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今天為止,上海房價還在持續下跌,前置原因就是:
上海樓市的二手房掛牌量還是居高不下,仍有大量的房東掛牌砸盤。
以鏈家內網數據為例:
時間回到三年前,整體的掛牌量套數在10萬-11萬套,如今卻一直維持在17萬套左右的高位。
微觀層面的案例也有很多,比如聯洋板塊,2019年的時候,聯洋整個板塊的掛牌量基本穩定在200套左右。
這幾年經過市場的高峰低谷,但是實際上聯洋的平均成交頻次一直比較穩定,月均30套左右——
不過掛牌量卻翻了一倍,如今的板塊掛牌量基本上一直維持在400套左右。
而從市場實際層面的體感來看,一直都有人低價砸盤,一直都有筍盤在出售。
上海樓市,到底是誰在砸盤?
掛牌量居高不下的原因有很多,我先說一個非常重要、卻幾乎沒有任何人提過的原因:
倒掛市場其實埋下了大量的拋盤隱患,只是一直沒有被大家注意到。
網上有一句流傳的馬克思的名言,雖然不曉得是不是真的是他說的,但是的確很有道理:
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膽大起來。
如果有10%的利潤,它就保證到處被使用;
有20%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
有50%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
為了100%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
前幾年的倒掛市場為什么新房那么火?
因為那是在普遍不好賺錢的時代,公眾都能看得見的賺錢機會:
只要買到了一套房,少則賺幾百萬,多則賺幾千萬,比開廠、辦公司來錢都要快,怎能不讓人瘋狂?
因此,當時很多本不需要買房、換房的朋友,都在利益的刺激下沖進了“打新”的大軍中。
這個過程直接給這幾年的樓市埋下了兩重隱患:
第一,就是當下二手房拋盤的隱患。
我們前幾年也遇到了很多粉絲來咨詢,情況大概都是都是在家里把房子輾轉騰挪之后,讓名下無房的父母以高積分去打新。
而這個過程,首先就是一個賣多套、買一套的過程。
比如去黃浦打新,起步門檻就是2500萬以上,對于大部分本地家庭至少出手一套次新房,大部分都是還要賣兩套老破小。
即便是買中產房,對于很多家庭來說至少也要賣掉一套老破小,大部分都得兩套。
肯定有朋友會抬杠說:
上海購買力深不見底,哪有你講的這么費勁?
實話講,咱也不能太高估上海的購買力水平。
的確有一小部分購房者可以直接現金全款,但是在上海豪宅,開啟新一輪暴跌一文中我就提到過——
實際上真正身價幾十億上百億的巨富并沒有網上吹的那么多,大部分家庭最多就是做到先買后賣。
話說回來,過去幾年的新房高倒掛市場,背后帶來的就是大量且持續的拋盤需求——
一小部分可能當時就已經賣掉,大部分是持續在這幾年陸續才掛牌。
而這個拋盤體量,基本就是正常掛牌量的1.5-2倍規模,直接結果就是上海的掛牌量從10萬套左右飆升到了15萬套以上(貝殼數據)。
而倒掛市場帶來的另外一層影響,前文也說過:
很多不是真的要買來“住”的人,去買了房子,那么必然會在新房解禁之后賣掉。
這就帶來了另外一個拋盤預期——
明年新房解禁元年,會有一批,掛牌量超過正常小區掛牌比例的新房社區,出現在市場上。
而這件事,其實從去年開始就已經嚴重左右了市場情緒的變化。
最近一年來我們這里咨詢的朋友,很大一部分,開口問的第一個問題都是:
解禁即將來臨,我家的房子是不是今年要抓緊賣掉,明年會不會繼續下跌?
情緒對于市場的影響是超乎想象的,大量的房東掛牌,未必是真的急用錢,只是單純的在跟風:
市場越差,越想掛牌;越掛牌,市場越差。
情緒是對外界環境的反應——
而外界的”大環境“,這兩年也的確不太好。
這種情況下,就急用錢砸盤的人數肯定是大幅度增加的。
其實“砸盤”這事情其實也沒啥奇怪的,房產行業干了這么多年,我很負責任的講:
即便是前面那些特別景氣的年份、特別景氣的行情下,砸盤賣房的也一直有。
只不過,以前行情好的時候說法會更加體面。
以前的時候,比如經營不善啊、家里出事了要用錢啊,大家一般都會比較體面的找個理由去掩蓋困境,不想被買家過分殺價。
而這種情況下,最經典的話術就是:
“房東出國發展賺大錢去了,處理一下上海的房子”。
這么說,還能給買家留下一個房東高升發財、房子風水好的印象,另一層面也給了中介們把控談價的空間。
但是這幾年的情況,疊加倒掛市場的拋盤壓力、大環境的不好、大家的跟風掛牌、未來的新房解禁預期,直接造成的結果就是市場風氣的轉向:
裝也不裝了,我破產了我直接攤牌了!
這兩年市場上的大家賣房,都開始比慘:
公司倒閉的,媳婦跟別人跑了的,股票崩了的,總之說出來就是希望房子能快點賣掉。
很多朋友可能不理解:
為啥要告訴別人這種慘劇,這不是就很容易被別人大砍刀砍價嗎?
我給你舉個例子,你就懂了。
我有個朋友,最近在急拋房子,市場價85折賣房子。
他這么低的價格,原因也很簡單:
因為再不拋,這房子就得被法拍了。
法拍,是一個非常具備不確定性的事情:
房子的最終成交價可能就只有市場的七折、六折甚至五折。
他現在如果以市場價八折賣掉,那就是房子雖然沒了,還能償還掉債務,甚至還能剩一點點,買個電動車去送外賣。
但是真的最后以六折法拍掉呢?那房子沒了,債也沒還清,那才是人間慘劇了。
我舉得只是個例,但是其實也能代表當下眾多砸盤者的心態:
我在這件事上看似虧了,但實際上是為了防止更大的損失。
此外,這幾年的確也有一個不得不說的現實情況:
前幾年掩飾賣房尷尬的借口,的確是有一部分成為了現實。
我們也遇到過一小部分客戶,的確是因為出國而對上海的房產進行了處理。
大部分家庭的方案都是:
在上海的房子里只會留一套最為抗跌的房子,比如翠湖啊,比如江景房之類的以后回來住。
手上其他的一些比較“弱”的房子,結果自然是都要處理掉。
這種情況雖然不代表主流客群,但的確也是真實存在的。
而因為這個理由出售的房產,由于特殊原因,價格一般也會比市場價偏低一些,造成“砸盤”的現象。
結語
本文更多還是從市場節奏、心態、情緒、人群的角度去分析了當下上海樓市的整體掛牌情況,并沒有細化到板塊上。
而如果詳細拆解到每個總價段、拆解到各個板塊:
實際的趨勢還是偏剛需的房子掛牌量大、價格持續下跌;
而偏改善、中產以上的社區,價格相對保值,拋盤量也比較小。
在之前上海即將全面救市一文中我就說過:
當下上海樓市的全面止跌回穩,下一步的關鍵就是讓剛需資產能夠穩住,因此后續的救市關鍵,其實就是補充購買力進來。
而只要價格穩住一段時間,掛牌量甚至會快速下降:
因為情緒一旦轉變,跟風賣房就變成了跟風惜售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