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誕生后的頭幾億年,就像一本被撕去關鍵頁的“地質史書”——直接記錄那段歷史的巖石幾乎消失殆盡。
但最近,科學家用“時間寶石”鋯石和AI技術,硬是把這頁“消失的內容”給“復原”了!
地球的“童年”:一本缺頁的書
地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約46億年前,但最早期的“冥古宙”(約44億年前開始)卻像被施了“隱身術”。那時地球剛形成不久,巖漿橫流、火山頻發,大部分巖石在劇烈地質活動中被摧毀。目前人類找到的最古老巖石,還是加拿大Acasta地區40.3億年前的“高齡樣本”,更早的巖石幾乎無跡可尋,成了科學家口中的“地質缺失章節”。
鋯石:藏著“時間密碼”的“小偵探”
沒有巖石,怎么破解這段歷史?答案藏在一種“硬骨頭”礦物里——鋯石(一種硬度極高的礦物,常見于火成巖中,因化學性質穩定,能長期保存地質信息)。在澳大利亞JackHills地區,科學家發現了43億年前的鋯石晶體,這些“小不點兒”就像“時間膠囊”,內部的地球化學信號悄悄記錄著早期巖漿活動的秘密。
“雖然沒見過冥古宙的巖石,但鋯石給我們開了一扇‘觀察窗’。”參與研究的博士生盧登剛說。
AI出手:讓“消失的巖石”重見天日
為了從鋯石中“讀”出更多信息,浙江大學地球科學學院的劉佳教授、夏群科教授團隊做了件“大工程”——他們收集了全球14000多顆火成鋯石,以及對應的823個巖石樣本數據,建立了目前最全面的鋯石-母巖地球化學數據庫。
接著,團隊用這些數據訓練機器學習模型,尋找鋯石中微量元素與母巖成分的關聯規律。簡單來說,就像給AI“喂”了大量“鋯石-巖石”的“配對案例”,讓它學會“根據鋯石反推母巖”的技能。
“AI時代,用機器學習解鎖鋯石與巖石的關系太讓人興奮了!”劉佳教授表示,這一方法讓人類能把已知的巖石記錄向前推進近4億年,直接“看到”44億年前的地殼模樣。
新發現:地球早期可能“玩過”大陸碰撞
通過分析,團隊發現:冥古宙的地殼可能不是由深海俯沖(類似現代部分板塊邊界的構造活動)形成的,反而更接近匯聚構造(類似現代大陸碰撞時的構造過程)。這意味著,地球早期可能已經出現了原始的板塊匯聚活動,為“早期地殼如何形成”提供了全新模型。
從“無巖可依”到“鋯石+AI破案”,這項研究不僅讓地球的“童年記憶”更清晰,還為探索其他行星的早期歷史提供了新思路——畢竟,宇宙中許多天體的早期巖石可能也早已消失,但它們的“時間膠囊”或許正等著被發現!
你對地球44億年前的“隱藏歷史”還有哪些好奇?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和我們一起“考古”地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