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的歲末,莫斯科的寒風刺骨,整個城市被皚皚白雪覆蓋,宛如童話世界一般美麗。市民們身著厚重的衣物,出行時裹得嚴嚴實實,連須眉都披上了晶瑩的霜花。就在這樣一個日子里,一輛在當地居民眼中極為罕見的嘎斯轎車駛入了一座老舊的居民區,那車,他們只在銀幕上見過。
車輛緩緩駛入庭院,瞬間吸引了院中孩子們的目光。他們簇擁著這輛熠熠生輝的龐然大物,口中不住贊嘆:“哇,這車真是太酷了,竟然是三排座,真令人興奮!”
孩子們目睹此車無不驚嘆,甚至大人們亦為之心動,那時的蘇聯月薪僅70盧布,此車之高昂令人咋舌,售價竟高達上萬盧布!需得省吃儉用,十年方能積攢足夠資金購得。尤其是二樓的小維克多,年僅一年級,興奮之情溢于言表,只因從車里走下來的尊貴客人正是來拜訪他父親的!周圍的孩子無不羨慕得嫉妒不已。
貴賓張聞天,我國駐蘇聯的大使,蒞臨了這處簡樸的居民區。他的目的地,是那座陳舊居民樓中的陳祖莫之父——陳昌浩。此人聲名顯赫,曾擔任紅四方面軍的總政治委員,以及西路軍的軍事政治領導核心,更是鄂豫皖以及川陜革命根據地的資深革命前輩。
鄂豫皖蘇區在土地革命時期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其部隊后演變為紅四方面軍。與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并肩作戰,紅四方面軍成為紅軍的三大主力。在紅四方面軍最輝煌的時刻,其兵力高達八萬,部隊以善于應對硬仗、惡仗和險仗而著稱,涌現出眾多猛將。新中國成立之際,那些熠熠生輝的將軍中,有七百多位出自紅四方面軍。紅四方面軍之所以能夠強大,離不開早期紅軍的重要領導人陳昌浩的杰出貢獻,他曾擔任紅四方面軍的總政治委員。
令人不解,陳昌浩,身為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將軍,紅四方面軍的領導者,卻隱身于這些普通民眾之中。他究竟有何經歷?再者,張聞天大使,當時在蘇聯作為中國代表,為何會與陳昌浩產生關聯,并特意前來探望?此事后又如何演變?
陳祖莫回憶道,他們當年居住的職工宿舍條件頗為簡陋,建筑為三層樓高,屋內空間雖有三米之高,但窗戶狹小,光線昏暗。房屋結構寬敞與狹小并存,缺乏獨立的客廳,僅有一條狹窄的走廊貫穿。廁所與廚房為共用設施,每間房間僅容納一戶人家。他們一家三口便在這狹小的空間中相依為命,一進門便是餐桌,旁邊擺放著他父親的辦公桌,后方便是床鋪。自幼,他便與父母同床共枕,因為空間有限,無法安置單獨的床鋪。
陳祖莫家在此已居住多年,周圍環境清幽。日常飲食以小黑面包和土豆為主,早餐時分啃幾口,中午則需節省,以免晚餐無食可吃。午餐多為一碗海草土豆湯,偶爾會加入一些咸魚,撈上一勺,隨意食之,湯水清淡,偶爾能撈到些稠厚的,便算得上是幸運。冬日里,全家僅有一件薄薄的麻布黃衣,外加軍大衣、皮帶和紅星帽。夜晚圍坐在柴火旁取暖,三人擠在一起,僅以大衣和毯子蔽體,盡管生活艱辛,但一家人卻過得頗為快樂,知足常樂。
小陳祖莫深感,家中,母親自下班歸來便投身于家務之中,而父親則終日沉浸于書海,專注于翻譯工作。歲月流轉,他原本挺拔俊朗的身姿漸漸略顯佝僂。這位四十余歲的男子,外表卻宛若一位蒼老的小老頭,讓人難以想象他曾是一名英姿颯爽的軍人,曾是威震四方的紅軍總政委,率眾軍馬馳騁疆場,屢建奇功。直至張聞天大使造訪家中,邀請父親歸國,小陳祖莫隨同回到祖國,方才領悟到父親過往的輝煌。
那天,陽光和煦,他們收到了回家的通知。父親隨意挑選了幾本書,牽起他和母親的手,一同踏上了歸途。那一刻,父親的眼睛里閃爍著光芒,興奮的神情與往日那般嚴謹的形象截然不同。他緊緊握住前來送行的手,大聲喊道:“我們回家啦!”話語中,淚水不自主地滑落,緊接著,他失聲痛哭。陳祖莫回憶說,那場面簡直可以用“淚如泉涌”來形容。十三年的期盼,終于在這刻化作現實,他們得以重返祖國。
