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到底來不來?消息已經傳了好一陣子。近期有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在其幕僚團里,居然是對華態度最溫和的那位,這在以往他強硬的對華政策里,顯得有些反常。消息稱,特朗普為推動中美元首會晤和達成貿易協議,已經開始軟化對華語氣,不再天天吵著所謂的“貿易逆差”和“失業問題”。
反而,他更看重的是能否復制第一任期內那種大規模的中國采購協議,趕緊拿出“贏學”的成績單。科技領域的風向也很值得注意,英偉達CEO黃仁勛7月15日在訪華時宣布,特朗普政府批準了英偉達向中國銷售H20芯片。要知道,之前美國官方還堅稱會嚴防關鍵技術流入中國,但現在,連半導體這么敏感的領域都松動了,這種分裂態勢透露出特朗普團隊內部對華策略的復雜和矛盾。
更有意思的是,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7月15日暗示,中美之間的90天關稅休戰可能會延長,暫時不會重新開啟之前的高關稅。雖然特朗普還在對其他國家加征關稅,威脅半導體和醫藥行業,但對中國的態度明顯放軟了不少。美國國務卿魯比奧7月11日在吉隆坡與中國外長王毅會面時也表示,雙方會面很積極,領導人會面的可能性很大,但要營造良好氛圍并有實質成果。
從這一系列動作來看,特朗普的訪華意愿十分明確。不過目前來看,他恐怕很難趕得上9月3日的抗戰勝利80周年閱兵,也就是說,中美俄三國領導人同框的畫面,大概率不會在9月出現。究其原因,一方面,特朗普如果真來,肯定會帶來不少不可控因素。他的即興作風,可能會搶了閱兵的風頭,給中國的主場外交添麻煩。
而且,中美俄三國領導人同框,這對特朗普來說是個大外交戲碼,但也意味著他要面對美國國內強烈的政治反對,甚至來自共和黨鷹派的抨擊。尤其是在“對華強硬”已經成為美國兩黨共識的當下,即使是共和黨內部也不會對他“同臺中俄”這事輕輕放過。媒體、議會、智庫,都會質疑他是不是在“出賣國家利益”,一旦這個爭議擴大,對他執政恐怕是負面加成。因此,即便特朗普本人有這個意愿,整個總統團隊是否會買賬,也得打個問號。
另一方面,特朗普9月還有其他重要行程。英國14日已經官宣,特朗普將在9月17日至19日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由查爾斯三世親自接待,這將是特朗普第二次以總統身份訪問英國,而且是極為罕見的“二次國事訪問”。
雖然英國國事訪問不跟中國閱兵時間直接沖突,但考慮到外交籌備、安保、時間線排布,以及特朗普一貫“流程拖沓”的風格,能不能騰出時間來北京,實在令人存疑。畢竟,兩個月內,不但要完成中美政府各部門的對接、起草會談成果文本,還得平衡閱兵流程、外交細節、媒體安排,這些工作,需要的是極高的協調效率,而這恰恰是特朗普政府的短板之一。
況且,特朗普的9月行程還可能包括訪問巴基斯坦和印度。路透社7月17日報道稱,特朗普預計9月將訪問巴基斯坦,隨后前往印度,若成行,這將是近20年來美國總統首次訪問巴基斯坦。
有分析認為,這次行程與當前南亞緊張局勢密切相關——印控克什米爾4月底的恐怖襲擊導致雙方爆發沖突,特朗普多次聲稱促成印巴停火,盡管印度否認美國調解,但如今沖突確實已經平息,特朗普總要去“刷一下臉”。
而且就在上個月,特朗普在白宮“罕見地”高規格接待了巴基斯坦陸軍總司令穆尼爾將軍,這本就被視為美巴關系升溫的信號,由此來看,特朗普前往巴基斯坦和印度也并非什么意外之事。總之,特朗普今年9月的3國外訪行程,體現了他外交策略的調整和對國際局勢的重新評估,其在揮舞完關稅大棒后,總要在外交領域再鞏固一下戰略網,這對他來說才是當務之急。
至于中美關系,雖然波折不斷,但依舊存在合作的可能性。中國通過外交斡旋,努力營造穩定合作氛圍,面對特朗普的“不按常理出牌”,我們需要既保持警惕,又不失靈活應對,以確保國家利益最大化。未來幾個月,中美關系的走向,值得持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