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2年,蘇州畫家謝時臣乘著小船,沿漕河北上,來到鎮(zhèn)江一游。
謝時臣出身于小康之家,早年忙著科舉考試,但所學未成,轉而學畫。他是個有才氣的人,當時書畫界的同行贊他“善畫有膽氣,長卷巨嶂,縱橫自如”,“尤善于水,江河湖海,種種皆妙”。
雖然是個畫家,但他崇尚道教,喜歡浪跡于五湖三江之間,尋神覓仙,參悟山川草木、禽魚飛躍、陰陽雨露的變化,他常以“仙人”自居,認為自己能把天地靈氣的變化都融入到畫中。
“京口三山”在當時,是世人眼中的“仙山”。
這位“畫仙”從長江南岸遠眺北岸,北固山、金山與焦山依次向北排列,水霧彌漫,縹緲如仙境。
他運筆畫下一幅《金蕉春霽》圖,仙氣飄飄。
謝時臣的《金蕉春霽》(見上圖),現(xiàn)藏于濟南市博物館。為絹本設色,縱166.5厘米、橫87厘米,謝時臣在畫面右上角自題:“金蕉春霽,謝時臣筆記。”,鈐有“樗仙子”、“嘉靖壬子時年六十三”、“姑蘇臺下逸人”白文印。
01
仙人都喜歡云游,謝時臣是個愛好大自然、喜歡旅游的人。
他的朋友唐伯虎,到宜興旅游過后,對張公洞印象特別好,認為“勝地須當急覽,歸當識作一圖”,回來之后,就寫了一首詩寄給謝時臣,推薦謝時臣去逛逛。
謝時臣把蘇州附近的名勝都游玩遍了,就說走就走,帶上盤纏,遠游浙江、荊楚等地。
他的旅行,是一段浩蕩的旅程,經(jīng)歷了不少雄偉的大山,浩瀚的江河,舟行長江中,山水逶迤,他一邊旅游,一邊畫畫。
他在大自然中得到很多靈感,畫的一些大幅作品,如《高江急峽》《巫峽云濤》《乾坤四大景》,氣勢磅礴不同于吳地秀雅的畫風。
《巫峽云濤》
他本是吳派畫家中的高人,旅游中又受到了浙派畫家戴進、吳偉的影響,畫風突變。
《明月松間》
《池塘春草》
《策杖尋幽圖》
《杜陵詩意圖冊》
當他來到鎮(zhèn)江,三山觸發(fā)了他更多的妙悟。
他以卷曲的弧線描繪涌動的江水,水面彌漫著繚繞的云霧,金山在其中涌現(xiàn)。(在明代,金山的知名度要高于北固山和焦山。因此在此作中,金山明顯處于畫面的中心位置。)
在他的眼里,北固、金、焦三山,就像那蓬萊、方丈、瀛洲三山在大海中……
《花柳無松》
02
謝時臣還有一幅鎮(zhèn)江題材的畫,《麥舟兼贈》。
《麥舟兼贈》畫的是宋代典故:范仲淹的兒子范純仁途徑丹陽,順便拜訪父親的好友石延年。他到了石府才發(fā)現(xiàn),石府正在辦理喪事。
石延年看見范純仁就告知他家中窘迫,沒有錢財讓家人下葬。范純仁自作主張,把自家買的一船麥子,連帶船只都贈送給石延年,讓他變賣之后處理家中喪事。
范純仁回家后,范仲淹知道了這件事。范仲淹稱贊自己的兒子,干得好。這個故事被南宋文人寫入筆記,流傳至今。
畫中描繪的場面,是石延年和范純仁剛剛相逢。
謝時臣 麥舟兼贈 局部
明代畫家很喜歡畫各種典故,或許,謝時臣非常喜歡這個典故,他把這個典故當成一幅山水畫來創(chuàng)作。
他在畫《麥舟兼贈》的時候,可能心里想著,鎮(zhèn)江是座大愛之城,他雖然夢想是當仙人,但神仙也需要幾個仗義相助的朋友啊。
在2015年的北京保利春拍中,謝時臣的《麥舟兼贈》以1667.5萬元成交。
看到這里,更是覺得畫中的仙氣直飄。
點擊分享:
看這些鎮(zhèn)江記憶,卻已淹沒光陰里!
挖掘鎮(zhèn)江的文化,讓它成為鎮(zhèn)江的名片,
如感興趣,關注一下“鎮(zhèn)江風情”這個號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