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只有在愛情前提下
是高貴的、刻骨銘心的
作者丨木心
英國的勞倫斯,曾風行一時,我們年輕時爭看。
戴·赫·勞倫斯(D. H. Lawrence,1885—1930)。詩人、小說家,也寫戲劇、散文。《查泰萊夫人的情人》(Lady Chatterley’s Lover)使他馳名世界,許多人卻不太知道他也寫詩和散文,是意象派作家。
出身貧家。父為礦工,酗酒。母親是小學教員,常和父親吵架。家庭不和樂,母親全心愛他。他靠教低年級班的薪水讀完書,以教職謀生。后來寫小說《白孔雀》(The White Peacock),登出來了,決心當文學家。在大學愛上教授夫人,寫很多情詩。后來教授夫人拋棄丈夫和三個小孩,與他私奔歐洲大陸,后又去過澳大利亞和美國。兩人情感誠篤,從此勞倫斯多產,成四十多本書,終死法國。
勞倫斯的文藝觀。他說:詩、小說,應該直接表現主客觀事物,表現有血有肉的意象,排除宗教、哲學和道德說教。
他特別重視官能作用,排斥理性作用:
血和肉比智力更聰明,我們頭腦中所想的可能有錯,但我們的血所感覺到的,所相信的,所說的,永遠是真實的。
這是詩的、文學的說法。我同意勞倫斯,卻要補充:
血和肉果然比智力聰明,可是沒有頭腦,生命會被血肉所斷送,這也“永遠是真實的”——我十分愿意不聽智力,聽從血肉,生命當然快樂、瘋狂,但我不敢。我不放縱,還是靠頭腦生活。見到勞倫斯,我會對他說:“你也不敢。”
《查泰萊夫人的情人》(1928年出版)是他最后一本小說,一出就被禁。英國一直禁到1960年——中國三十年代就出此書譯本。
這書好在哪里?
盡管描寫性,它還是小說。如今以性掛帥,拼湊成小說的書,抽掉性,潰不成小說。
《金瓶梅》《查泰萊夫人的情人》,是小說。
人是有情動物,人的世界就是有情世界。男女之愛是情之一種,男女之愛至上者,是排除其他愛、其他情的。所以戀愛至上者不是自殺,就是情殺。
性行為是什么?是多種愛的表現中的一種,而且是低級的行為。憑什么說是低級呢?
請問:強暴是性行為嗎?誰也不能不說一聲“Yes”,不然不成其為強暴;強暴是愛嗎?誰也不能不說一聲“No”,因為是愛,就不成其為強暴。就這樣,我斷然把性行為判定為愛的低級的行為。
人的肉體的快樂,是用眼耳鼻舌身(佛家語)分別享受色香味。要說狂熱、陶醉、銷魂——那只有性欲的滿足才可能達到極頂,享受肉體的最高快樂。
音樂、宗教、建筑、舞蹈等等,是精神上的享受,也能使我們狂熱、陶醉、銷魂,但和肉體無關。肉體在精神活動中無動于衷,胃痛的,照樣痛。手觸火,痛;手觸畫,沒有感覺。耳朵并不懂音樂,眼睛并不懂繪畫,藝術,不給肉體什么快感,是純靈智的。
人和藝術的關系,是和日神的關系:清明、觀照。狂熱的陶醉,是酒神精神。
神離我們太遠。夢近點,藝術更近——再近,近不了了。
有人不肯罷休的,還要近——只有神,只有夢,只有藝術,只有理想、想象、智力、經驗,而沒有本能、直覺、欲望,是不成其為人的。
這就要說到尼采所想象的“酒神精神”,這種精神,只有性欲的高潮才能真正達到。可憐這兩位藝術的“酒神”:尼采,貝多芬,在性欲上都沒有達到極樂。這是太隱私的事,所以大師們誰最配為酒神,不知道。
官能世界和藝術世界,是不通的,是兩個世界。
