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伯庸的中篇小說《長安的荔枝》,2021 年首發于雙月刊《收獲》,沒想到在今年成了暑期最火的 IP。先是 6 月推出曹盾執導的電視劇,緊接著 7 月 18 日,由大鵬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版也將上映。這部原著僅 9 萬字,網上有一條高贊評論說得實在:“說實話,拍成電影才最合適,畢竟原作篇幅本就不大。”
反觀劇版,為了擴展到 35 集的篇幅而注水,不僅強行加了一條權謀線,還塞進鄭平安、阿彌塔、云清、藍哥、藍玉、十七娘、宋無忌等一大堆原著里沒有的角色,硬生生把一個好故事稀釋成拖沓冗長的內容。更不巧的是,播出期間還遇上演員偽造學歷的風波,導致口碑高開低走,豆瓣評分最終跌至 6.6 分。也正因如此,觀眾又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了大鵬執導的電影版,希望它能遵循原著脈絡,拍出原作的精髓。
電影版《長安的荔枝》陣容相當亮眼:由大鵬、白客、莊達菲組成的 “鐵三角” 主演,還集結了劉德華、劉俊謙、楊冪、常遠、孫陽等一眾實力派,林雪、魏翔、宋小寶、賈樟柯更是驚喜客串,明星云集,陣容堪稱豪華。
最近片方信心滿滿地開啟了點映,雖說不敢說 “看過的人都夸好”,但確實是部值得稱贊的佳作。下面就結合原著,詳細聊聊大鵬改編的這部電影到底好在哪里,又有哪些不足之處。
01. 改編亮點:遵循主線,讓故事更豐滿
《長安的荔枝》是馬伯庸 “見微” 系列中的一部,他僅用 11 天就完成了創作,而原著里荔枝從廣州運到長安的最快時間,恰好也是 11 天。好故事總少不了 “借古諷今”,《長安的荔枝》主線講的正是一個古代職場 “社畜” 拼命想站穩腳跟的故事。憑借馬伯庸深厚的文學功底,原著不僅把唐代的風土人情還原得淋漓盡致,還緊扣 “職場小人物” 的主題,讀來代入感極強,趣味十足。
大鵬前年主演的高口碑職場喜劇《年會不能停!》,讓他對 “職場人” 的刻畫得心應手,這次飾演 “唐代社畜小吏” 李善德也十分貼合。故事發生在唐朝天寶年間:“寵妻狂魔” 唐明皇突發奇想,要在六月一日楊貴妃生日當天,讓她吃上一口嶺南的新鮮荔枝。
彼時剛在長安城貸款買房的上林署監事小吏李善德(大鵬 飾),被上司劉署令坑騙接下了 “荔枝使” 的差事。要知道,荔枝保鮮期只有四五天,而從廣州到長安最快也要十幾天,這無疑是個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為了保住性命、護住家人,李善德只能拼盡全力攻克這個前人從未實現的難題。
原著主線清晰,以懸疑感貫穿始終,借 “運荔枝” 這件苦差事揭露封建王朝的腐敗,也側面勾勒出大唐由盛轉衰的圖景。大鵬改編的電影也遵循了這個主線,整體情節和大方向未變,只是對部分人物和故事做了細微調整,幾處改動甚至讓故事比原著更圓滿。
比如廣州胡商蘇諒(白客 飾),原著中是位老商人,電影為貼合白客的形象改成中年人。他為換取李善德手中的五府通行符牒提供資金支持,兩人在合作中建立起密切關系;后來因李善德未能兌現讓他報效朝廷的承諾,兩人關系破裂。原著里蘇諒因被官府通緝駕船逃走后再未登場,電影則給他加了戲 —— 在李善德轉運荔枝的關鍵時刻再次出現并伸出援手,讓這個人物有了更完整的結局。
李善德的妻子在原著中無名,僅稱 “李夫人”,劇版出場不久便下線;電影里她被命名為鄭玉婷(楊冪 飾),還被賦予 “嚴妻” 人設,戲份增多,人物形象更豐滿,也為故事增添了不少溫情橋段。
再看李善德在廣州收留的奴隸林邑奴(劉俊謙 飾),他本是嶺南經略府掌書記趙欣寧(孫陽 飾)安插的臥底。原著中,嶺南經略使何履光(林雪 飾)派刺客追殺李善德,林邑奴為報信翻山越嶺,最終累得 “炸肺” 而死;電影里則給了他更多戲份,讓他成為李善德身邊的得力助手,高光時刻不少。最后他為救李善德,死于宦官魚朝恩(常遠 飾)派出的刺客刀下,比原著的死法更顯壯烈。
