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羅馬時期城墻遺址旁,波黑利夫諾市美術博物館與圖什尼察山融為一體。伴隨著悠揚的鋼琴家演奏的樂曲,“與藝術家的相遇點——張敏杰版畫展”在利夫諾市美術博物館開幕。展覽展出了張敏杰自1986年至2024年的版畫145件,作品涵蓋木版、平版、銅版、絲網版畫。
波黑西波斯尼亞州文化、科學、教育與體育部部長
安特·塔迪奇講話
波黑西波斯尼亞洲文化、科學、教育與體育部長安特·塔迪奇,克羅地亞駐波黑文化參贊托米斯拉夫,波黑利夫諾歷史博物館院長馬爾科·埃舍戈里奇,利夫諾市美術博物館館長德拉熱娜·哲科,利夫諾美術館學術主持熱利卡·馬爾科夫,策展人伊夫·達利奇,藝術家、教師200余人參加展覽開幕式。展覽開幕式由利夫諾國際三年展評委敏特吉亞·巴陸卡主持。西波斯尼亞洲安特·塔迪奇部長,利夫諾馬爾科·埃舍戈里奇院長,利夫諾熱利卡·馬爾科夫教授先后發言。
波黑利夫諾市美術博物館館長德拉熱娜·哲科致辭
德拉熱娜·哲科在致辭中講到,此展的意義有三:一是美術館建館三十年來首次邀請到了中國藝術家來館舉辦個展,為波黑和歐洲觀眾深度欣賞來自中國藝術家張敏杰先生的作品提供良好的機會;二是能零距離的欣賞平面作品的創作文獻和歷史背景;三是通過此展和出版作品集給本館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通過本展讓我們得以走進藝術家的內心世界,了解他東西文化交融的藝術所產生的原點。
波黑利夫諾市美術博物館學術主持
熱利卡·馬爾科夫致辭
播放專輯《靈魂的舞蹈》之后,藝術家張敏杰以部分作品展開的形式發表演講,并與來賓進行了對話。展覽學術主持熱利卡·馬爾科夫概述了展覽幕前幕后的策展過程講到:本館首次邀請中國藝術家張敏杰舉辦個展,濃郁的東方文化氣息和神韻走進了波黑觀眾的視野藝術家從木版到石版畫,從絲網版到銅版畫,強烈的、獨到的藝術語言和不斷探求的勇氣,將人類生命哲學的終極世界用完美的藝術形式呈現出來,帶有普遍性價值觀的藝術,表現出一種帶有敘事性、戲劇性的深邃、哲學、荒誕和典雅淳樸的美感。藝術家張敏杰在國際版畫界的卓越成就,成為本次展覽之緣起。
本次展覽藝術家張敏杰教授致答謝詞
波黑利夫諾美術博物館收藏部主任馬爾科里奇,
為藝術家張敏杰頒發作品收藏證書
(左右滑動觀看展覽現場)
(左右滑動觀看展覽現場)
展覽前言
圖形視覺藝術的象征世界
波黑利夫諾市美術博物館副館長、總策展人熱利卡·馬克洛夫
當今中國當代最杰出的藝術家之一、第三屆國際利夫諾平面藝術三年展大獎得主張敏杰在利夫諾的個展上展示了他一生的作品。展覽展出了1984年至2024年間創作的作品。這些作品不僅證明了藝術家對圖形媒介的終身奉獻,也證明了他非凡的圖形掌握、深刻和有紀律的藝術精神。
我們看到,在張敏杰的作品中,以象征性與歷史性來描繪的人物是中心母體。他將圖表轉化為一個全球、國家、歷史和人文故事的舞臺,講述了人類命運、權力游戲以及人類在善惡斗爭中對選擇的永恒重新評估。藝術家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詮釋了生命的循環性,將過去與現在聯系起來,回憶起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之間的永恒鴻溝。他融合了東方和西方的文化——兩種完全不同但非常相似的文化,因為在這兩種文化中,主角都是同一個人。這是一個有著所有優點和缺點的普通人,一個盡管有種種局限性,但有能力改變生活進程的人。
通過矩陣人群,張敏杰以不同藝術方式歌頌贊美了人類生命力量。因此,他的矩陣總是以大量的人為特征,這些人只是藝術家信息升華的隱喻。他首先以戲劇布景設計師的身份展示了他對藝術表達的推動力,并在北京中央美術學院深化了他的藝術研究,于1990年畢業于圖形版畫專業。在戲劇中獲得的經驗無疑決定了他未來的藝術探索,因為張敏杰以舞臺為主題創作了幾部杰作。
他通過戲劇舞臺多棱鏡展示了生命的循環和漩渦。從日常生活到世界歷史事件。將它們結合成一個象征性的敘事,其中包含大量的人文、宗教和歷史信息,并使用非常卓越的世界名作。通過將它們融入自己的圖形研究中,他在重新詮釋藝術視野的背景下為它們提供了一個新的維度。
通過作品,他展示了中國文化的美麗和獨特性、歷史事件、重要的傳統習俗、中國人民歷史和生活的摘錄以及世界藝術和建筑杰作(廣場上的舞蹈No.2、No.3)。通過進化、歷史和多元文化的交叉,他將多種版畫結合在一起,以表達他的象征性信息。張敏杰不僅是中國的民族遺產,也是世界遺產的守護者。
作者通過復雜的版畫技術語言,揭示了木刻、蝕刻、平版印刷和絲網印刷的技術工藝,以及具有獨創性的通才的思想視野的復雜性。張是一位以他的作品喚醒和提高公眾意識的圖形學者。他邀請我們暫停一下,開始他想象中的沉思之旅。他帶領我們對人類的命運進行了深思熟慮的思考(夢想之船,2014)。
