色列對抗,要么改革內部陣線”。這種模糊立場,反映出敘利亞政權在美以雙重壓力下的戰略困境——既需要美國的經濟援助重建國家,又難以容忍以色列持續侵蝕其主權。
近期,敘利亞臨時政府與美國關系有所改善,美國國務卿魯比奧甚至表示已與各方達成“停火協議”。但以色列的軍事行動再次提醒世界——中東局勢仍由強權主導,美國對盟友的控制力已不如從前。
以色列此次空襲不僅是對敘利亞的軍事打擊,更是對中東格局的一次試探。敘利亞新政府若無法有效應對,可能再次陷入分裂。而美國的態度將決定未來局勢走向——是繼續默許以色列的“預防性打擊”,還是真正推動地區和平?答案或許很快揭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