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杜阮鎮的街頭巷尾,一抹抹“志愿紅”始終活躍在民生一線。近年來,杜阮鎮堅持黨建引領,將志愿服務作為基層治理的“紅色引擎”,通過建強組織堡壘、整合專業力量、完善長效機制,推動志愿服務深度融入民生服務各環節,讓治理溫度直抵群眾心坎。
建強紅色堡壘
讓志愿力量扎根民生一線
杜阮鎮把黨組織建設貫穿志愿服務全過程,構建“黨委統籌、支部牽頭、黨員沖鋒”的組織體系,確保志愿服務始終圍繞民生需求發力。
金朗社區以“黨員干部突擊隊”為核心,創新“1名黨員+2名志愿者”包干機制,聚焦衛生死角、公共區域消殺等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問題,形成“發現-處理-反饋”閉環流程,累計動態清零民生訴求50余件。
社區黨員干部開展公共區域消殺
新河社區黨員關懷服務隊化身“多面手”,既當“清潔員”為獨居老人打掃居所,又做“傾聽員”傾聽困境家庭心聲,更成“愛心媽媽”為留守兒童輔導功課,用多元服務織密民生保障網。
社區黨員“愛心媽媽”探訪兒童
尚朗社區黨員聯合兩新黨組織,將閑置空間改造成“健康小屋”,組織黨員志愿者與醫護人員駐點服務,把免費體檢、健康咨詢等“微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
黨員志愿者陪同行動不便老人體檢
黨員志愿者的先鋒行動,讓黨組織的服務觸角延伸至民生“最后一米”,架起黨群“連心橋”。
整合專業資源
讓志愿服務精準對接民生需求
依托黨建紐帶整合多方力量,杜阮鎮打造“專業+志愿”協同服務模式,推動民生服務從“全覆蓋”向“精準化”升級。
新河社區社工團隊與黨員志愿者結對,針對殘障人士、獨居老人建立“一人一檔”,提供康復指導、心理疏導等專業化服務。
社工團隊開展康復指導
退役軍人志愿服務隊憑借技能優勢,常態化開展電路檢修、重物搬運等便民服務,在暴雨防汛、突發事故等應急場景中,始終以“黨員先鋒崗”為旗幟沖鋒在前。
退役軍人志愿服務隊為獨居老人打掃衛生
尚朗社區聯動醫療資源成立“健康志愿聯盟”,每月開展慢性病管理、中醫理療等主題義診。金朗社區聯合物業、商戶組建“應急維修隊”,實現水管漏水、電路故障等民生訴求“1小時響應、4小時解決”。
“應急維修隊”響應群眾訴求
專業力量與志愿隊伍在黨建引領下深度融合,讓民生服務更具針對性、實效性,實現民生從“粗放式”向“精細化”跨越式轉變。
完善長效機制
讓志愿溫情持續滋養民生土壤
以制度建設為抓手,杜阮鎮推動志愿服務從“階段性活動”轉為“常態化治理”,確保民生溫暖“不斷線”。
金朗社區建立“紅色議事會”制度,由黨員志愿者牽頭,邀請居民代表、商戶代表等共同參與,累計協商解決管道維修資金分攤等民生難題50余件,讓群眾從“旁觀者”變為“治理主角”。
金朗社區召開“紅色議事會”
新河社區推行“群眾點單、支部派單、志愿者接單”的“三單對接”機制,獨居老人助餐、困境兒童助學等服務項目,上半年完成個性化服務120余次。
新河社區落實困境兒童助學服務項目
尚朗社區與兩新黨組織簽訂《志愿服務共建協議》,明確資源共享、服務共擔機制,同時通過“積分兌換”“星級評定”等激勵措施,吸引100余名群眾加入志愿隊伍,形成“人人參與、共建共享”的民生治理格局。
尚朗社區與兩新黨組織簽訂共建協議
黨建引領下,志愿服務已成為杜阮鎮解決民生難題、提升治理效能的“金鑰匙”。從黨員帶頭到全民參與,從零散服務到系統治理,“志愿紅”正以更精準的姿態融入民生肌理。未來,杜阮鎮將持續深化“黨建+志愿服務+民生治理”融合路徑,讓每一份善意都精準抵達需求,讓基層治理的暖流浸潤萬家燈火。
編輯 | 蓬江發布編輯部
來源 | 杜阮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