我看《金瓶梅》中的性,不高明。《查泰萊夫人的情人》中寫性,也詞不達意。不通的。官能世界無法和藝術世界溝通——可能這把尼采逼瘋了。他想把酒神精神放到藝術中,放不進。他不知道,酒神精神只有通過感官才能實現。
性行為是寫不好的。宿命地寫不好的。
酒是什么味道?煙是什么味道?文字描寫官能,是無能的。長篇大幅性描寫,是缺乏小說的自知之明,又缺乏性欲的知人之明。
我們所處的宇宙是無情的物質環境。在這客觀上無情、主觀上絕望的環境中,人的最高的快樂是肉體的官能的刺激,是性欲的追求和滿足,這滿足的一剎那,足以與宇宙的虛無絕望相抗衡。僅此一剎那,無所謂存在不存在,無所謂虛空不虛空,無所謂絕望不絕望。
性,是神奇寶貴的生命的唯一可能。
可是性被濫用了。罵人,強奸,侮辱人,欺凌人,都用性,是人類最可恥的一大敗筆。
人類也能把崇高純潔的愛情,豐滿強烈的性欲,產生出光華燦爛的奇跡。什么奇跡呢?就是情人間的性欲的滿足,和藝術豁然貫通了,藝術世界與性欲世界,渾然一致了。
偉大的情人就是詩人,偉大的情人就是圣人。愛和性一致,就是酒神精神。
湯顯祖信中說:智極成圣,情極成佛。
性只有在愛情前提下,是高貴的、刻骨銘心的、鉆心透骨的。愛情沒有性欲,是貧乏的,有了性,才能魂飛魄散、光華燦爛。補足了藝術達不到的極地。一個人如果在一生中經歷了藝術的極峰,思想的極峰,愛情的極峰,性欲的極峰,真是不虛此生。
紀德,瓦格納,可以是例子。紀德是從新教徒逐步上升為性的智者,在他的《地糧》中透露不少玄機。瓦格納,他是真能在藝術、愛情、性欲三者的邊緣,來來去去。
我的作品中很少寫到官能,幾乎不寫性。不是膽小,是我覺得那是不能寫的,寫不好的。《威尼斯之死》(Der Tod in Venedig),作者想把藝術、愛情接通,結果接不通:讓主人公殉道了,死了。
藝術可以做主,愛情無法做主的。可是藝術又和人沒關系:人對藝術是單相思的,藝術自己不知道。人呢,戀人們是face to face(面對面),一聲No,全完了。Yes! 噢!
不過還可以講下去。愛情再好,是終要厭倦的。再找?人生的麻煩就是這樣。
“言而不盡”——賞藝術,品人生,分析世界,都要為對象留余地,為自己留下余地。蘇東坡和米元章交往,知道米的書畫極好,待看了他作的《寶月觀賦》,說:“恨二十年相從,知元章不盡。”
諸位要與蘇軾、米芾一樣,有被了解不完的品性——你們以后去歐洲,要能知意大利不盡,知法蘭西不盡,就是有余地了。
要謙遜,謙遜是一種彈性。
木心|著
文章僅用于分享交流不作商業用途
如有侵權請聯系后臺刪除
“木心回憶錄”
↓點擊訂購↓
書杰《舊年華》新版
2025全新啟航
喜馬拉雅VIP會員暢聽
一檔懷舊的音樂人文節目丨融合文史哲藝丨治愈心靈
上圖掃碼 - VIP訂閱 -喜馬拉雅APP收聽
持續更新:1-2期/周
聽哲學獨家資源
↓文史哲福利群↓
上圖掃碼回復:福利資源
獨家0基礎哲學課
哲學100問
從古希臘到后現代
300期課程丨250張邏輯圖丨2500年哲學史
掃碼訂購 - 永久收聽(附文稿)
收聽方式
① 掃碼收聽
② 下載“小鵝通”APP(可下載音頻)
購課后領取邏輯圖
加助手微信號:zhexue100zhushou
閱讀全文訂購《哲學100問》(完整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