“我母親對父親過往的職業一無所知,只是深信與父親之間有真摯的情感,因此下嫁。婚后,母親更是淡漠于探究父親過去的事跡,她只要家庭和睦,有子有夫,便心滿意足。”
陳祖莫回憶道,在他即將歸國的時刻,母親的擔憂溢于言表,她詢問了關于乘車、路線以及當地情況的一切。他則微笑著向妻子和孩子們保證,中國無論何處都是那么美好,一切盡善盡美。他還特別對孩子們強調,他正是源自那個地方,一旦抵達便會明了,那里必定勝過眼前所在。母親或許出于關切,生怕我國缺乏某些東西,諸如床單、氣候、食物等均有所不同,于是她特意準備了眾多物品以備帶上。這就像是一次出游,心中難免有些許忐忑。
隨后,我們全家人踏上了前往東方的軟座列車,穿越廣袤的西伯利亞,行程長達七天七夜。列車上的軟座設施完備,只需輕輕一翻桌板,便成了洗漱用的臉盆;輕輕一轉水龍頭,清水便嘩嘩流淌,便利至極。母親和孩子們心中不禁想起了在莫斯科的住所,那兒的樓房并無自設廁所,洗臉洗漱需得排隊等候,尤其是清晨,公共廁所更是人滿為患。此次旅行讓他們心中有了定數,回國后的生活必定與往昔迥異。
父親陳昌浩全程喜笑顏開,我們的家似乎沉浸在歡樂的海洋中。抵達中國之際,各級領導親臨車站迎接,將我們迎回家中。更令人驚喜的是,他們特意安排我們入住位于王府井附近的翠明莊賓館——昔日各國貴賓的住所,國家對我們何其重視!此外,我們還得到了一輛專車、一支警衛隊伍、一位保姆以及一位頂級廚師,享受著高級干部的禮遇,這份恩寵當之無愧!
格蘭娜,陳昌浩的妻子,出身于普通家庭,其父從事木工,而她本人曾是紡織工人,生活簡樸,鮮少出遠門。在那個狹小的居民區里,日子過得頗為清苦。然而,當她來到中國后,與蘇聯時期相比,生活仿佛天差地別。在那邊,日子過得捉襟見肘,而這里,卻如同貴族般奢華。格蘭娜不禁疑惑,這丈夫究竟能賺多少錢,是否足以維持家庭生計。然而,當她抵達此地,驚喜接踵而至。母子倆驚訝地發現,原來自己的丈夫竟然是紅軍中的高級干部,一位了不起的大人物!
陳祖莫與母親格蘭娜既感驚喜,又懷著激動的心情,隨父親陳昌浩在中國展開了嶄新的生活篇章。一日,家中迎來了一位軍報記者,他渴望傾聽關于紅軍時期在鄂豫皖地區抵御圍攻的故事。陳祖莫在一旁協助,這才深刻領悟到父親當年的英勇事跡。當年,這位年輕且博學的陳昌浩投身紅軍,他勇敢堅定,治軍嚴謹,尤其是在指揮反“三路圍攻”和反“六路圍攻”的戰役中,展現出了非凡的才能。憑借這樣的能力,他在紅軍中迅速嶄露頭角,成為眾人矚目的佼佼者。
1931年,紅四方面軍成功截獲一架因油料耗盡而迫降的敵機。當時年僅27歲的政委陳昌浩,英勇無畏,毅然決然地登上飛機,與被俘的飛行員并肩,手持手槍和手榴彈,飛抵黃安城上空,向敵軍投擲傳單。此舉為紅軍史上首次空中作戰,令敵軍驚恐不已,黃安城隨即被我軍攻克。消息傳開后,紅四方面軍士氣大振,眾口一詞地稱贊陳昌浩為真正的英雄,聲名遠揚!
提及我軍的首次空戰,陳昌浩激情洋溢,揮舞著手臂,神采飛揚,講述得淋漓盡致,聽得身旁的兒子們都為之著迷。聆聽這些驚心動魄的故事,陳祖莫突然發現,眼前的這位父親與莫斯科家中那位彎腰駝背、編纂詞典的老者,判若兩人!隨后,他閱讀了相關報道,方知曉父親在領導紅四方面軍時期,紅軍的實力日益增強,尤其是在川北地區,人馬眾多,隊伍人數一度膨脹至八萬之眾。
這位年輕的總政委,戰場之上英勇無畏,指揮技藝高超,身形挺拔,相貌出眾,氣質非凡。在那個英雄輩出的年代,他無疑成為了眾人心中敬仰的偶像。關于他的傳奇故事,在當地流傳甚廣。尤其是紅軍踏上征程之際,他身著從川軍將領那里繳獲的威風凜凜的斗篷,騎乘著一匹駿馬,每次率隊出征,無不英姿煥發,眼神中流露出堅定與果敢。他騎馬的姿態,宛如一只翱翔的雄鷹,沖鋒在前,吸引了眾多目光。正是憑借這種氣勢,他所率領的部隊屢建戰功,也因此榮獲紅軍時期最為崇高的榮譽——一等紅星獎章!
