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翔云翔大居的新房賣不動、有的交付不久就破發,虧了1萬元/m2,買的業主都哭了,這是為什么?
象嶼同進·虹橋嘉悅府5.64萬元/m2,早在2023年2月就開盤了,2年半了還沒賣完:
云湖漫城2021年開盤均價5.78萬元/m2,現在二手房成交僅5萬元/m2左右,破發的業主流下了傷心淚:
招商南山虹橋璀璨領峯之前開盤5.7萬元/m2,現在二手房掛牌均價4.69萬元/m2,剛買就虧1萬元/m2:
柏悅翔灣的小高層洋房此前開盤6.1-6.3萬元/m2,現在掛牌5.2萬元/m2,同樣破發虧了1萬元/m2:
買了云翔大居的新房,為啥大家都不賺錢?從中我們能思考到什么?對置業有哪些啟發?
云翔大居是一個南翔全新規劃的居住片區,稱為云翔拓展大型居住社區:
云翔大居總共規劃了37塊住宅用地,16塊教育用地(幼兒園8塊、小學3塊、初中3塊、高中2塊),5塊商業用地、6塊菜場。
可見這個規劃寄托了南翔建設下一個產城融合新社區的厚望,試圖復制銀翔湖、留云湖板塊的成功路徑!
規劃很美好,不過現實很骨感。
云翔大居現狀發展不好,工廠多、城市界面落后,讓這里的新房并不好賣。
來到云翔大居,這里給人很大的心里落差。
這里工廠太多了,城市界面比較落后:
工廠太多,導致商品房和工廠同窗。
比如招商南山虹橋璀璨領峯旁邊就是工業廠房沃馬-大隆超高壓設備有限公司:
由于這個片區以前定位低、發展能級低,是放工廠和動遷房的地方。
所以這里建了很多動遷房,又導致商品房和動遷房同窗。
璀璨領峯旁邊就是動遷房南翔秀城美嘉雅苑:
云翔大居規劃住宅面積172萬m2,其中普通商品房50萬m2、保障性住房100萬m2、農民動遷安置房22萬m2,未來可容納6萬人口。
也就是說,這個大居未來要建超過70%的保障房和農民動遷房,商品房只占比不到30%。
這是什么概念?買了這里的新房,就是等于住進了保障房和動遷大居里!
由此可見,也可能是發展的現狀和未來的規劃局限性;
讓大家對云翔大居的價值沒那么認可,導致新房滯銷和破發吧。
可以預見的是,云翔大居后面將建設大量的動遷房,會擠壓到商品房的價格,讓二手房更加賣不上價。
比如動遷房瑞和云庭才2.4萬元/m2,相對新房打了對折還不止:
瑞和云庭
商品房和動遷房混雜在一起,背后所有的資源都是共享的,拉低了商品房業主身價和產品價值。
比如去年啟用招生的新學校世外教育附屬云翔小學,由商品房和動遷業主共享:
世外教育附屬云翔小學招生范圍
云翔大居規劃這么多年來,除了建個山姆和學校外,其它的市政配套都比較缺失,感覺很荒涼。
大家最關心的是那個“云翔湖”的著落。
早在2018年“南翔將建第三座景觀湖”的消息就在宣傳了,此后新房年年都在打著這個旗號營銷:
但直到現在,7年過去了這個“湖”也沒有挖。
我查了下《云翔拓展大居控制性詳細規劃》,發現這個所謂的“湖”根本不存在,而是兩條狹窄的水系的交匯點:
云翔大居的發展遇到了很多問題。
那么為啥云翔大居發展這么不好、遭遇到了這樣的困境呢?
