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2025年7月4日至5日,六朝古都南京迎來了一場腫瘤學界的盛事——由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與北京市希思科臨床腫瘤學研究基金會共同主辦的“2025年中國臨床腫瘤學年度進展研討會(BOC)暨Best of ASCO 2025 China”勝利啟幕。值此會議契機,醫脈通特邀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盛錫楠教授就泌尿系統腫瘤的現狀及革新之路發表精彩觀點。
盛錫楠 教授
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泌尿腫瘤內科副主任
中國抗癌協會泌尿生殖腫瘤整合康復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抗癌協會泌尿系統腫瘤專業委員會常委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理事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腎癌專家委員會常委兼秘書長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尿路上皮癌專家委員會常委
國家腫瘤質控中心膀胱癌質控專家委員會委員
北京腫瘤防治研究會泌尿腫瘤分委會候任主任委員
北京抗癌協會泌尿生殖腫瘤專委會青委會主任委員
北京醫學會腫瘤分會常委
泌尿系統腫瘤:現狀、治療與綜合管理
盛錫楠教授
泌尿系統腫瘤與其他腫瘤相比,既有相似之處,也有其獨特特點。我們通常將腎癌、膀胱癌和前列腺癌統稱為泌尿系統腫瘤。在我國,泌尿系統腫瘤在所有實體瘤中的占比約為10%。然而,近年來其發病率正在發生變化,尤其是前列腺癌的發病率呈現快速上升趨勢。相比之下,在歐美人群中,泌尿系統腫瘤在所有實體瘤中的占比已接近20%,幾乎與肺癌相當。
盡管如此,泌尿系統腫瘤的整體預后相對較好。例如,晚期腎癌和晚期前列腺癌的中位生存時間已超過5年,部分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時間甚至可達7至8年。此外,隨著外科診療技術的進步,早期腎癌和前列腺癌的治愈率顯著提高。而膀胱癌的病情雖然容易出現反復,但其5年生存率在所有實體瘤中處于較高水平,整體預后仍相對良好。
從治療模式來看,泌尿系統腫瘤的治療正逐漸從以手術為主,向綜合內科治療轉變。近年來,泌尿系統腫瘤的藥物治療發展迅速,尤其在免疫治療、抗血管靶向治療以及免疫聯合抗血管靶向治療方面表現出色。例如,腎癌在實體瘤中率先引領了免疫聯合抗血管靶向治療的方向;前列腺癌則在內分泌治療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膀胱尿路上皮癌則推動了抗體偶聯藥物及免疫聯合抗體偶聯藥物的應用。泌尿系統腫瘤的三大主要類型不僅在實體瘤中具有獨特之處,還為其他實體瘤的藥物治療提供了許多借鑒經驗。
在早診早治方面,泌尿系統腫瘤也取得了顯著成果。以腎癌為例,腎癌的早期診斷通過簡單的B超檢查,已從有癥狀轉變為無癥狀發現為主,腫瘤大小從5至7厘米逐漸前移至2至3厘米。這使得腎癌的治療預后得到了顯著改善,診斷和治療的關口也大幅前移。此外,前列腺癌擁有良好的篩查標志物,能夠早期發現腫瘤。因此,泌尿系統腫瘤在早診早治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并在許多方面為其他實體瘤的診療提供了借鑒。
在泌尿系統腫瘤的整體治療中,綜合管理模式不斷發展,多學科協作是所有瘤種治療中不可或缺的環節。以前列腺癌為例,其治療涉及多個學科和多種治療方法。目前所有抗腫瘤手段,包括手術、放療、化療、核素治療和靶向治療等,均在前列腺癌中得到應用,并且療效顯著。前列腺癌不僅是目前唯一一個涵蓋所有抗腫瘤治療手段的瘤種,還由于其患者多為老年人,更需要更多支持學科的參與。因此,前列腺癌是晚期腫瘤綜合治療現狀的一個代表性瘤種,也體現了綜合治療理念的重要性。
突破協作瓶頸,助力提升泌尿腫瘤患者生存質量
盛錫楠教授
泌尿系統腫瘤涉及多個前沿治療領域,包括核素治療、抗體偶聯藥物治療和靶向治療。這些新興治療手段雖為患者帶來希望,但也帶來了許多之前未充分了解的藥物不良反應。因此,我們需要更加關注如何在現有并發癥、藥物不良反應與預期療效之間進行協調和整合。
