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條被子的溫暖’專題陳列館、故事發生地舊址等景點上思政課,在老師的講述和啟發下,我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奮進的力量。”盡管過去有些時日,但湖南省郴州市汝城縣芙蓉學校學生譚羅丹對“我的沙洲行”研學實踐仍記憶猶新,專門寫下了學習心得。
作為紅軍長征路上“半條被子”故事的發生地,汝城今年以來組織全縣八年級學生開展“我的沙洲行”紅色研學實踐活動,通過現場講解、景點微思政課的形式,發揮紅色基地立德樹人效應。目前,全縣共有23所學校6000余名學生參與活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這是汝城圍繞沙洲紅色地標、全方位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縮影。近年來,汝城縣把思政課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舉措來抓,按學校、行業、社會、景點“四位一體”推進,實現思政課建設全覆蓋,并與高質量發展同頻共振。
“汝城豐富的紅色故事,是思政課的‘大糧倉’。”汝城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超輝介紹,汝城是湘南起義策源地、中央紅軍長征突破第二道封鎖線主戰場,傳頌著“半條被子”“一張借據”等故事。去年5月,汝城出臺新時代學校思政課建設實施意見,推出了豐富課程資源、優化教輔資源、共建實踐資源等15條措施,并啟動一體化推進思政課建設大賽,做大思政課堂、唱響思政教育品牌。
汝城把學校作為思政課的主陣地,打造一批本土化思政精品課程,并創設巡回式思政課堂。汝城縣教育局黨組成員、總督學譚康華介紹,目前已組建了一支300余人的縣校巡講團,累計開展巡講1000余場,受益學生達31萬人次。
不僅如此,汝城還讓思政課走出校園,走進各行各業。該縣立足行業特色,擬定思政專題145個,儲備行業思政課50多堂,35個部門單位打造30堂主題突出、特色鮮明的精品行業思政課;圍繞新興領域黨的建設、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凝聚服務群眾工作三大課題,打造了12堂面向社會的思政課;依托豐富的紅色資源,打造思政課與旅游融合發展的22堂微思政課和25個紅色教學基地或現場教學點,為游客開展思政宣講30多萬人次。
目前,以學校思政課為主體、各行業和社會思政課為拓展的“1+1+N”思政課體系正在汝城加速形成。汝城縣委書記馬文才表示,下一步將加大各類思政課成果的運用力度,全面激活基層思政活力,賦能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經濟日報記者 謝 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