1937年春,陳昌浩率領兩萬余名紅軍西路軍挺進河西走廊。此地地形狹窄,堡壘林立,城墻堅固如鐵,反動勢力嚴密監控,當地民眾基礎薄弱,加之馬家騎兵來去如風,我方后勤補給難以跟上。陳昌浩勇猛過人,卻略顯魯莽,最終導致紅軍在河西走廊遭遇挫折,留下了紅軍歷史上的悲壯篇章。這位曾叱咤風云、戰功顯赫的年輕將領,作為一線指揮官,責任難以推卸。自那以后,他仿佛從歷史舞臺上悄然消失,逐漸被歲月的風沙所掩埋。
戰敗歸來,他孤身踏上了回延安的路。失去了軍職,無緣再赴前線,他只能投身于宣傳和教授政治的工作。他行事低調,埋頭苦干,心中滿是對往昔的懊悔。每當與人交談,他總會感慨道:“祁連山一役,我陳昌浩肩負重任,無數英勇戰士,壯烈犧牲于荒漠之中……每念及此,心頭便如被刀割一般痛苦。”經過一段時間的煎熬,身心俱疲,胃疾纏身,組織上出于對他的關懷,便安排他前往蘇聯就醫療養。
1939年8月27日,一架繪有青天白日徽記的飛機在延安機場掀起陣陣塵土,扶搖直上。陳昌浩便乘坐此機,離開了這片他浴血奮戰近十年的土地,踏上了前往蘇聯求醫的路途。他目送窗外掠過的藍天白云,心中涌動著復雜的情感,對于蘇聯等待他的將是什么,以及自己未來的道路又將如何延伸,心中充滿了迷茫與忐忑。
陳昌浩赴蘇聯療養,相較國內戰火紛飛之地,環境自是優越得多。莫斯科的寧靜與安詳,醫療設施完備,生活所需一應俱全。陳昌浩之子陳祖濤回憶,初抵莫斯科時,與延安艱苦的生活相比,那簡直如同置身仙境。每日白面包、奶油、水果不斷,對延安以小米為主食的他們而言,宛如夢境中的幸福。在蘇聯,陳昌浩得到了精心的照料,醫生定期檢查,病情也迅速好轉。他更是計劃病愈后便返回祖國,繼續投身革命事業。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公然背棄了與蘇聯簽訂的互不侵犯條約,率領匈牙利、羅馬尼亞、芬蘭等盟友,調集了190個師的龐大兵力,共計550萬大軍、4900架戰機、3700輛戰坦克、47000門火炮以及190艘軍艦,采取三路并進的閃電戰策略,對蘇聯發起了突如其來的猛攻,從而正式拉開了蘇德戰爭的序幕。
康復后的陳昌浩正籌劃著歸國,卻意外遭遇了新的變故。莫斯科局勢動蕩,蘇聯迅速下令民眾及外籍人士撤離。陳昌浩亦收到通知,被安排前往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附近的科坎加小鎮。彼時,工廠的物資已裝箱待運,醫院的病患亦被送上卡車,眾人攜帶行李,在火車站前排起了長隊。陳昌浩亦在其中,顯得格外從容。火車啟動,疾馳在蘇聯廣袤的土地上。盡管正值夏日,天空明亮,樹木蔥郁,但車廂內卻無人交談,也無心觀賞窗外的風光,每個人心中都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之中。
科坎多之夜,風勢猛烈,樹木搖曳生姿。在工棚宿舍中,唯有孤燈一盞,微弱的光芒映照在陳昌浩的身上。他坐在粗木桌前,桌上堆滿了信紙,正急切地寫信,尋求他人援助。戰火紛飛,物資供應中斷,他不得不自行設法。往昔,他身為一名大將軍,精于戰事,卻對家務一竅不通。如今,他欲寫信歸隊再戰,無奈戰事緊迫,信件如石沉大海,杳無音訊。無奈之下,他只能自行外出覓活,自謀生計。
科坎加,地處中亞腹地,在熾烈的陽光下,沙粒如同海浪般翻滾,因此眾人皆以“荒漠”稱之。水,在這里是如此珍貴,這一點不言而喻。這里僅有寥寥數家簡陋的石頭場與油坊勉強支撐著生計,而他,為了生計,不得不投身于石頭場,成為一名艱辛的苦力。看他,揮舞著鐵錘,哐哐作響地敲擊著石頭縫隙中的鋼釬,那聲音如同戰場上的喧囂,四處回蕩。周圍,盡是衣衫襤褸的勞作者,他們與他同病相憐,拼盡全力勞作。日復一日,便是打磨石頭、背負石塊,疲憊不堪。