或許是馬伯庸不擅長寫 “武俠”,原著風格偏 “溫和”,未著力描寫武打段落 —— 何履光派的刺客沒遇到李善德,最終在山中被猛虎團滅。電影則出于商業考量加入兩段動作戲:中段何履光派趙書記帶小分隊想把李善德 “請” 到經略府,雙方在商船上大打出手,這段戲設計得熱鬧又帶喜感;高潮部分,魚朝恩為阻止荔枝運抵長安,派刺客搶劫李善德的騎兵隊,打得異常慘烈,負責運荔枝的騎兵悉數慘死,林邑奴也壯烈犧牲,最后只剩李善德帶著最后一甕荔枝突圍。
相比原著中 “運荔枝僅勞民傷財、無人員傷亡” 的溫和結局,電影通過動作戲讓轉運過程更顯艱難,也多了一層悲劇意味,讓杜牧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的詩句有了更深刻的注解。
02. 保留精髓:原著高光段落未打折扣
老話說 “改編不是亂編,戲說不是胡說”。基于小說的改編作品,不該自作聰明地 “魔改”,而應在保留原作精髓的基礎上進行合理改編 —— 原著中那些精彩段落,必須原封不動地呈現。
電影里保留了三處原著精華:
一是李善德試驗運送路線的過程。從雙層甕的使用、鹽水清洗的方法,到四條運送路線的制定,電影用蒙太奇手法、快速剪輯來呈現,讓觀眾對轉運試驗的經過一目了然,與小說描寫幾乎一致。
二是李善德在宰相楊國忠面前呈現荔枝轉運方案的過程。原著中他用毛筆在招福寺墻壁上畫路線圖講解,電影改成用計劃書展示精密運算,但整個過程同樣令人震撼。
三是李善德與楊國忠第二次見面時,直言不諱地陳述轉運荔枝對百姓的負擔與傷害。這是原著中李善德的高光時刻,也是小說主題升華的關鍵,電影不僅 100% 保留,大鵬與劉德華(飾演楊國忠)的對手戲也十分精彩。這些原著中最精彩的部分,正是書迷最想看到的;而對沒讀過小說的觀眾來說,電影對故事的呈現也足夠令人滿意。
03. 改編瑕疵:刪減關鍵人物影響邏輯
不過,電影的改編并非完美,有兩處改動因刪掉兩個著墨不多的人物,導致部分角色動機顯得不合理。
其一是李善德在長安的兩位好友 —— 杜甫和韓洄。大詩人杜甫是李善德的同事,理想主義者,在他困境時始終給予精神鼓勵,用自身經歷勸他直面逆境;韓洄是戶部比部司主事,現實主義者,起初勸李善德與妻子 “和離” 以免牽連家人,后來在官場博弈中為他出謀劃策,堪稱不可或缺的 “軍師”。
這兩人如同李善德的 “左右護法”,性格、思想、行動互補又映襯。但電影為精簡人物刪掉了韓洄,把他的戲份都給了杜甫(張若昀 飾),反而加重了杜甫的 “工具人” 屬性,不利于其形象塑造。
其二是刪掉了對整個故事起關鍵作用的高力士(馮元一)。原著中,正是籍貫嶺南的高力士向唐明皇提及嶺南荔枝,才讓唐明皇有了 “荔枝差” 的想法;李善德因轉運荔枝在長安碰壁時,也是高力士用一張寫著 “馮元一” 的帖子將他舉薦給楊國忠;最后李善德因頂撞楊國忠遭彈劾,還是高力士送來唐明皇賞賜的李子保住了他的性命。
高力士雖未正面出場,卻在故事最關鍵的兩個節點出手,對李善德的命運起決定性作用,是原著中極具特色的一筆。但電影刪掉了這個角色,把送李子救李善德的情節安到了魚朝恩身上,還讓魚朝恩成了處處與楊國忠作對的人,這就有些費解 —— 且不說魚朝恩與楊國忠的官階差距,他在楊國忠面前根本不敢造次。
電影里,魚朝恩為與楊國忠作對,先派刺客攔截運荔枝的騎兵隊差點殺了李善德,后又出手解救他,行為前后矛盾,邏輯難以自洽。
04. 整體評價:忠于原著,有望成暑期檔黑馬
除了上述兩處瑕疵,電影的改編基本忠于原著,且故事比原著更圓滿,人物塑造也很成功,整體表現亮眼。今年暑期檔,《醬園弄?懸案》《無名之輩:否極泰來》《惡意》等國產大片表現平平,反而是《侏羅紀世界:重生》《F1:狂飆飛車》《名偵探柯南:獨眼的殘像》等進口片更受青睞。
如今《長安的荔枝》這部佳作的出現,或許能攪動暑期檔格局。有網友預測其票房可達 15 億以上,讓我們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