在泌尿系統腫瘤治療中,基礎疾病的管理是一個相對復雜的問題,尤其以血壓管理最為典型。這種復雜性在前列腺癌治療中表現得尤為突出,因為前列腺癌患者通常年齡較高,且高齡患者常合并心腦血管疾病。使用抗血管靶向藥物可能會導致血壓進一步升高,從而加重心血管負擔。此外,抗血管靶向藥物和內分泌藥物在治療期間還可能引發心血管系統的其他不良改變。許多高齡患者甚至還面臨骨髓儲備不足、血液系統問題以及內分泌紊亂等多重挑戰。
類似的多重健康挑戰在泌尿系統其他腫瘤中也普遍存在,甚至更為嚴峻。例如,膀胱癌患者的總體基礎狀況往往是三大泌尿系腫瘤中最差的。這些患者不僅年齡更大,一般身體狀況也更弱,身體耐受性與腎癌和前列腺癌患者相比明顯更差。
然而,面對這些復雜的臨床挑戰,現有的多學科協作機制卻顯得不足。盡管近年來腫瘤心臟病學發展迅速,但腫瘤學科對其的重視程度仍遠低于綜合醫院,同時專科(如腫瘤科)與心內科之間的溝通也存在明顯不足。許多支持科室(如心內科、呼吸科和內分泌科)在處理新型抗腫瘤藥物引發的原有疾病沖突或不良反應方面,反應往往相對滯后,迫使腫瘤科醫生先行處理相關問題。然而,腫瘤科醫生在基礎疾病領域的專業知識有限,亟需更多綜合科室的及時支持。遺憾的是,目前這類跨學科溝通遠未充分,相關科室對這些交叉領域的研究深度也遠遠不夠。因此,泌尿系腫瘤治療中暴露出的基礎疾病管理難題及其協作困境,實際上是整個腫瘤治療領域面臨的普遍性挑戰。
隨著新型治療手段的不斷涌現,本應與之齊頭并進、協調處理各類復雜問題的支持科室卻未能同步發展。其結果是,盡管腫瘤治療本身可能取得進展,但并發癥和基礎疾病的管理卻可能脫節,這不僅無法最大化治療效果,反而可能耽誤整體治療進程,甚至影響患者長期生活質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泌尿系統腫瘤等患者預后的顯著改善和生存期的不斷延長,患者帶瘤生存期間對多學科支持(高度依賴心內科、內分泌科等支持學科的深度參與)的需求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然而,在腫瘤多學科診療模式中,這些關鍵支持學科的發展與實踐投入仍相對不足。因此,為了真正滿足患者日益增長的整體健康需求并確保腫瘤治療的全面成功,我們亟需相關支持專科更深入地參與到腫瘤支持治療中,在跨學科協作框架下提供更及時、更專業的幫助。
從傳統核素到靶向配體:前列腺癌治療革新與落地壁壘
盛錫楠教授
核素治療在實體腫瘤治療中始終占據一定地位,但遠不如近年興起的放射配體療法發展迅猛。既往核素治療主要局限于骨轉移的鐳-223治療和甲狀腺癌的碘-131治療,但這些療法存在局限性。放射配體療法因其靶向-輻射一體化效應,近年來在前列腺癌治療中快速發展,顯著提升了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的療效。這種靶向遞送的治療理念不僅應用于前列腺癌,也在其他腫瘤中持續探索。
放射配體療法在我國整體屬于新興領域,仍面臨政策瓶頸。隨著放射性核素藥物臨床研究在國內逐步開展,相關障礙(如政策壁壘、患者接受度、醫院學科配套建設)將逐漸緩解。預計部分大型醫學中心或核醫學中心(如北京地區的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等擁有專業核素治療平臺的機構),將推動該療法快速發展,促進這一新型治療手段在腫瘤領域的應用。
編輯:Lya
審校:盛錫楠教授
執行:Faline
本平臺旨在為醫療衛生專業人士傳遞更多醫學信息。本平臺發布的內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專業的醫療指導,也不應被視為診療建議。如該等信息被用于了解醫學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臺不承擔相關責任。本平臺對發布的內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觀點。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權利人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處理。
醫脈通是專業的在線醫生平臺,“感知世界醫學脈搏,助力中國臨床決策”是平臺的使命。醫脈通旗下擁有「臨床指南」「用藥參考」「醫學文獻王」「醫知源」「e研通」「e脈播」等系列產品,全面滿足醫學工作者臨床決策、獲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