“前線的戰士們食物短缺,我們必須節約使用,待我們打贏了這場戰爭,那時我們便會有美酒佳肴享用。”眾人聽后,不禁苦笑,他也隨之露出了笑容,接過食物后便離開了。
那位老紅軍負責分發糧食,他叫住了他:“嘿,中國戰友,稍等片刻。”他從口袋里掏出一個用棉布包裹的瓶子,“看你胃痛的樣子,不治好怎能好好工作呢?來,喝這瓶東西。”他接過來,輕輕掀開瓶蓋嗅了嗅,好奇地詢問:“大爺,這是什么東西?”老紅軍笑著回答:“這是治療胃病的民間偏方,熱騰騰的棉籽油,剛從榨油廠出來。”他半信半疑地嘗了一口,胃中立刻感到溫暖。老紅軍指了指旁邊,“慢慢享用,不用急。”他連忙道謝,拿著油瓶和食物,找了一堆亂石坐下,啃著硬硬的黑面包,喝著棉籽油,眼眶不禁濕潤起來。
陳昌浩在采石勞作中飽受饑餓之苦,導致身體日漸虛弱。加之當地氣候變幻無常,胃痛頻發,生活困苦不堪。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一瓶棉籽油竟神奇地治愈了他的老胃疾,讓他欣喜若狂。自此,他頻繁向蘇聯的朋友寄去書信,渴望早日脫離此處,投身于更為緊迫的事業之中。
陳昌浩在科坎加辛勤耕耘了兩年,從事著體力勞動。命運之神似乎并未遺忘他的辛勤,一封意外的信件飄到了舊友季米特洛夫手中,為他的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蘇聯友人目睹了他的才華,認為他在采石場的工作實在是大材小用,于是邀請他擔任戰地翻譯。他身著軍裝,迅速奔赴斯大林格勒前線,忙碌于文件翻譯,為國際主義事業傾盡全力,最終榮獲“衛國戰爭獎章”,成就非凡,令人贊嘆不已!
他既能在戰場上策馬奔騰,沖鋒陷陣,又能在閑暇之余下馬揮毫,撰寫軍令。有才華的人,無論身處何地,皆能綻放出耀眼的光芒。戰事結束后,憑借赫赫戰功,他被委派至莫斯科出版社任職,曾經的紅軍將領,如今淪為一名普通的職員。住所狹小,食用的黑面包粗糙難咽,然而他對此卻毫不在意,相較往昔在科坎加的苦力生涯,這一切已是天差地別。
昔日,陳昌浩,武漢求學、莫斯科中山大學深造的才俊,俄語流利,學識淵博,口才與文筆均極出色,且容貌俊朗,性格和善。通過朋友的介紹,他邂逅了格蘭娜,一位俄國姑娘。格蘭娜聽聞他地道流利的俄語,便被他的魅力所吸引,心中涌動著滿滿的愛意。后來,她更是主動承擔起照顧他的生活,讓他能夠安心從事翻譯與寫作。兩人喜結連理,育有一子,取名陳祖莫,寓意著來自莫斯科的小生命。此后,陳昌浩在國外擔任了一名小職員,生活雖簡單卻充滿溫馨。這個三口之家,盡管并不富裕,卻過得平靜而快樂。在格蘭娜心中,陳昌浩是值得信賴的好丈夫;在兒子陳祖莫的眼中,盡管父親嚴厲,卻也頗受歡迎。
在闊別十三載之后,陳昌浩終于重返那片他熱愛的祖國戰場。歸國后,他毅然決然選擇從頭開始,擔綱編譯局副局長一職。他勤勉工作,人脈廣泛,外貌英俊,舉止文雅。盡管多年辛勤勞作使他積勞成疾,心臟也出現狀況,然而他始終將工作和組織利益置于首位,帶病堅守崗位。
他于自家庭院辛勤耕種棉花,將所紡之布兌換成布票,以助他人。雖生活簡樸,卻對同事關懷備至,無論何事,總能伸出援手。弟弟陳浚回憶道,陳昌浩在臨終之際,曾叮囑他們:“我們應當成為鋪路石,經得起考驗,即便被人踐踏,也能讓人感到堅實。”他不僅以此教導晚輩,更以身作則,堅定信仰。
陳昌浩,紅軍的資深將領,一生充滿了坎坷與傳奇,令人唏噓不已。慶幸的是,他的三位兒子均有所成:長子陳祖澤,在核工業技術領域堪稱翹楚;次子陳祖濤,被譽為汽車界的佼佼者,曾是一汽的元老,二汽的總工程師,為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幼子陳祖莫,則遠赴海外教授中文,其弟子遍布世界各地。他們的成就,確實令人敬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