首先在于城市發展速度變慢了,城市化的方向也變了,云翔大居的開發周期以后要拉長了。
以前上海是攤大餅的發展模式,非常喜歡到處去搞新型城鎮化建設。
但現在不一樣了,上海總人口在減少,資源在向市區回籠,支撐不起那么多新的開發區域了。
上海的城市發展邏輯正從外延擴張轉向中心城區提質更新。
南翔CBD就沒發展起來,商務資源被市區截胡了,再在這搞一個新片區可能會更難。
南翔CBD的游族、米哈游、莉莉絲都遠嫁給了漕河涇,南翔沒能留得住他們。
云翔大居現狀是初步的工業轉型區,要發展成為宜居的生活片區;
可能至少20年也完成不了,周期會拉得很長。
如果你要打算買云翔大居的新房和二手房,起碼要做一個賭20年的心理準備。
通常浦西市區向西拓展的邊界是嘉閔線沿線,云翔大居處在分界線以西,很難得到大家的認可。
像莘莊、七寶、虹橋商務區、江橋、南翔東社區;
這些成熟的片區都在嘉閔線以東,這里堪稱“浦西最后的繁華”。
但是只要往嘉閔線西部去,城鄉結合部的感腳就越來越強了,不怎么像浦西,很“接地氣”。
云翔大居的農村現狀
更重要的是,上海郊區的產業發展普遍遇到了麻煩,導致云翔大居板塊購買力在從內部減弱。
嘉定的安亭汽車制造業處在轉型的關鍵期,產業有所下滑,對全區的購買力都有影響。
寶山鋼鐵工業、金山石化工業、松江制造工業等郊區產業的發展都遇到了瓶頸。
云翔大居同樣是一個傳統工業轉型地帶,板塊內集聚的工廠都面臨產業升級的壓力。
比如民良包裝材料廠、良家洗衣器材、寶中寶膠粘制品廠、鑫苑休閑用品等。
這些多為中低端制造工廠,提供不了多少高薪就業崗位,帶來不了多強的購買力。
為了開發云翔大居,片區的很多工廠未來都是要拆走的,會更加削弱區域的購買力。
加之沒地鐵規劃,不但拖累了片區的發展,還降低了板塊對剛需的吸引力,讓新房不好賣。
云翔大居是一個地鐵規劃空白區,這對一個區域的發展來說是致命的。
沒有地鐵,就建設不了TOD,吸引不了資源的聚集,會拖累發展。
當發現交通不便后,市區外溢過來的剛需也不愿意接手這里的房子。
新房難賣、破發,也就不在話下了。
嘉定的樓市和板塊發展比較散裝,區域購買力不集中。
江橋、南翔、嘉定新城、安亭、嘉定北等多個板塊都在分流購買力。
云翔大居這個地方根本就沒有虹吸力,比不了留云湖、云翔湖周邊,在南翔內部就已經分流了。
留云湖、銀翔湖的湖景房和11號線沿線的二手房性價比更高,讓云翔大居的新房不好賣。
南翔東社區的留云湖周邊是統一次新的城市界面,整體環境比云翔大居宜居多了。
而且華潤中央公園、湖畔天下的二手房成交比云翔大居的新房性價比更高:
11號線沿線的中建溪岸瀾庭、華誼逸品瀾灣等次新小區也很有性價比:
銀翔湖畔的好世鳳翔苑二手房成交僅4.6-5.5萬元/m2,都在分流云翔大居的新房:
嘉定新城是云翔大居最強勁的競爭對手。
作為全區的核心,嘉定配套最成熟、環境最宜居,而且新房比云翔大居便宜,直接分流了。
之前理想之地、嘉悅云上開盤時定價才5萬,都是地鐵盤,直接觸發了積分,熱度非常高。
但是云翔大居的新房不但配套缺乏、遠離地鐵,價格賣得還更貴,自然不好賣了。
尤其是隨著嘉定新城二手房性價比的提高,對云翔大居的分流效應更強了。
嘉定新城的標桿盤金地世家之前賣7萬多,現在只要5萬多,比云翔大居的新房還便宜:
我查詢了下嘉定新城地鐵站周邊的次新小區成交價,發現性價比都高過云翔大居:
中信泰富又一城3.6-4.1萬元/m2、常發豪庭國際4.1萬元/m2、龍湖酈城4.2-5萬元/m2、綠地頤景嘉園4.3-5萬元/m2、綠地秋霞坊3.9-4.2萬元/m2。
這讓云翔大居的新房何去何從?而二手房只能打個房齡差去賣差不多的價格。
住在嘉定新城享有現成的地鐵和配套,城市界面次新、環境還好,生活體驗完全不一樣。
放眼全上海,價格跟云翔大居差不多的板塊太多了,都搶走了它的客源:
江橋/泗涇(TOD優勢)、徐涇(大虹橋)、九亭(地段更好)、上大/共康(成熟和性價比)等。
江橋的保利虹橋和著(5.88萬元/m2)、泗涇的招商時代潮派(5.27萬元/m2);
這些地方的新房都具有TOD優勢,或者性價比更高,比云翔大居的新房好賣一些。
時代之城6萬元/m2,跟徐涇6.27萬元/m2的綠城春曉園新價格差別不大;
住在沒有規劃的云翔大居跟住在有規劃、能級更高的大虹橋,生活體驗和未來潛力又不一樣。
云翔大居地段不如九亭,新房的性價比不如九亭的二手房。
九亭的標桿盤貝尚灣、九城湖濱國際成交才分別5.2萬元/m2、4.6萬元/m2:
九亭到產業區更近,上游是漕河涇、徐家匯產業強區。
9號線從九亭6站就到漕河涇,上班很方便。
而南翔的上游桃浦智創城、真如副中心產業都比較弱,坐那么遠的地鐵都沒有可上班的。
寶山7號線的上大、1號線的共康次新房性價比都高過云翔大居的新房。
這些地方距離市區通勤更近,配套更成熟,都起到了分流作用。
從云翔大居破發的教訓我們能得到一些購房啟示:
買房要警惕“紙上規劃”,不能片面相信開發商的營銷話術(云翔湖幻影);
現在買房不像以前總是相信一個新片區能夠發展起來,以后我們要更加注重現實配套的成熟性;
不要把新房買在動遷社區里,價值容易受到稀釋;
地鐵是硬核配套,是刺激一個地方發展和保證二手房流動性的基石;
當下的新房越賣越貴,真的不如去看看周邊的二手房,替代品有很多。
當然了,上海置業要考慮的問題還有很多,受限于篇幅我們先講到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