木雕技術最早的作品靈感來自藝術家對年輕人的回憶,張在回憶中描繪了中國人民的農村生活和習俗(《中國記憶》,2017年)。遺產是鼓勵的種子,而新的生活經歷和新獲得的知識是每個新周期的靈感和動力。游記成為作者的藝術日記,記錄了思想和經歷的短暫時刻。關于他家鄉的藝術日記,如《云南日記》(2013)或《云舍—土家第一村》(2019),似乎是由一種復雜的紐帶編織而成的記錄,其圖形雕刻的柔軟性和微小的流動性有助于給人一種幻覺的印象。
與國際藝術家的相遇激發了張將西方文化的影響融入到他的中國傳統版畫中,從而創造了一種完全真實的藝術表達。
每幅作品都是一個由多名藝術演員組成的復雜舞臺,他在舞臺上突出了正在工作、戰斗、跳舞或鍛煉的人,以及傳達藝術家當前想法的人。張的作品很有活力。在他早期的作品中,倍增的人物幾乎被簡化為一個符號的形式。令人聯想到沒有面部特征或具有非個人面具特征的木制和粘土雕像。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給一個人,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注入了一種獨特的情感,并賦予了它完整性。作者使用多個印版來實現引人注目的三維效果。有時它們是帶有微妙色彩的黑白印刷品,有時它們是單色的大地色調,為古代歷史回顧展增添了戲劇性的氛圍。(《奔跑的人群No.1》1993年,《墻No.3》1994年)。
在我們面前展開的是由多個幀組成的幾個歷史場景,每個幀都是一個單獨的故事,與下一個幀相互作用。在循環場景中,人群的中心總是有一個歷史藝術作品的中心主題,如米開朗基羅的《圣母憐子像》或《最后的審判》或《西斯廷教堂的人的創造》、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等雕塑與描繪。這些中心主題只是張思想和信息的化身。
在作品中,張研究的是集體的社會愿望,即需要通過歷史的棱鏡,他向我們展示了人性的復雜性和不變性,人性本質上是好的,但也是轉瞬即逝的。它往往指向大眾的易感性,他們不進行批判性思考,只是出于對判斷、無知、接受或貪婪的恐懼而追隨大眾的想法。通過眾多人的動態相互關系,他探索了社會的精神層次,它的膚淺、虛假的輝煌,但同時也探索了人類奇妙心靈的無限可能性。每一個周期,以及每一件作品,都向我們揭示了他超現實世界的所有復雜性。這是對作者所有精心構思和復雜構思的信息的暗示性反映(《游移》,2013,《尋找》,2014)。
在《飛行者》中,藝術家強調了人類對自由的基本需求,對發現新視野的需求,對知識和新體驗的需求和渴望。飛行物體總是一個象征,一個謎,一個既讓人驚訝又讓人害怕的未知事物。飛行器是藝術家通過圖形情節質疑的對知識的追求的另一個化身。
舞蹈與中國傳統緊密相連。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它是中國戲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舞蹈場景是藝術家對這種藝術形式所提供的美、感覺和滿足感的更輕松的反思的一部分。它們也是過程的一部分,在這個過程中,他不會錯過談論個人的情感、認知、社會或身體整合。
每當他通過歷史、家園場景、錯綜復雜的組合矩陣場景、墻壁符號、傳單或舞蹈進行敘述時,張都會促使觀眾反思人類的遭遇、道德價值觀以及對人類存在意義的探索。
張敏杰,一位國際知名的藝術家,一位極其精確的雕刻師,一位通過他的描繪將東方和西方文化聯系起來的人,旨在促進跨文化對話,搭建新的橋梁。在博物館成立30周年之際舉辦的張敏杰展覽,證實了戈里察博物館創始人的遠見卓識,他們無私地打開了藏品的大門,使更廣泛的文化公眾能夠跟上現代世界的步伐,并希望藝術和跨文化合作始終是人與藝術家的交匯點。
部分展覽作品
《東方紅》,70×150cm,凸版,2021年
《浙江2020》,70×150cm,凸版,2019年
《陜西絲綢之路與世界遺產》70×200cm,凸版,2018年
《四庫全書與南北七閣》,70×150cm,凸版,2016年
《廣場上的舞蹈No.2》,145×108cm,平版,2013年
《尋找系列No.1》,75×108cm,平版,2014年
《舞臺系列No.1》,75×110cm,平版,2014年
《舞臺系列No.3》,75×100cm,平版,2014年
《舞臺系列No.10》,75×100cm,平版,2017年
《舞臺系列No.15》,85×280cm,平版,2019年
《舞臺系列No.16》,85×280cm,平版,2021年
《無題系列No.15》,100×145cm,平版,2016年
《墻系列No.3》,85×85cm,木版,1994年
《平原上的舞蹈No.2》,85×85cm,木版,1994年
《夢之船系列No.1》,140×270cm,平版,2012年
《飛行物系列No.1》,50×70cm,平版,2012年
