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至11日,福建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碳中和未來技術學院“防臺減災應急實踐隊”奔赴平潭、福州、漳州三地,開展臺風防災避險主題社會實踐活動。實踐隊以“丹娜絲”臺風為實戰背景,通過校園科普、社區宣講、應急輔助決策等形式,為福建防臺減災工作注入青年力量。
校園科普:筑牢青少年防災減災意識防線
“臺風預警信號分四級,藍色、黃色、橙色、紅色分別代表什么?”實踐隊走進福建省平潭第一中學,為師生帶來一場臺風防災避險科普宣講。隊員們結合近期的“丹娜絲”臺風,通過講解和互動環節,向學生們介紹了臺風的基本知識、臺風預警信號的含義以及臺風來臨時的注意事項。宣講內容涵蓋臺風的定義、結構、路徑和預警信號等,旨在提高學生們對臺風的認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原來臺風眼不等于安全!”高一(9)班學生陳同學課后直呼“漲知識”。據介紹,本次宣講還首次加入“預警信號連連看”游戲環節,學生需在30秒內把不同顏色的預警圖標與對應的應急措施配對。該校高一年級段長林軒表示,這種沉浸式體驗把防災減災知識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真正讓安全意識入腦入心。
實踐隊在平潭一中為師生授課
社區宣講:提升居民防臺減災應急能力
實踐隊先后走進平潭萬嘉社區、漳州元南社區,圍繞“臺風來臨前—來臨時—過后”全周期安全要點,通過現場演示、動畫視頻、互動問答等方式開展主題宣講,重點解讀臺風預警信號含義,提醒居民實時關注氣象部門信息;結合社區實際制作防災地圖,清晰標注應急避難場所、易澇點、物資儲備點,并現場示范應急物資使用、災后安全檢查與恢復流程,把防臺減災知識送進千家萬戶。平潭萬嘉社區的居民林阿姨說:“孩子們講的我聽得懂、用得上,心里踏實多了。”
此外,針對了常見的臺風防范知識,實踐隊還制作了《臺風災害預警與預防手冊》,向居民們發放。手冊內容豐富,涵蓋臺風來臨前的準備事項、臺風期間的安全措施以及臺風過后的注意事項等。漳州元南社區的王大爺感激地說:“多虧了這些孩子,不然臺風來了,我又得發愁了。”
實踐隊在平潭萬嘉社區向居民進行科普
實踐隊在漳州元南社區向居民進行科普
應急輔助決策:以科技賦能防臺減災工作
實踐隊在高路研究員的帶領下,前往福州市應急指揮中心,全程參與“丹娜絲”臺風應急輔助決策工作。實踐隊成員結合專業知識和科技手段,為臺風防御工作提供數據支持和決策建議,以實際行動踐行防災減災使命。在福州市應急指揮中心,實踐隊成員利用地理信息系統、WRF中尺度數值模擬技術等,實時跟蹤“丹娜絲”臺風的路徑、強度及影響范圍,協助應急部門研判風險區域。隊員們還通過內澇模擬技術進行災情模擬推演,預測臺風可能引發的城市內澇情況,為應急資源調度和群眾轉移安置提供科學依據。
工作結束后,高路研究員點評道,同學們在實戰中展現出的專業素養令人欣慰;我們將繼續深化校地合作,讓更多學生在應急實戰中成長,為防災減災事業培養新生力量。
實踐隊在福州市應急指揮中心參與“丹娜絲”臺風應急輔助決策
后續,實踐隊還將赴莆田、廈門繼續開展科普實踐,為平安福建貢獻青春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