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芭系藝人的“出走潮”幾乎成了常態。一個接一個離開的背影,讓人不禁開始懷疑:那個曾經用“養成”制造夢想和迎來高光時刻的舞臺,真的要散了?
最近,“絲芭傳媒股權凍結超1.2億元”的消息一出,瞬間沖上熱搜。
這次不僅是公司本體被執行,董事長王靖、持股合伙企業也一并“上榜”,凍結時間長達三年,波及單位還包括旗下的上海絲芭演藝管理公司。
消息一出,不少網友感嘆:“絲芭這是要涼嗎?”也有吃瓜群眾說:“絲芭沒了鞠婧祎,就像周杰倫沒了方文山。”
▲圖片來源:天眼查
另外,這幾個月,趙粵、王奕、鄭丹妮相繼退團或解約,絲芭系藝人的“出走潮”幾乎成了常態。
一個接一個離開的背影,讓人不禁開始懷疑:那個曾經用“養成”制造夢想和迎來高光時刻的舞臺,真的要散了?
后鞠婧祎時代
絲芭想復制爆款有多難
曾幾何時,絲芭傳媒可是內娛粉絲經濟的標桿型選手。
其2010年成立于上海,主打偶像養成,業務囊括藝人經紀、團體運營、影視制作、音樂發行、粉絲社區運營,一手打造出SNH48為代表的多個女團,堪稱偶像培養的“總裝車間”。
創始人王靖,復旦大學出身,早年做互聯網,2010年看準偶像經濟風口,下場操盤。他把日本AKB48模式本土化,又揉進韓國練習生機制,打造出獨屬于中國市場的“養成系”。
2013年,SNH48出道,靠劇場公演、粉絲打投、年度總選等操作迅速爆紅。粉絲買票投票握手,買的不只是“周邊”,而是“參與感”;絲芭賣的也不只是偶像,而是一整套精密運營體系。巔峰時期,絲芭估值一度飆至數十億元,上海星夢劇院成為粉絲朝圣地,總選舉一場吸金上億,被譽為“東方AKB”,也是彼時內娛粉絲經濟最成功的樣板之一。
而提起SNH48的C位,鞠婧祎絕對繞不開。2013年,她作為SNH48二期生成員出道,僅用兩個月便登上劇場舞臺,迅速憑借清純外形和不俗表現吸粉無數。從那一刻起,她幾乎成了絲芭“欽點的答案”。
2016年、2017年,鞠婧祎連續兩年在SNH48總選舉中奪冠,粉絲打投動輒幾百萬票,直接推動她坐穩“一姐”寶座。相關報道稱,巔峰時期絲芭將七成影視資源集中投入在她一人身上,資源之豐厚,在內部無人能出其右。
2018年,《蕓汐傳》上線。這部沒有流量明星、沒有大IP、宣發資源也有限的小成本劇,在暑期檔意外爆紅,開播24小時播放量破億,并最終以45億播放量收官。鞠婧祎憑借“韓蕓汐”一角完成了從“劇場偶像”到“古偶女主”的轉變。之后,《漂亮書生》《嘉南傳》等劇接連上線,分賬成績不俗,她也一度成為絲芭的營收支柱。
但高光背后,絲芭的隱患早已埋下。
2024年6月18日,鞠婧祎和老東家絲芭傳媒之間的合約糾紛,悄然爆發。當天,絲芭發出一則模糊卻意味深長的聲明,稱雙方已進入“第二階段合作協議”,暗示合約延續。
▲絲芭傳媒公告,圖片來源:微博
而幾乎在同一時間,鞠婧祎在微博發出意味不明的“??”回應,不久后直接發長文否認續約,態度明確:她從未簽署過所謂補充協議,也不知情,更不認可絲芭以她名義做出的任何決定。
▲鞠婧祎公告,圖片來源:微博
