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端午假期,全國多地掀起“龍舟熱”。圖為2025大理洱海龍舟公開賽現場。
中國文化產業促進會龍舟文化專業委員會供圖
鼓聲如雷,槳影翻飛,龍舟似離弦之箭破水疾馳,7月4日至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爾市舉行的第六屆泛美俱樂部龍舟錦標賽盛況空前。
賽龍舟,這項承載著中華民族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傳統習俗和體育活動,正跨越江河湖海,從節慶民俗活動蛻變為全民健身的熱門項目,“劃”向全世界,續寫著傳統“碰撞”現代、歷史交織未來的嶄新篇章。
傳統技藝迎新生
龍舟起源可追溯至戰國時期,民間流傳與紀念屈原、伍子胥等歷史人物相關。隨著時間推移,龍舟活動從祭祀儀式逐漸發展為兼具競技性與觀賞性的民俗活動。
賽龍舟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璀璨明珠,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底蘊。長久以來,南方地區因水資源豐富,一直是龍舟運動的活躍地帶。
在廣東省,這里的龍舟文化源遠流長且極具特色。從每年農歷四月初八的“龍船透底挖”開始,整個廣東便沉浸在龍舟賽事的熱烈氛圍中。各鄉村的龍舟紛紛從沉睡中蘇醒,人們精心修繕,為即將到來的競渡做準備。
端午節前后,大大小小的龍舟賽事在廣東各地水域密集展開。廣州市獵德街道熱鬧非凡的“龍舟招景”儀式,吸引眾多村社的龍船匯聚一堂、舟楫相連,兩岸觀者如堵,歡呼聲、鑼鼓聲交織,場面蔚為壯觀。佛山市疊滘村緊張刺激的“龍舟漂移”大賽更是別具一格,龍舟在狹窄曲折的水道中如離弦之箭,上演著驚險刺激的漂移絕技,吸引無數市民游客前來圍觀,感受獨特的水鄉風情與競技魅力。
而在北方,盡管水資源相對匱乏,但近年來龍舟運動也在不斷發展壯大。在北京,圓明園、昆玉河等水域時常能看到龍舟競渡的場景。這些賽事不僅豐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還成為展示北京多元文化的窗口。
遼寧省沈陽市、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等北方地區則結合北方冬季寒冷的特點,創新推出冰上龍舟項目。冰上龍舟將傳統龍舟運動與冰雪運動相結合,參賽運動員們在冰面上駕馭特制的冰龍舟,以獨特的方式演繹著龍舟文化,為寒冷的冬日增添了一抹熱烈的色彩,也讓更多北方民眾有機會接觸和參與到龍舟運動中來。
此外,山東省青島市、煙臺市、日照市等沿海城市,憑借其豐富的海洋資源,大力發展海上龍舟項目。每年夏季,海上龍舟賽成為當地的一大盛事,吸引眾多國內外隊伍參賽,促進了龍舟文化與海洋文化的融合發展。
國際冰上龍舟聯合會主席羅忠義告訴中國城市報記者:“龍舟文化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與民族精神,其蘊含的團結協作、奮勇爭先的品質凝聚成推動社會發展的磅礴力量。”
為了提升龍舟產品質量,推動龍舟運動規范化發展,《龍舟》國家標準(GB/T 38393—2019)于2019年12月31日正式發布。該標準由中國船舶工業綜合技術經濟研究院、國家體育總局社會體育指導中心等單位牽頭起草,聯合國內多家知名龍舟制造企業共同制定。標準涵蓋龍舟分類、設計制造等關鍵環節,明確競賽用龍舟、訓練用龍舟等分類標準,規定浮性、水密性、強度等性能指標,確保產品安全可靠。該標準還對環保材料的使用作出要求,契合綠色發展理念。這一標準的實施,為龍舟文化的傳承與國際化推廣提供了有力保障。
競技場上的文化外交
7月4日至6日,第六屆泛美俱樂部龍舟錦標賽在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爾市舉行,來自加拿大、美國、阿根廷等國家的205支隊伍、超3000名運動員參加比賽。
同在加拿大,不久前,一年一度的加拿大渥太華龍舟節剛剛落下帷幕,中國駐加拿大使館冠名的“熊貓杯”挑戰賽亮相此次渥太華龍舟節。中國駐加拿大使館還在龍舟節現場設置了中華文化展位,展示中國旅游宣傳圖片和文創產品,吸引大量民眾駐足觀賞、互動交流。
中國駐加拿大大使王鏑表示,龍舟運動源于中國,象征拼搏進取和團結合作。今年是中加建交55周年和建立戰略伙伴關系20周年,希望兩國發揚龍舟精神,團結合作,交流互鑒,推動兩國關系行穩致遠。希望更多加拿大民眾通過龍舟文化了解中國,感知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龍舟在2020年(因疫情延至2021年)東京奧運會和2024年巴黎奧運會中作為表演項目亮相,進一步提升了龍舟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據了解,龍舟運動已經傳播到全球超100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一項全球性的體育運動。
在非洲,龍舟節已成為南非開普敦一年一度的文化盛事。活動期間,龍舟競渡、“龍舟拔河”趣味賽等精彩賽事輪番上演。現場還設有中華文化互動區,民眾可以品嘗粽子、餃子等中國美食,體驗書法、投壺等傳統文化活動。
此外,阿根廷的端午節龍舟大賽、英國的全英中華端午龍舟會、德國法蘭克福國際龍舟友誼賽等賽事也已舉辦多年,規模逐年擴大,成為當地一項極具影響力的民俗盛會。
全民參與成健身新寵
在北京市涼水河畔的水上運動中心,每到下午,龍舟訓練基地便熱鬧非凡。來自周邊大學的學生們紛紛在此開展龍舟訓練,槳聲水影交織,充滿青春活力。
羅忠義介紹,目前,在許多城市的公園湖泊、人工河道等,都設有龍舟訓練基地,除了專業參賽選手,也能看到很多業余龍舟愛好者組隊訓練的身影。一些社區、企業也積極組織龍舟隊伍,利用周末或節假日進行訓練和比賽。
如今,龍舟運動不再僅僅是特定節日的民俗活動,也不再局限于專業賽事,正逐漸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成為全民健身的熱門項目。
目前,許多中小學將龍舟文化納入校本課程,通過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等形式,讓學生了解龍舟的歷史、文化和制作工藝,組織學生參與龍舟體驗活動,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一些高校還成立了龍舟社團或專業隊,參加國內外的龍舟賽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高校的龍舟隊,在國內外比賽中屢獲佳績。
在全民健身的熱潮下,龍舟運動的形式也日益多樣化。除了傳統的龍舟競渡,一些地方還推出了迷你龍舟、親子龍舟等趣味項目,降低了參與門檻,吸引了更多不同年齡段、不同身體素質的人參與。這些趣味龍舟項目更加注重娛樂性和參與性,讓人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體驗龍舟運動的魅力。
此外,一些地方將龍舟賽事與文旅產業相結合,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這些地方通過舉辦龍舟賽事,帶動當地旅游、餐飲等產業的繁榮,龍舟文創產品也成為了消費市場的新寵。
羅忠義表示,國際龍舟聯合會(IDBF)、國際皮劃艇聯合會(ICF)龍舟委員會等組織也在積極推動龍舟成為奧運會比賽項目,進一步提升我國在國際體育舞臺上的地位。龍舟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和文化基因,既是中華民族在漫長歷史中凝聚的品格寫照,也與現代體育精神高度契合。
■中國城市報記者 鞏 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