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 8:10,長安大學經管學院暑期社會實踐隊從駐地準時出發,前往準格爾旗龍口鎮大口村開展“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抵達后,在當地團委書記帶領下,實踐隊首先來到蒙陜晉三省交界處。此處黃河由東北向西南流淌,形成“天下黃河向東流,惟獨龍口向西流”的獨特河道走向。岸邊可見“雞鳴三省”觀景臺,登臺可同時望見內蒙古準格爾旗、山西河曲縣、陜西府谷縣三地輪廓,腳下就是區分“口里”“口外”的地理分界點。不遠處的蓮花辿丹霞地貌,紅、白、灰三色巖層層層疊疊,狀若蓮花,隊員們清晰看到3處烽火臺遺址分布在延綏古長城沿線。
(圖為蒙陜晉三省交界處黃河景色)
隨后,大口村張書記引導實踐隊參觀馬柵地區革命活動展廳。展廳內50余塊圖板系統展示了1937年至1948年間的革命歷程:從中共河曲縣委派員秘密建黨,到1939年建立地下區委下轄3個支部、發展30余名黨員,再到1948年推翻朱五美軍閥統治的歷史脈絡。實物展區陳列著地下黨員使用過的煤油燈、密寫藥水瓶、步槍模型等,胡栽根等烈士的事跡介紹圖文并茂,隊員們還看到了解放區時期的土改文件復制件。
(圖為張書記為實踐隊成員講解馬柵地區地下黨發展歷程)
在民俗民風陳列廳,走西口相關展品尤為醒目:山西商號的賬本、陜西移民的獨輪車、內蒙古本地的氈帽,直觀呈現“水旱西口”交匯歷史。農耕展區有舊式犁耙、水車構件、紡車等老物件,墻上照片記錄了大口村從河灘耕地到生態林建設的變遷,隊員們還注意到展柜里保存著央視《生死依托》劇組在此拍攝時留下的道具。
(圖為實踐隊成員與張書記以及當地團委書記合影)
此次實踐讓隊員們實地接觸了大口村的紅色遺跡與民俗實物,對革命歷史和走西口文化有了具象認知。大家表示,將把所見所聞轉化為學習動力,更好傳承紅色基因與傳統文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