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陽系的遙遠邊緣,那里陽光微弱得如同燭光,冰冷的黑暗中漂浮著一些古老的「化石」——這些天體自太陽系誕生之初就幾乎未曾改變,靜靜記錄著46億年前的宇宙秘密。最近,天文學家們就挖出了一顆這樣的「化石」:一個名為「Ammonite」(菊石)的遙遠天體,正式編號2023 KQ??。它像一個意外的拼圖碎片,落入我們對太陽系外緣的認知地圖中,不僅填補了一個長期存在的空白,還動搖了備受關注的「第九行星」假設。這項發現于2025年7月14日發表在《自然天文學》雜志上,由臺灣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體物理研究所(ASIAA)的王祥宇博士和陳英同博士領導的國際團隊完成,猶如一場跨越大洋的科學探險,揭示了太陽系更廣闊、更復雜的面貌。
●從「第九行星」影子中走出的新成員
太陽系的外圍可不是一片寧靜的虛空。自海王星軌道(約30天文單位AU)以外,便是柯伊伯帶和更遠的散布盤,那里散落著無數冰冷的巖石和矮行星。但「菊石」不同,它屬于極稀有的塞德娜類天體(Sednoids),這些天體的近日點遠超海王星的影響范圍,通常在50 AU以上。此前,我們只知道三個這樣的獨行俠:塞德娜(近日點約76 AU)、2012 VP???(約80 AU)和Leleākūhonua(約65 AU)。▼它們的軌跡異常偏心,暗示太陽系外緣可能隱藏著某種引力源——或許是一顆失蹤的行星、一場古老的恒星近距離掠過,或者就是傳說中的「第九行星」。
「菊石」天體的出現打破了平靜。▲它于2023年被夏威夷的昴星團望遠鏡(Subaru Telescope)首次捕捉到身影,這臺8.2米口徑的巨眼配備了由日本國家天文臺(NAOJ)和ASIAA聯合開發的Hyper Suprime-Cam超廣角相機,擅長在廣闊的天區中搜尋微弱、緩慢移動的目標。隨后,團隊利用加拿大-法國–夏威夷望遠鏡(CFHT),進行了2024年進行跟蹤觀測,并挖掘了跨越19年的檔案數據,包括DECam和Kitt Peak天文臺的記錄,最終確認了它的軌道參數:近日點66 AU,半長軸252 AU,軌道周期約4000年,直徑估計在220-380公里之間——相當于一個中等大小的矮行星,表面覆蓋著厚厚的冰層,溫度低至零下200攝氏度以下。
為什么叫Ammonite ?這個昵稱源于古生物學中的菊石,一種滅絕已久的海洋生物化石。就像菊石記錄了地球海洋的演化史,「菊石」天體也被視為太陽系形成的活化石。計算機模擬顯示,它的軌道在過去45億年中保持驚人穩定,幾乎不受其他行星引力的干擾。這意味著它很可能源于太陽系早期形成的原始盤面,保留了原始的軌道配置,而非后來被海王星踢出去的產物。
●軌道「反轉」:一個顛覆性的驚喜
如果說塞德娜類天體是太陽系外緣的家族成員,那么「菊石」就是那個叛逆的異類。以往的三個塞德娜類天體軌道傾角相似,仿佛被同一股力量聚攏在一起,這正是「第九行星」假設的證據之一:一顆質量約為地球5-10倍的隱形行星,可能通過引力將這些天體趕到特定方向,形成集群效應。
但「菊石」不走尋常路。▲它的軌道傾角幾乎與眾不同,指向相反的方向!這填補了天文學家長期爭論的空白區——近日點50-75 AU、半長軸180-600 AU的區域。過去,人們懷疑這個空白是觀測偏差造成的(這些天體太暗、太遠,亮度僅為太陽系內小行星的百萬分之一),還是動態機制(如第九行星的引力屏障)導致的。現在,隨著望遠鏡技術和巡天調查的進步(如昴星團望遠鏡廣域掃描),我們終于看到了這個區域的居民。
陳英同博士,作為第一作者,在新聞稿中生動比喻:「發現『菊石』就像在太陽系邊疆找到缺失的拼圖。它擴展了我們對極遠海王星外天體軌道分布的理解。」這種「反轉」軌道意味著外太陽系的多樣性遠超預期。如果第九行星存在,為什么「菊石」沒有被聚攏?模擬顯示,約42億年前,這些塞德娜類天體可能一度軌道對齊,或許受一顆早已消失的行星或恒星近遇影響。但「菊石」的獨特路徑限制了第九行星可能的軌道參數,甚至降低了其存在的概率。王祥宇博士補充道:「『菊石』軌道告訴我們,早期的太陽系曾被某種力量雕琢——無論是一顆過路的恒星,還是隱藏的行星,這次發現讓我們離真相更近一步。」
●從數據到洞見:「菊石」像一個時間膠囊
這項發現源于「外太陽系形成:冰冷的遺產」(FOSSIL)項目,一個匯集臺灣中央大學、日本近畿大學、加拿大國家研究委員會、韓國天文與空間科學研究院和中國南京大學等機構的國際合作。研究不止于觀測。團隊通過數值模擬重現了「菊石」的動態歷史:假設太陽系早期有額外的行星或恒星干擾,這些天體如何從原始盤面被拋出到當前位置。結果顯示,「菊石」像一個時間膠囊,記錄了太陽系形成時的原始印記。有趣的是,如果模擬中加入第九行星,其質量和軌道必須調整,以解釋「菊石」的叛逆——這或許會激發新一輪的行星形成模型優化。
●向更遠的未知進發
「菊石」故事提醒我們,太陽系遠非教科書般井井有條,而是充滿驚喜的動態系統。它像國家地理雜志中那些探險家在南極發現的冰芯,層層揭示地球氣候史;在這里,我們窺見宇宙的「冰芯」——外太陽系的演化史。未來,隨著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和更大規模的巡天項目(如魯賓天文臺),我們可能發現更多這樣的「化石」,拼湊出完整的太陽系起源圖景。或許,第九行星的謎底就在下一個「菊石」中;或許,太陽系的家族成員遠比我們想象的多。
這項研究不僅滿足了我們對太空的好奇心,還推動了行星科學的前沿進展。科學不是枯燥的公式,而是活生生的冒險。「菊石」就是這樣一場冒險的饋贈,讓我們從地球的溫床中抬起頭,凝視充滿未知的星辰大海。
關鍵信息索引
Discovery and dynamics of a Sedna-like object with a perihelion of 66au
Astronomers Discover New Distant Object “Ammonite,” Unveiling Mysteries of Solar System’s Outer Frontier
New World Discovered at the Edge of the Solar Syste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