毫無疑問,雙方的信任關系已經崩塌。
其實,鞠婧祎的離開早有跡象。過去幾年里,其憑借“高定妝容”和“古偶人設”一路上位,從女團C位晉升為流量藝人。“四千年一遇美女”的頭銜雖爭議不斷,卻也帶來了熱度。絲芭手握鞠婧祎這張王牌,商業合作一單接一單。但熱度從來是把雙刃劍,當她的妝容和角色類型越來越“模板化”,觀眾的審美疲勞也同步而來。
與此同時,雙方的利益糾葛也越來越深。有業內人士透露,鞠婧祎一支廣告的報價可高達1500萬元,但她個人拿到的,可能不到三成。此外,據傳絲芭還曾在未經她本人及團隊同意的情況下,擅自終止她與某國際美妝品牌的續約合作,直接導致她失去超過5000萬元的代言收入。這樁操作,也被視為壓垮合作關系的最后一根稻草。
面對鞠婧祎的公開否認,絲芭再度出手,亮出2018年簽署的“補充協議”,堅稱該協議為其本人所簽,并表示“對協議真實性負責”。同時還反指鞠婧祎“私自開展商務活動”,繞開公司擅自對接品牌,并稱已對相關品牌方提起訴訟,認定存在“侵權嫌疑”。而鞠婧祎方面則不再口頭回應,直接訴諸法律,申請法院對協議進行筆跡鑒定,以證明自己并未簽署該補充協議。
而在合約紛爭之外,坊間傳出鞠婧祎轉投和頌傳媒。雖然最后官方辟謠,但她在多個項目中已出現與和頌團隊合作的跡象。相較于以“養成系”為核心的絲芭,和頌更擅長運營成熟藝人,擁有較強的影視資源整合能力,對于正在尋求從偶像身份中脫殼、向演員轉型的鞠婧祎來說,的確是更契合的跳板。
如今,雖然雙方的官司仍在進行中,真相也尚待法院認定,但有一點幾乎可以確定:鞠婧祎和絲芭,再也回不到從前了。
十年20多起糾紛
被指“血汗工廠”?
鞠婧祎的離開,并非孤例。
此前黃婷婷因指控絲芭傳媒阻礙其事業發展、收入分配不合理,于2019 年單方面解約并起訴。法院最后判決雙方合約解除,黃婷婷需賠償絲芭傳媒 350 萬元,但當時的黃婷婷被凍結的賬戶中僅有“區區”9萬元。
2025年4月29日,四期生趙粵在生日直播中哽咽宣布與絲芭解約,坦言“是時候開啟新旅程了”。
▲圖片來源:趙粵微博
沒過多久,2025年6月7日,另一位成員周詩雨一紙長文,控訴公司管理混亂、資源傾斜嚴重、內部溝通機制形同虛設。她自爆從入團初期就被邊緣化,資源長期向頭部成員傾斜,連基本的溝通機會都被“優化”掉了。2025年3月,她生日會籌備期間,舞美、流程頻出紕漏,團隊的反饋卻只有一句“下周調查”——言下之意,大概就是“我們記著了,但你別當真”。而更令人唏噓的是,高強度的訓練和長時間的工作導致她身體嚴重透支,醫生明確告知“藥物已無法控制病情”,她只能選擇停工解約。
沈夢瑤則在2023年就提出了解約申請,自2024年起便與絲芭三度對簿公堂,至今尚無明確判決結果。
而據不完全統計,過去十年里,絲芭與20多名SNH48成員發生過合同官司。法院文書中,絲芭既當原告也當被告,但更多時候是主動起訴藝人要求賠償,勝訴結果也大多偏向公司。鄭丹妮在退團時曾寫道:“合同就像一道無形的枷鎖。”
▲與絲芭娛樂有糾紛的部分藝人,圖片來源:天眼查
社交媒體上,越來越多的粉絲提問“絲芭到底造的,是夢,還是局?”
