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緋聞不斷,卻能經常在熱播劇中看到他的身影。
先被傳和“女海王”孫驍驍關系不清不楚,從同看話劇到被拍同行。
后來任重又被曝“耍大牌”,姜妍給他介紹了角色,他卻反過來逼得原定女主姜妍被換角。
可奇怪的是,不管負面新聞怎么鬧,他的戲約從沒斷過,從都市劇到正劇都有他的身影,觀眾罵歸罵,劇播了該看還看,這背后又有什么秘密?
2019年,任重和孫驍驍被拍到一起看話劇,散場后同乘一輛車離開,當時孫驍驍剛和李響結束多年戀情,任重也處于單身狀態,這段同行畫面讓外界開始猜測兩人關系。
之后的幾年里,他們被拍到的次數越來越多,比如,餐廳偶遇、任重開車送孫驍驍回家等,后來不少網友聽到這兩個人的消息都“麻了”。
不過不管外界緋聞傳的有多兇,兩個人都沒有正面回應。
今年年初,還有媒體拍到任重和孫驍驍帶著一個小孩逛公園,任重抱著孩子,孫驍驍在一旁整理嬰兒車,動作熟練得不行。
照片曝光后,“任重孫驍驍隱婚生子”的話題直接沖上熱搜,評論區更是直接“炸開了鍋”。
不是因為別的,而是孫驍驍的感情史一直很受關注。
她最早和主持人李響在一起那么多年,李響在節目里公開求婚過兩次,直到兩個人分手,李響都沒得到她的點頭。
之后,孫驍驍又被傳和蘇醒、鄭愷等男星關系親近,每次都有同框照片或者聊天記錄流出,還有“袁小妹”、“得不到就要毀掉”一類的話也讓不少人跟著毛骨悚然。
而任重之前可一直都是貼著“靠譜好男人”的標簽,直到和孫驍驍的緋聞傳開后,路人緣和口碑才慢慢往下滑。
眼看著兩個人的緋聞持續發酵,其實也是大家對“人設反差”的敏感,任重一直走的是“踏實”形象,和孫驍驍的“女海王”標簽形成強烈對比。
這種沖突也就慢慢的放大了爭議,而且兩人始終都沒有正向回應過緋聞,反而讓話題保持了不少熱度。
但不管怎么說,只要不觸及法律或道德底線,一些明星選擇用緋聞帶來流量也是他們延續資源的一種方式。
不過現在不少網友不喜歡任重可不只是因為緋聞,而是因為“耍大牌”。
之前,姜妍在一檔綜藝里面聊到在演藝圈里面錯失機會的話題時,突然情緒不高。
汪涵就主動問她到底發生了什么,姜妍沉默了一會兒之后,才下定決心說出來。
那個時候姜妍接到了一個不錯的劇,當時片方讓她推薦男主角,她就想到了一個男演員,因為她覺得自己和那個男演員關系很好,也特別認可對方的演技。
導演那邊肯定立刻派人去溝通,那個男演員也二話不說就答應下來了。
結果男演員把合同簽完之后要求換成自己喜歡的女主角來演,硬生生的給姜妍擠走了!
雖然姜妍沒有提那個“忘恩負義”的男演員到底叫什么,但是汪涵直接猜是不是任重?
節目播出之后,任重之前演過的那些劇,立刻被大家挨個“排查”,他的口碑和路人緣也出現了斷崖式下跌。
其實任重并不是娛樂圈首次換角風波,就拿之前李夢拍攝電視劇版《白鹿原》來說,
她當時就因為“多次耍大牌”,像躺著讓造型師半蹲給自己做造型、隨意改劇本、遲到早退等事被劇組換掉。
雖然兩件事原因不同,但本質上都是因為演員個人原因破壞了劇組秩序,也傷害了同組的其他演員。
李夢是因自身行為失當,任重是借特權干預角色選擇,這類事情都體現了部分演員對行業規則的漠視,也暴露了娛樂圈中“個人凌駕于團隊”的同類問題。
大家比較憤怒的是,任重換角背后也說明了一些有一定知名度的演員自恃有資源、有粉絲,便不把合同和同行放在眼里。
但這種行為破壞了行業規則和生態,劇組為遷就演員臨時換角,成本大幅增加,其他演員的事業發展也被打亂。
最重要的是如果但凡“紅”一點的演員都這么做,那劇集播出之后的整體效果要如何呈現?難不成觀眾需要為了他們的“特權”買賬?
其實任重能在爭議中保持戲約,主要還是因為演技過硬。
他之前的《北京青年》里就憑借一個溫柔執拗的醫生,讓不少年輕人從他的身上看到了對理想和愛情的迷茫。
后來他還能靠著《以法之名》翻紅也是因為演技好,“氣場壓得住場”。
他的這些角色雖然跨度不小,但卻總能抓住人物的核心特質,讓觀眾記住角色而非單純記住他本人。
另外,任重在演藝圈里混了這么多年,也有屬于自己的人脈,比如他合作過的趙寶剛、汪俊等知名導演,也能讓他在有新項目時總能被優先考慮。
因為現在還有不少導演在對方身上沒有明確錯誤的情況下,還是會選擇“看人不看事”的。
另外,娛樂圈的“遺忘性”也幫了他。
觀眾對負面新聞的關注度往往隨時間淡化,只要有新作品上線,討論焦點就會轉移。
就像張丹峰,他之前因為和助理的緋聞導致口碑跌落,一度無戲可拍,但后來靠《無限超越班》等綜藝也翻身了,接到了不少影視劇和綜藝資源。
任重的情況其實也類似,他每次有新劇播出,角色帶來的熱度總能蓋過之前的爭議,部分觀眾罵歸罵,看到他的戲還是會點開看。
所以,任重能持續拿到資源,其實也是娛樂圈“功能性優先”的體現了,因為行業需要能穩定完成角色的演員,而且他的演技和角色適配度恰好滿足這一需求,所以他也就會“被選擇”。
在這種生態下,只要藝人不觸碰法律或重大道德紅線,爭議反而可能成為維持話題度的工具。
但這也反映了演員行業的評價體系失衡,如果一直處于德行標準讓位于實用價值下,那么時間越長,就越可能稀釋公眾對藝人“德藝雙馨”的期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