《飛行物系列No.2》,50×70cm,平版,2012年
《飛行物系列No.3》,50×70cm,平版,2012年
《飛行物系列No.4》,50×70cm,平版,2012年
《碑—-回旋的音系列》,27×41cm×2,凸版,2012年
與藝術家的相遇點—張敏杰版畫展
展覽時間:2025年6月26日—9月10日
展覽地點:波黑利夫諾市美術博物館
主辦:波黑利夫諾國際版畫三年展組委會
學術主持:熱利卡·馬爾科夫
藝術家簡介
張敏杰
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
現為中國美術學院教授
中國美術學院繪畫藝術學院原壁畫系主任
中國美術家協會第四屆版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
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版畫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
主要個展、獲獎
1995年
【張敏杰藝術展】北京中國美術館
1996年
【張敏杰造型藝術展】日本大阪府府立現代美術館
1999年
【生命的舞動—張敏杰藝術展】日本枚方市立美術館
2009年
【張敏杰版畫展】美國漢密爾頓科爾蓋特大學博物館
2016年
【戲劇人生-張敏杰版畫藝術展】波蘭彼得哥什國立博物館
2017年
【靈魂的舞蹈—張敏杰藝術展】,波蘭克拉科夫Manggha國立美術館
2019年
【獨步舞臺—張敏杰繪畫藝術展】亞美尼亞埃里溫薩良博物館
2020年
【張敏杰版畫藝術展】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當代藝術博物館
獲獎
1991年
【第一屆扎幌國際版畫雙年展】特別獎, 日本扎幌北海道立現代美術館
1992年
【第十一屆全國版畫作品展覽】金獎,北京中國美術館
1993年
【第二屆扎幌國際版畫雙年展】評委特別獎, 日本扎幌北海道立現代美術館
1994年
【第五屆大阪國際造型藝術-版畫三年展】大獎
?1996年
?【第六屆大阪國際造型藝術-繪畫三年展】特別獎,日本大阪國立國際美術館
1999年
【全國第九屆美術作品展覽】銅獎,北京中國美術館
2001年
【第四屆神奈川國際版畫三年展】特別獎,日本橫濱市立美術館
2003年
【第一屆北京國際版畫雙年展】特別獎,北京黃胄美術館
2004年
【全國第十屆美術作品展覽】銅獎,北京中國美術館
2005年
【兵庫國際繪畫藝術展】佳作獎,日本兵庫縣立美術館
2008年
【第十八全國版畫作品展覽】優秀獎,上海美術館
2009年
【首爾第十五屆國際版畫雙年展】銀獎,韓國首爾 國立現代美術館
2013年
【第8屆高知國際版畫三年展】特別獎,日本高知縣立美術館
2015年
【克拉科夫第十八屆國際版畫三年展】大獎,波蘭克拉科夫美術館
2016年
【第9屆高知國際版畫三年展】特別獎,日本高知市立博物館
2017年
【塞爾維亞第三屆國際版畫三年展】 大獎. 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美術館
2017年
【第一屆埃里溫國際版畫雙年展】銀獎,亞美尼亞埃里溫市立美術館
2018年
【第三屆羅茲國際版畫雙年展】特別獎,波蘭羅茲市立博物館
2019年
【凱爾萊第三屆國際版畫三年展】銀獎,波蘭凱爾萊市立美術館
2023年
【第三屆利夫諾國際版畫三年展】大獎,波黑利夫諾戈理察美術館
國家級課題
2009年
“歷史的凝眸:浙江歷史文化重大題材美術創作”,浙江美術館
2016年
“中華史詩美術大展: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中國國家博物館
2018年
“一帶一路-國家美術主題創作”,中國美術館
2020年
“百年追夢:浙江省美術創作精品工程”,浙江展覽館
2021年
“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國家美術創作”,中國共產黨歷史博物館
2022年
“國家版本館總館主題美術創作”等,中國國家版本館
2025年
“新時代、新征程:浙江省主題美術創作工程”,浙江展覽館
來 源|繪畫藝術學院
編 輯|黃筱柔
責 編|邱莉麗
審 核|徐 元
中國美術學院官方微信號
投稿郵箱:caanews@caa.edu.cn
“國美學術通訊”官方微信號
投稿郵箱:caarmt@caa.edu.cn
出品:
中國美術學院黨委宣傳部
PUBLICITY OFFICE OF THE CPC CAA COMMITTEE
CAA融媒體中心
CAA MEDIA CONVERGENCE CENTER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