要知道,絲芭一直標榜自己是“造星流水線”,打造“明星夢工廠”。但現實中,合同期長得令人咋舌——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附帶自動續約條款也不是個例,也難怪外界評論其是“血汗工廠”。在資源分配方面,大量資源集中在極少數頭部成員手中,其余成員則長期在劇場公演里打轉,充當背景板。張語格曾直言,入團五年,80%的時間都在重復公演,活脫脫就是“劇場打工人”。而王奕的粉絲八年里投入了三千多萬,卻連為她爭取一場Livehouse演出的機會都沒能實現。
內娛輝煌成過往
偶像黃金時代還能撐多久
回頭看,曾在“養成系”風口站C位的絲芭傳媒,算是這個行業里最早嘗到紅利、也最早暴露病灶的公司。靠SNH48起家,絲芭一度被譽為“中國的48系帝國”,高光時期以SNH48 GROUP為核心,涵蓋SNH48(上海)、GNZ48(廣州)、BEJ48(北京)、CKG48(重慶及成都)等分支團體,成員規模近200人,打造出完整的“偶像養成+線下運營”模型,光2017年一年的線下活動就多達1000多場。
“養成系”另一公司——樂華娛樂也一樣。當年旗下擁有王一博、韓庚、程瀟、孟美岐、吳宣儀等一眾流量藝人,是選秀綜藝最大贏家。《偶像練習生》《創造營2019》兩輪組合成功出道,順帶把公司送上資本舞臺。2023年1月趕著港股上市,號稱“內娛第一家純藝人經紀股”,結果首日破發,如今股價已腰斬。而現在,幾乎整家公司靠王一博一個人撐營收,一旦他哪天說“想休息一陣”,樂華的年報可能就得馬賽克遮圖了。
▲樂華娛樂股價,圖片來源:老虎證券
哇唧唧哇當年靠《明日之子》《創造營2019》崛起,曾經簽下毛不易、周震南、趙磊等高人氣新人,還參投《演員請就位》《說唱新世代》等多部爆款綜藝,是最早提出“綜藝+藝人孵化”的經紀公司。可到了2025年,公司因短劇《偷偷藏不住之許你》陷入版權風波,被迫向晉江文學致歉并永久下架,再次暴露出內容運營和版權合規的短板。與此同時,公司在資源分配和藝人規劃上的“拉垮表現”,引發粉絲集體吐槽:既不簽約新星,也不運營老人,全靠老粉絲熬夜上分。
反觀日韓市場,已經在“造星”這件事上悄悄換了賽道。韓國SM等公司早在幾年前就開始推進“七年合約+動態分成”,練習生時期公司投資,出道之后按能力分成、水漲船高。藝人拍戲、出單曲、代言,收入都有明確比例,公司更注重長期收益而不是壓榨青春。日本杰尼斯事務所則在內部設有健康管理部門,甚至配備心理咨詢師,從精神層面給藝人兜底。人家靠的是“長線培養”,不是“拼命爆紅再消耗殆盡”的速成經濟。
說到底,內娛偶像經濟這套“壓榨出奇跡”的老路,到了該換招的時候了。過去靠高頻曝光、密集運營、粉絲投喂能養活一批公司;但如今的市場邏輯已經變了。平臺更看重“長期內容力”,粉絲更看重“人格共鳴”,而不是刷數據。那些曾靠資本猛推出道、半年掉線的“熱度選手”,一個個都被現實打回原形。
未來要想活下去,這行只有兩條路:一是走向“共創型”藝人體系,讓藝人有更多話語權、粉絲有真實參與感,把“飯圈支持”變成“內容共建”;二是干脆洗洗睡,別再靠榨干練習生、炒作人設、收割智商稅那一套。
畢竟現在的年輕人早就明白了:一個可能猝死的夢,真不值得掏光錢包去買單。
也許絲芭這一波藝人“集體出逃”,反倒是個好信號,像是給內娛市場下了一劑猛藥。合約別寫成“賣身契”,分成別訂成“吸血條款”,健康不能當成犧牲品,粉絲經濟也不能繼續往“傳銷”方向發展。說到底,經紀公司該是藝人的助推器,而不是緊箍咒;粉絲應該是偶像的支持者,而不是提款機。
只有這樣,那些還在堅持練舞、練歌、追夢的年輕人,才有機會真正走上舞臺、發光發熱,而不是困在某個廠牌的KPI里耗命。觀眾想看的,是舞臺上的光,不是醫院里的吊瓶。這個道理,內娛真的該懂了。
關注 這 只懂財經的 喵,來 評論區聊 聊~
掃下方二維碼,直接進群暢聊~
— 往期推薦閱讀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