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從雙峰到全國的品質堅守
近日,湘頌旗下核心品牌“國藩家宴”再傳捷報,連續第4年入選《米其林指南》,成為高端湘菜領域的標桿品牌。自2018年創立以來,這家源自湖南雙峰的湘菜品牌,以“國藩故里?湘味家宴”為定位,憑借對烹飪理念的堅守、技術的精進、招牌菜的打磨及文化場景的營造,在全國布局超20家門店,讓“湖湘味”與“家宴情”的融合成為高端餐飲的新范式。
湘頌誕生于曾國藩故里湖南雙峰,始終以“抱樸守拙,本味求真”為初心。品牌深耕湖湘飲食文化,將曾國藩“耕讀傳家”的理念融入餐飲體驗,從食材溯源到空間設計,構建起“文化+品質”的雙驅動模式。如今,其門店已覆蓋廣州、深圳等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并延伸至全國多地,以“米其林級”的穩定品質,打破了湘菜“重油重辣”的刻板印象,成為高端湘菜的代表。
二、本味與健康的時代融合
湘頌的烹飪哲學,源于對自然與傳統的敬畏。品牌秉持“不時不食”的古訓,遵循“食材原味,主次分明,和而不同”的原則,從湖南各地嚴選當季食材,讓時令鮮味成為菜品的核心。
在技法上,湘頌傳承雙峰“有水入味,以水和味,合而不水”的湘菜精髓,摒棄過度調味,以清蒸、白煨、干蒸等技法凸顯食材本味。組庵豆腐則沿用古法慢煨,以簡子骨湯提鮮,不加過多調料,讓豆香與湯鮮自然融合。這種“好食材,簡單做”的理念,既保留了湘菜的醇厚底蘊,又契合當代健康飲食趨勢,成為其連續斬獲米其林認可的關鍵。
三、文化與風味的共生之作
“飯稻羹魚”作為湘頌的靈魂招牌,堪稱“一菜見文化”的典范。其以禾花魚熬湯為底,選用洞庭湖“水中貴族”鱖魚切片,搭配河蝦與紫蘇提香,烹飪時引用“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的詩句,將食材溯源與古典意境結合。現場煮制的儀式感,讓這道菜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味覺載體。
“老壇剁椒蒸有機大魚頭”同樣彰顯匠心:選用8斤以上水庫大頭魚,經7天“瘦身”去雜味,搭配自制老壇剁椒現點現蒸。上桌時,員工會邀請貴賓為魚頭“揭彩頭”,同步送上“吃魚頭鴻運當頭”的祝福,讓美食成為傳遞情感的紐帶。
黃燜漢壽甲魚是宴請佳品,選用湖南漢壽生態養殖的甲魚,其裙邊肥厚Q彈。烹飪時以豬油煸炒姜片去腥,加啤酒慢燜至湯汁濃稠,最大程度激發甲魚的膠質與鮮味,體現湖湘“濃油赤醬”的傳統技法與健康理念的平衡。
四、沉浸式文化體驗空間
走進湘頌門店,如同置身“可品嘗的湖湘文化博物館”。以廣州白云“江夏院子”為例,8000平方米的園林式空間內,貫穿全園的水系景觀與600平方米鮮活魚池相映,39個國藩主題包廂依水而建,包廂內曾國藩家訓書法、“耕讀傳家”擺件隨處可見,讓食客在品味美食時,沉浸式感受湖湘人文底蘊。這種“飲食+文化+場景”的融合,不僅滿足了高端宴請的儀式感需求,更讓“家宴”成為連接情感與文化的紐帶。
從連續4年蟬聯米其林指南,到成為“文化餐飲”的標桿,湘頌的突圍之道,在于將湖湘飲食的本味堅守、技術的精細化打磨,與曾國藩故里的文化基因深度綁定。真正的高端湘菜,既要守住“一菜一格”的技藝魂,也要注入“一方水土”的文化根。湘頌的實踐,正讓湘菜在高端賽道上,書寫出“以味載道,以文化人”的新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