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歲的林女士刷到一條“21天不吃碳水狂瘦10斤”的短視頻,覺得找到了減肥捷徑,馬上開始“一口主食都不吃”的減肥計劃。每天只喝咖啡,吃水煮雞胸肉、西蘭花和黃瓜。堅持三個月后,體重確實輕了16斤,可身體卻出大問題了。
早上跑步時突然眼前一黑,經常心慌手抖、頭暈目眩;生理期也亂了,肚子疼得更厲害。去醫院一查,血糖值只有3.2mmol/L,雌激素水平也低了很多。醫生警告她,再這么極端節食,不僅可能閉經,連身體器官都會受影響。
“不吃主食就能瘦”的說法在減肥圈特別火,好多人跟著試,盼著快點變瘦。但其實主食在我們日常飲食里特別重要,不僅是身體的“能量加油站”,還和很多身體功能密切相關。
不吃主食真的能減肥嗎?
剛開始不吃主食,確實可能看到體重下降。這是因為少吃了碳水化合物,身體會消耗掉儲存的糖原,而糖原會和水綁在一起,所以體重會快速變輕,感覺好像減肥很有效。另外主食吃少了,如果其他食物也控制少吃,整體吃進去的熱量也會變少,一段時間內體重還會繼續下降。
但這么做的壞處更大。主食是我們身體主要的能量來源。長期不吃主食,身體沒了能量,就只能分解脂肪和蛋白質來“續命”。
分解脂肪會產生酮體,酮體太多就會引起酮癥酸中毒,出現惡心、嘔吐、渾身沒勁等癥狀。分解蛋白質更糟糕,會影響肌肉、內臟這些重要器官的正常工作,損害身體健康。
醫生坦言:不吃主食一段時間后,身體或有4個變化
1.代謝變慢,容易長胖
身體特別聰明,發現長期沒有主食提供能量,就會開啟“省電模式”,減少能量消耗,這就是基礎代謝率下降。結果就是吃一點點東西,身體都會趕緊存成脂肪,減肥越來越難,還容易反彈。而且代謝變慢后,人會整天沒精神,怕冷,稍微活動一下就喘得不行。
2.肌肉變少,身材變松垮
蛋白質是組成肌肉的關鍵。長期不吃主食,身體缺能量,就會先分解肌肉里的蛋白質來供能,導致肌肉越來越少。肌肉沒了,身材就會變得松松垮垮,一點都不緊實。更要命的是,肌肉是消耗熱量的大戶,肌肉少了,代謝會更低,減肥就更難了,形成惡性循環。
3.內分泌失調,情緒也變差
主食里的碳水化合物對調節胰島素分泌特別重要。長期不吃主食,胰島素分泌就會亂套,血糖不穩定,得糖尿病的風險也會增加。
對女生來說,內分泌失調還會影響月經,出現月經周期不準、月經量變少,甚至閉經的情況,影響生育健康。而且身體總缺能量,還會讓身體分泌更多“壓力激素”,讓人變得愛發脾氣、焦慮。
4.大腦“罷工”,記憶力變差
大腦的主要“燃料”是葡萄糖,而葡萄糖主要來自主食里的碳水化合物。長期不吃主食,大腦就會“餓肚子”,功能也會出問題。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記不住東西、反應遲鈍,影響工作和生活。有些人還會失眠多夢,讓大腦受損更嚴重。
想要健康科學的減肥,記好這4點
1.主食不能少,選對更重要
可以多吃燕麥、糙米、玉米、紅豆這些全谷物和雜豆類主食。它們消化得慢,能長時間提供能量,還特別頂飽,不容易吃多。一般成年人每天吃250-400克主食就行,具體可以根據自己的運動量和體重調整。
2.各種食物搭配著吃
減肥不是只吃某幾樣東西,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都要吃夠。蛋白質可以選雞蛋、牛奶、瘦肉、魚蝦;脂肪選橄欖油、堅果這類更健康的;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補充各種營養,讓身體正常運轉。
3.動起來,燃燒脂肪
搭配適量運動能提高代謝,消耗更多熱量。可以選擇快走、慢跑、游泳、瑜伽這些運動,每周堅持3-5次,每次半小時以上。運動不僅能幫著減肥,還能練出肌肉,提高免疫力。
4.養成好習慣,別熬夜
每天至少睡7-8個小時,熬夜會影響內分泌和代謝,不利于減肥。還要學會調節情緒,別因為壓力大就狂吃。保持規律作息,按時吃飯,別一頓猛吃,也別盲目節食。
總之,減肥急不得,不能為了快速瘦下來就走極端。不吃主食雖然短期能看到體重下降,但會給身體帶來很大傷害。只有用科學的方法,合理吃飯、堅持運動、養成好習慣,才能既瘦下來,又保持健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