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在遙遠的白令海上,中國海軍艦隊再度亮相,行駛至阿拉斯加近海。這已不是頭一次這樣的“長途奔襲”,這些年來中 國軍艦的身影頻繁出現在北太平洋一帶,有時候還會順道游覽下夏威夷、阿拉斯加的美國專屬經濟區,甚至短暫“串門”過美國領海。
表面上,美方每次都表現得很淡定,稱中國艦只的出現屬于正常的“無害通過”,一切合規。可這種云淡風輕的態度,背后卻藏著難以掩飾的復雜情緒。
實際上,每當中國艦隊逼近,美軍雷達總是高度警惕。美方會立刻派出水面艦艇和巡邏機,對來自太平洋另一端的這批“客人”全程監視。雖然官方通稿都反復強調“國際規則”,但沒人愿意自己家院子邊突然多了幾艘遠道而來的軍艦。尤其是在一些心理微妙的時刻,“嘴上不在意,心里卻別有想法”,這種矛盾心態一目了然。
中美雙方怎么看同一件事,也挺耐人尋味。美國主張,按照國際慣例,軍艦只要沒有惡意,可以在別國領海“無害通過”;中國則覺得自家門口不能隨便進出,哪怕過路也得先說一聲。這背后的分歧,說到底就是大國安全感在較勁。因此,一旦美艦借著“航行自由”的名義走到中國近海演上一圈,如今中國同樣能夠理直氣壯地游弋到阿拉斯加,用實際行動回應。
幾年前中國海軍還以近海防御為主,如今已能自如地遠赴太平洋,把戰艦駛入美國家門口。這種轉變,不僅體現了中國近年來海軍實力的增長,也讓全球力量對比的天平發生變化。對美國來說,既然自己曾以“自由航行”為由巡游全球,現在中國同樣以此為理由,還打了回票,美軍也只能“依規接待”,反正明面上說得過去。
每次“中國艦隊再現阿拉斯加”的新聞去到海外,美方都會披上客觀、公正的語氣包裝,極力避免小題大做。但暗地里,美國必然不會無視這一信號:自己的傳統地緣優勢正在被新的對手挑戰。雙方的“你來我往”,表面是航行權博弈,實際上也是一種互相試探底線的方式。
如今,中美海軍已經習慣了彼此在家門口晃悠。對普通人來說,也許只是海上幾艘灰色巨艦的照片,但對兩國而言,這是一次完整的實力展示,也是外交話語權的新較量。等未來再有人說起“誰更強勢、誰更坦然”,回頭再看今天白令海的波瀾,也許答案就在每一次自由航行的沉默對視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