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建英3子女輸定了,宗慶后根本沒有設立信托,無非就是小金庫
不一樣的煙火氣123
現實版的豪門遺產爭奪大戰于杭州真實上演,其精彩程度遠超劇本。倘若依據此情節拍攝成影視作品,想必會比專業編劇創作的劇情更為出色。
宗慶后曾承諾給予三位非婚生子女每人7億美元。然而,直至宗慶后離世,這21億美元仍未湊齊,尚有3億美元的缺口。于是,相關方將嫡長女宗馥莉起訴至法院。此新聞已在熱搜上持續數日,成為全網關注的焦點。
各大官媒極為積極,紛紛出動打探消息,期望能第一時間掌握獨家爆料。
7月17日,騰訊新聞從接近香港匯豐銀行的相關人士處獲悉,宗慶后并未在香港匯豐銀行設立信托計劃。若信托已然設立完成,法院起訴書中應包含匯豐銀行信托主體作為被告的相關信息,但實際起訴書中并無此類內容。這就如同將錢存入銀行,若指定受益人并非宗馥莉,宗馥莉自然無法從信托中支取款項。
由此推測,所謂的“信托”極有可能是宗慶后設立的“小金庫”,本意是為非婚生子女預留財產。然而,受外匯管制限制,每人每年僅有5萬美金的額度,要轉出如此巨額資金實非易事。況且,娃哈哈有國資持股,一次性轉出大量資金更是難以實現。
宗慶后原計劃在有生之年湊齊21億美元,怎奈人算不如天算,在“小金庫”還差3億美元時,他便與世長辭。
宗慶后離世后,無人再往“小金庫”存錢,有人認為不如讓宗馥莉直接給杜建英轉錢。宗慶后去世后,宗馥莉嘗試向海外轉款110萬用于拓展業務,這一舉動引發杜建英不滿,她隨即一紙訴狀將宗馥莉告上法庭。
信托形式多樣,具體規則取決于協議條款。通常而言,一些富裕人士設立信托,向賬戶存入資金,并規定在特定條件下方可取用,旨在防止子女揮霍錢財。
宗慶后所設的“信托”本質上就是一個“小金庫”。張蘭的信托被擊穿便是類似原因,表面上是信托,實則為她的私人資金池,她多次直接從中取款,最終導致信托被擊穿。
就目前形勢來看,杜建英及其三個孩子想要獲得這21億美元并非易事,甚至不太現實。況且,這21億美元的性質存疑,究竟是國有資產還是宗慶后的個人資產?
目前,杭州國資已成立專項工作小組介入此事,相信不久便會有結果。最終走向如何令人關注。杜建英是否有能力收購杭州國資的股份?有網友發帖稱,杜建英資金出現問題,有一筆3000多萬的款項即將被執行。
杭州國資亦面臨兩難境地,若不轉讓手中股份,實際意義不大;若轉讓給宗馥莉,宗馥莉又嫌價格過高。畢竟,誰能獲得國資股權,誰便能在娃哈哈擁有話語權。
只有一個可能,這所謂的“信托”就是宗慶后設立的一個“小金庫”,本想為了那非婚子女留的,但因為有外匯管制,每人每年只有5萬美金的額度,你要多轉出去也不現實。更何況娃哈哈是有國資持股的,哪可能一次性賺出去這么多錢。
宗慶后本想著在有生之年,把那21億美元給湊齊了,結果人算不如天算,小金庫還差3億美元的時候,自己都走了。
宗慶后走了以后,那誰會去給那個小金庫存錢呀,還不去讓宗馥莉直接給杜建英轉錢好了。
宗慶后死后,宗馥莉就開始試水,轉110萬去海外拓展業務,結果那杜建英就不忍了,直接一紙訴狀把嫡長女給起訴了。
信托有很多種,就看當時怎么定協議了,如果你搞了信托,定了一個協議,往賬戶里面放錢,然后按照規定的條件下才可以取出來,這都是一般有錢人,就是為了不想讓孩子亂花錢,所以就規定給他們每年拿多少錢。
宗慶后這個本質上它就是一個小金庫,張蘭的信托被擊穿就是這個原因,表面說是信托,其實就是她的小金庫,她多次從里面直接取錢,最后就會被擊穿。
根據目前的形勢看來,杜建英和她3個孩子想要拿到這21億美元也是不容易的,而且也不太現實的。再說這21億美元到底是啥錢,是國有資產,還是宗慶后個人資產?
現在杭州的國資已經成立了專班組,開始介入這個事情,很快就會有結果,最終的走向會是什么呢?杜建英有能力收購杭州國資的那股份嗎,看到有人發帖說,杜建英的資金出現了問題有一筆3000多萬要被執行。
杭州國資其實也挺難的,不把手里的股份賣掉,其實也沒多大意義,賣給宗馥莉,宗馥莉利嫌貴,誰能拿到國資的股權,娃哈哈就是誰說了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